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砸开封建思想的闸门|伟大从此开始

0
分享至

  在几千年封建制度封闭落后的社会状态下,怎样让外面的新鲜空气吹进来?接受新思想谈何容易!这是一个时代面临的重大转型的关键,谁能够撬开这扇厚重的闸门,就很了不起。

  毫无疑问,陈独秀及其创办的一本杂志做到了!

  鸦片战争以来,无数有识之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仿效西方的洋务运动,鼓吹君主立宪的戊戌变法等,都只是在仿照西方器物技术或者照搬西方制度设计层面搞“中体西用”或“西化”,唯独忽视对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进行革命式的清算。

  这正是改良运动包括革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也是导致中国社会久病不愈的痼疾,只是当时的人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无可奈何之下,很多人彷徨、苦闷,甚而呐喊!

  陈独秀则开始觉醒,思考寻找到了新的救国之路。

  1915年6月,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上海。他十分想办一本杂志,认为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必须首先进行思想革命,必须在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上下功夫。陈独秀对朋友们说:“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他还很有信心地对朋友说,只要十年八年的工夫,就会把杂志办得很有影响。

  陈独秀先是同老朋友亚东图书馆的汪孟邹商量,但亚东图书馆无力承担印刷、发行事项。经汪孟邹介绍,得到群益书社的老板陈子沛、陈子寿兄弟支持。商议后由群益书社印行,陈独秀任主编,每月一本,每月编辑费和稿酬200圆。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刊,最初发行量为1000份。1916年9月1日,该杂志出版第二卷第一期时改名为《新青年》。当时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办有《上海青年》(周报),他们写信给承担《青年杂志》印行的群益书社,说《青年杂志》和他们的《上海青年》名字雷同,应该及早改名,免得犯冒名的错误。群益书社征得陈独秀同意,将《青年杂志》改为《新青年》。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德先生”(Democracy)、“赛先生”( Science)两面旗帜,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

  一个崭新的时代宣告开始。以1919年为标志,中国进入了现代史时期。

  当时的北京大学学生杨振声说:“《新青年》像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中就发生了叛逆的种子。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胡适评价说:“只有三本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1935年,上海亚东图书馆、群益书社重印《新青年》时,胡适题词云:《新青年》是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划分一个时代的刊物。最近二十年中的文学运动和思想运动,差不多都是从这个刊物出发的。蔡元培题词:《新青年》杂志为五四运动时代之急先锋

  《新青年》杂志启发并影响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正如学者评论所说:“这个杂志及其撰稿人的文章,铸造了一代人的信仰和品格。这是一代真正有别于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旧式士大夫的新人。”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是毛泽东、周恩来等。

  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时代热潮。马克思主义逐渐由涓涓细流汇聚成洪波巨流:“报章杂志底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鲍尔希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中国,仿佛有雄鸡一唱天下晓的情景。”为了追逐时代潮流,很多报刊也以谈社会主义为荣,“似乎有不谈社会主义则不足以称新文化运动的出版物的气概”。◎据统计,五四时期仅在报刊上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文章就有200多篇。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巨大而深远:

  第一,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了封建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

  第二,在思想上,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形成了中国现代人文思想,使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三民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

  第三,在政治上,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关心国事、求存图强的现代人才,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储备了一批优秀干部。

  毛泽东说: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其优秀代表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李达、邓中夏、蔡和森、杨匏安、高君宇、恽代英、瞿秋白、赵世炎、陈潭秋、何叔衡、俞秀松、向警予、何孟雄、李汉俊、张太雷、王尽美、邓恩铭、张闻天、罗亦农等。

  对于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毛泽东评价说:“自中国历史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

  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指引下,中国社会掀起了一股生机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这就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开放的社会气氛。

  《伟大从此开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一

  中国青年出版社

  祝彦/著

  【内容简介】

  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充分吸收了党史研究成果,通过大量翔实丰富的史料、鲜活生动的故事,从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创建、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中共一大召开的经过、一大代表的不同归宿、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若干特点等多个维度,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时代背景、困难挑战、传奇经过和伟大意义,并从建党领袖和代表人物的人生轨迹诠释信仰的力量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永恒课题,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本书还就中共一大为什么在上海和嘉兴召开、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什么缺席、“七一”的由来、“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经历、共产国际与中共创建的关系等热点问题正本清源,引人入胜。本书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参考。

  【作者简介】

  祝彦,江西省新干县人,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思想教研室主任,兼任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 百色干部学院特聘教授,青岛市委党校兼职教授,辽宁省委党校、遵义干部学院、鄂尔多斯市委党校客座教授。

  曾任职于江西省新干县教师进修学校、吉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研部、中国市场经济报社等,著有《晚年陈独秀(1927—1942)》《救活农村——民国乡村建设运动》《陈独秀思想评传》《中国共产党怎样治理腐败问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导读》《思想热点问题》《陈独秀与近代中国》《大革命后的陈独秀》《在 192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官方账号
2795文章数 1190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