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作者原创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温州旅游体验师张国栋:网名弓上弦。旅游中的体验才是旅游之精髓,所以仅靠双脚和眼睛是不够的,还要带上灵魂和梦想。
随着乡村休闲度假的兴起,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洞头鹿西岛,渐渐揭开她那神秘的面纱,凡是去过的人都说好,心中便一直念叨着,却始终未曾谋面,2022年6月18~19日龙湾摄影家协会组织会员前往摄影采风,便有了第一次上岛与她亲近的机会。
6月18日中午搭一会员的车出发,可惜天空并不作美,雨时下时停,到达大门镇小门山码头后,又下起了不小的雨,下午一点客轮准时从码头开出,大约经40分钟客轮稳稳地停靠在了鹿西乡政府所在地鹿西村的鹿西岛综合交通码头。
▲小门山码头
▲鹿西岛码头
下了船,迎接我们的并非印象中海岛特有的扑鼻的鱼腥味,而是风雨交加,众人顾不上欣赏海岛风光,急忙背着包打着伞沿街寻找下榻的民宿,好在码头离住的民宿并不远,几分钟就到,即便如此,依然略显狼狈。
鹿西岛上居民历来以渔业捕捞为主,近几年随着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上岛休闲观光的客人渐渐增多,渔民纷纷将自家落地楼房改建为民宿,因而每家民宿接待量非常有限,我们这次去摄影采风活动的会员有40余人,便分住在鹿西村四家民宿。
我住的这家民宿叫海上乐园,一间四层的民房改建而成,一楼前面摆着一张茶桌,上面放着一套茶具,客人可以在此休息、品茗、聊天,后面是厨房,二至四楼前后八个房间,楼梯从中间上去。拿到房卡进入房间,房间虽然不大,但还算整洁,洗漱用具也一应俱全。民宿外面便是省级渔港鹿西避风港,烟雨朦胧下一艘渔轮都不见,安详幽静,却原来正是禁渔期,渔轮全停泊在了鲳鱼礁避风港内。
稍时休息后前往活动组织者住的一家叫木子里的民宿,那是一座两间四层的楼房,一楼前面为接待处,同样摆放着一张茶桌,备有投影、音响设备,供客人饭后一展歌喉或品茗聊天,难得的是门前居然还有一个种满花草的小院子。小小的民宿,有精心设计的LOGO,配备印有店标的毛巾、浴巾、碟盘,细微处令人心动,可见这家民宿主人的品味,这是岛上第一家海岛三星级民宿,是温州市职工疗休养基地。
我有个习惯,每每初去一个地方,事先总喜欢通过网络浏览该地的情况介绍,到了后也会千方百计找一些介绍该地历史沿革、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传说故事等资料阅览。在木子里民宿,我看到一本鹿西乡党委、政府编写的书《鹿栖湖》,里面有鹿栖传说、鹿栖纪事、鹿栖诗歌等内容,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
据书中鹿栖传说言,公元323年,永嘉(温州)置郡筑城,有白鹿衔花而来,绕城一周,所到之处一片花香鸟语,随后吐花在城墙,化作一团祥云向东腾飞消失在茫茫东海,然鹿栖东海何处,便成了人们心中的谜。公元434年,永嘉太守颜延之,一日率众巡视温州沿海,上大门岛登高,举目东眺,碧海泓澄,浮现一岛,细看香云徧山,浪碎残红;静听呦呦鹿鸣,随风入耳,颜豁然大悟:“永嘉建郡,选址筑城,白鹿衔花,化作祥云,疾驰东去,原棲此地,实乃东海蓬莱也”。故称此岛为“鹿棲山”,“棲”同“栖”,温州话“栖”“西”同音,故由谐音俗写为“鹿西”,传说无从考证,也不必考证,这故事美丽动听,我喜欢。
鹿西岛共有六个行政村,鹿西、口筐、山坪、东臼、鲳鱼礁、扎不断,从名字上看,每一个都极具个性。只是由于时间关系,这次我们并没有去探访这些个藏有不少故事的海岛渔村。
▲鹿西地形图
从地形图看,鹿西岛很像一条鱼,面积不是很大,只有不到10平方公里,东西长,南北窄,唯一一条盘山公路,串联起沿途的各个村落。
下午三点多,雨终于停了,我们收拾好器材走出木子里民宿,直到此时才好好领略了一番鹿西村周边的海港风光。
鹿西村在岛的最西端,是岛上最繁华热闹的地方,游客上岛多数会住在鹿西村的民宿。这里依山面海,形成了一个U型港湾,渔民住宅环港湾而建,住宅区与港湾自然相连,民房前面就是鹿西岛人气最旺的海景步行街,形成了一个生活、生产两相宜的渔民集聚区,每户人家的房屋都是海景房。民房大多是四、五层的楼房,多了点现代气息,少了些海岛古朴的渔家风貌。
U型港湾的前方修建了一条伸入海中栅栏式结构的消浪坝,酷似栈桥,坝外风浪滔天,湾内风平浪静,一个极佳的避风港。在湾底,修复了一片人工沙滩,面积虽不大,亦是休闲游玩的好场所,不过因天气原因,时值夏天周末,但岛上游客不多,沙滩上更难觅人踪。
▲朱学林 摄
此次采风时间比较紧,加上天气原因,所以只安排了两个拍摄点。第一天下午拍摄点为道坦岩地质公园。在岛的半山腰,一个已无人居住的西金坑古村落路口,一条幽静的山路通向鹿西两个著名景点,其中一个就是道坦岩地质公园。公园名字极具温州地方特色,“道坦”在温州是指老式房子前面较大且平整,一般用来晒稻谷、夏天晚上一家子乘凉或听老爷爷讲故事的空地。
到了地质公园后,见一块块因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礁石,平整且范围宽广,道坦岩名副其实,礁石的颜色因独特的海蚀地貌,色彩呈现出由红逐渐向黄过渡,映衬着视野前方的大海,极具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妙的视觉体验。
公园一边依山,一边傍水,山这边是石崖峭壁,几乎全由一层层层次分明的页岩组成,层层叠叠凸出的页片,如同千层糕一样非常壮观。峭壁上一棵不知名的树嵌入岩缝间顽强地生存,呈“7”字型成长,树冠如伞,枝干细长,树叶浓密,裸露在岩壁外的根枝犹如整座岩层的一条血脉,让人更是称奇。
▲季忠庸 摄
第二天上午拍摄点是鹿西最最经典的景点白龙屿。白龙屿是鹿西岛最东边东臼村正南方的一座小岛屿,长约900米横卧在海面,酷似巨龙入海,也有人说像一条竖着背鳍的海鳗,远远望去感觉还有点像鳄鱼,因其岩石表面呈灰白色,当地人将其取名白龙屿,这里有绚丽多姿、怪石林立的海蚀岩,堪称海蚀地貌博物馆。
据介绍,正是有了白龙屿这道天然屏障,白龙屿北侧这片海域变成了一个天然良港,水域宽广,水质一流,本来就是大黄鱼产卵栖息的地方,此前,有渔民经常在此捕捞到野生大黄鱼,于是当地在外经商的人投资建设了集黄鱼养殖、加工、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白龙屿生态海洋牧场,让这片宽阔的海域成为了白龙屿大黄鱼的家。
欣赏一下摄影师发才兄航拍的白龙屿生态海洋牧场照片,左侧山上的村庄就是东臼村,右侧的岛屿就是白龙屿,东西两条栅栏式消浪坝把东臼村与白龙屿连接起来,中间这片海域就是白龙屿生态海洋牧场。
这里养殖的大黄鱼完全媲美东海野生大黄鱼,中午吃饭时,同行摄影师辉哥的一位当地朋友好客,给我们送来三条白龙屿大黄鱼尝尝,大家吃了以后都说味道确实与野生大黄鱼相差无几,没有了一般养殖黄鱼的那种泥腥味,而且体型也类似野生大黄鱼般修长优美,这个生态海洋牧场的口号就是“吃黄鱼,白龙屿”。
▲姜扬发 摄
▲刘洪 摄
此次是以摄影人的身份初识鹿西岛,两个半天的时间,尚无法体验到“花园鹿西,离岛慢城”的慢享时光,也未领略到独具一格的东海渔乡“鹿栖三头”文化的魅力。下次要以一个旅游体验者的角色,背着行囊,徒步整个海岛,听听岛上古老渔村流传千年的传说故事;在东臼村的东咀头观赏那“刹那火轮乘浪起,风翻揉碎满怀金”海上日出的壮观场面;在烟墩岗上支起帐篷,与久违的星星说说话。
▲鹿西港湾夜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