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画,顾名思义就是用糖做成的画,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等,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主要分为平面糖画和立体糖画两种。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手艺人以勺为“笔”、糖液为“墨”,在大理石板或铝制板上画出各种生动的图案造型。据考证,糖画起源于约16世纪。在明代宫廷习俗中,每当新年祭祖时,官宦大户人家经常用模具印制糖狮、糖虎和文臣武将等形象用以祭祀。到了清代,糖画更加流行,制作技艺日趋纯熟,题材也更加广泛,多为龙、凤、鱼、猴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
臧公彬,宿迁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宿迁市糖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自幼热爱书法,喜欢做手工,精通糖画和吹糖人,他经常把书法与糖画艺术相结合,创作出优美而又灵动的作品。说起自己的糖画启蒙,臧公彬介绍,是爷爷带领他走进了这个美妙的糖画世界。“我爷爷是个手艺人,多才多艺,喜欢糖画、草编。我十几岁的时候,他赶庙会出摊,我都会在他摊位前目不转睛地看着,用心揣摩手法。”看着他对糖画如此感兴趣,爷爷又教他如何熬糖,“熬糖就是以白糖、麦芽糖和水为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放入锅中,不断加热、搅拌,糖液沸腾后开始冒泡,当气泡变小、糖液变黄时,就能停火了。”臧公彬介绍,熬糖时间考验着每位师傅的功力,出锅时间定成败,少一分不够,多一分全毁。等糖液冷却后,做成糖块,储存在容器里,可供下次制作糖画时使用。1998年—2011年,这13年的时间臧公彬在南京中山陵和夫子庙景区吹糖人、画糖画,这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2012年,他回到家乡,在宿迁项王故里景区专业做糖画。说着,臧公彬用小圆勺舀起熬制好的糖液,以腕力带动勺子运行,在光洁的铝板上,或提、或顿、或放、或收,时快时慢,时高时低,一气呵成。随着缕缕糖丝飘下,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栩栩如生的蝴蝶糖画就呈现在眼前了。在糖液还未全干时,他迅速拿起一支竹签放在图案上,用铲子轻轻铲下来,阳光下,糖画晶莹剔透、活灵活现。
臧公彬介绍,由于糖液的流动性,即使相同的形象,在不同的人手里,糖画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造型。简单的造型一分钟内就可以完成,复杂的造型要两三分钟,民间艺人在长期实践中,掌握了糖液的特性,根据操作的特点,在造型上多以饱满、匀称的线条为主,从而形成了独有的风格样式,给人以美的享受。臧公彬的儿子臧浩然今年25岁,从小耳濡目染,也十分热爱糖画艺术。在父亲的带领下,他孜孜不倦地学习糖画。如今,臧公彬的糖画技艺也在儿子手上得到了传承。
糖画,这种小小的民间传统艺术,正向世人展现其不凡的魅力,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关注。(王春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