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提及“勾践”人们就会想到“卧薪尝胆”的积极意义,很少有人瞧见故事的另一面:具有正面形象的勾践,灭吴兴越后对功臣范蠡和文种起了诛杀之心。
所谓的“可共患难但不能同富贵”说的大抵就是勾践与他们的关系。
叹范蠡明智,惜文种自刎
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关于“越王勾践世家”的记载,大致意思是:范蠡决定离开越国,临走前留了封信给宰相文种。
上头写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暗示勾践面相不善,不可与之共富贵,我走了你也尽早离去吧!
可惜文种还是太过信任越王,仅仅只是装病不上朝而已。
然而勾践还是听信了谗言误以为文种会作乱,便赐剑给他——寓意一目了然,可叹一代功臣落了个自刎的悲惨结局!
而范蠡为何能逃脱此劫?不外乎是他早就发现了勾践的品行德性。
此前越国要和吴国作战,范蠡知晓彼此差距悬殊,就劝阻勾践不要冲动行事,可勾践不听反而一味采纳小人的意见,执意发动了战争。
即使最终是兵败被围的局面,勾践还是没有做过反思,已全然没有了当初为复国采纳良言的包容性。
范蠡对这样的越国越王失望了,也清楚了勾践到底是怎样的人,自己同文种身为功臣又如何?当帝王开始得意忘形时往往最容易忽略的就是所谓的功臣。
“伴君如伴虎”所言非虚,再者勾践对曾经的功臣的逆耳忠言早已听不进,所以倒戈相向这种事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范蠡看清了这一点自此和勾践相忘于江湖,而文种太重感情识人有误最终死于非命,结合他们与勾践共生死的过往“友谊”,令人倍感唏嘘。
故乡遇知己,共奔越国展抱负
范蠡出生在楚国一个贫穷百姓家庭,但穷困并没有消磨他渴求知识的意志,他努力学习而使自己成为了一个知识渊博的才子,并逐渐聚敛起一定的名气。
都说人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尤其身处我国封建时代,阶级等级观念严重而让博学的范蠡颇有“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更多的仕途机会给予了那些出身显赫之人,范蠡因此郁郁寡欢。
而范蠡在20岁时遇见了文种,一个从此和他心心相惜,患难与共的知己,纵使其后志向不同而分道扬镳,范蠡也不曾忘记给予其谋生忠告。
当时的文种和他一样是楚国人,效忠于诸国中已是霸主的楚国,当时的楚国是众星捧月之国,慢慢有了自视甚高的资本后,便开启了混乱黑暗的政治统治。
这令一心为国的文种倍感无力和绝望,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文种认识了范蠡。
此时的范蠡凭借聪明才智在文种手下谋得了一个小职位,但日常只是干干杂活没有实质性的本领舒展。
不过文种还是发现了范蠡这颗淹没在楚国昏暗尘土里的珍珠。
他们喝酒浇愁却愁更愁,一起聊着弑父登帝的楚灵王和手刃兄长的楚平王等,经常喝得不省人事,冷静下来思考,二人有了另投他人的想法。
然而范蠡和文种并非仅凭满腔热血行事的莽夫,他们认真做了一番分析决策:楚国已病入膏肓无药可医,而吴国越国发展潜力十足,将来定会称霸!
于是这两个志趣相投的人先向吴投奔,可之后发现吴国已有伍子胥等人才,他们发展会受限制故又投奔了越国。
越国虽然实力较为弱小,但越王善待谋士惜才懂才,所以范蠡与文种这才彻底安定下来,他们其后也在此国尽情地“发光发热”。
勾践卧薪尝胆,倚仗范蠡文种终灭吴
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结下梁子”要从阖闾说起,夫差的父亲阖闾当时想攻打勾践刚即位,实力尚未巩固的越国,但在同越国的“檇李之战”中大败且受伤严重。
阖闾临死前告诫儿子夫差一定要消灭越国,夫差也谨遵父亲遗嘱,只要得空就操练士兵,发誓替父报仇灭越国!
勾践也听闻了吴王夫差的做法,欲先发制人前去挫伤吴国的锐气。
范蠡明眼观局势,他觉得吴王没行动而我方却率先引起战争实属“出师无名”,会被天下人耻笑,再者没有详细的规划贸然进攻,唯恐事情朝不利的方向发展。
面对范蠡的苦口婆心,勾践却来了倔脾气,他不听从劝说硬是要出兵。
结局是我们这群历史旁观者能看到的,会稽山一战勾践战败被困,此时的越国也岌岌可危,终究被范蠡预料到了,这也成了范蠡了解勾践性格,日后提防他的初始。
困于会稽山的勾践意志消沉,亡国感叹从他口中说出,可谓懊恼不已。
此时文种在旁不离不弃,并给他讲了塞翁失马的道理令其信念倍增,范蠡也是一心为他,代表了勾践和吴国交涉且甘愿留在吴国当人质,时间长达两年。
任谁有了这两个患难与共的左右臂膀都会感激涕零、欣慰不已,当时的勾践也如此。
勾践不再自暴自弃,回国后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所受的屈辱,便有了“卧薪尝胆”的激励方式,他越发重用了范蠡和文种而使越国逐渐焕发生机。
因范蠡用计谋使吴、晋、齐三国彼此争霸而无暇顾及越国,养精蓄锐的越国实力大大赶超了上来。
接着,越国趁晋国打败吴国之际,奋力攻打吴国最终消灭了它也奠定了此后越国成为春秋霸主的地位。
可接下来的故事,也成为了文种最后的生命绝唱。
小结
都说人性是复杂的,天生就有两面性,可历史何尝不是?
惯性思维和文献着墨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勾践的艰苦奋斗和丰功伟绩,却很少关注到他的多疑使两位人才至此遗憾流失。
范蠡临行前对文种的叮咛可瞧出他对文种曾经知遇之恩的感激,可终究也改变不了文种固定执拗的思维模式。
有时候“退一步”当真是“海阔天空”,可惜文种并没领悟到此间道理,这像极了日常的我们,对千辛万苦得到却已“食之鸡肋”的东西依旧念念不忘。
有时候“舍”是另一种“得”,范蠡舍了致命的“富贵浮云”得到了“潇洒人世”的自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