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学散步》这个书名,一眼看去,准有人会错了意,把“散步”当成一种已然习惯了的比喻性说法。可它本是脚踏实地的一个词,这本书就用它原来的意思,寻访现代文学在上海这个都市空间里的遗迹。
在上个世纪前半期,上海文学有多重要?用不着去概括和重复叙述纷繁的研究与论证,只做个简单的减法,就够了:从中国现代文学里面,去掉与上海有关的部分,看看还能剩下多少,剩下什么。这是现在和以后能够而且值得在上海做纵横交错的文学散步的基本前提。当然,一个地方有五六处遗迹,也大可满足参观游览的兴味,不过比起来,就没有那么丰富和复杂,丰富、复杂如眼前这本书呈现出来的。
也正因为丰富和复杂,要呈现出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它需要案头功夫和脚下功夫的互相结合。做文学研究的专家、学习文学的学生,只做纸上漫游,不迈出文本的大门,不走进嘈杂的街头,不用脚,或许可行;“散步”的作者,却必须用脚,但“散步”之前、之时、之后,也需要材料文献的功课,不做好功课,脚都不知道往哪里迈。
(图源:视觉中国)
作者在这座城市里穿行,从现在的空间走进历史的空间,走进我们熟悉的、模糊的和陌生的地方:
你知道陈独秀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名《新青年》),但未必知道创刊地在法租界吉益(谊)里;你大概知道陈独秀1932年在上海被捕,但大概不知道他之前两年化名隐居于一条破烂弄堂,叫永兴里;
你路过虹口区的一所普通学校,澄衷高中,或许会想起它是昔日的澄衷学堂,却未必想得到百多年前,这里有个学生,给自己改了个名字,叫胡适;你清楚这个名字后来写在了新文化和新文学的开端,在他无数伟绩的一生中,有几年担任中国公学校长,还知道只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第一次站上大学讲台,就是他请来的,但你如果到吴淞,找不到这所学校的一点点遗迹,连一块纪念碑牌也没有;
你当然知道鲁迅居住的大陆新村,也知道他常去的内山书店,那应该也知道,他到上海,先住的是景云里。要是你还知道得更多,就会想象一些情景:茅盾、叶圣陶、柔石也住景云里;冯雪峰避祸在茅盾家,站在晒台上,可以看到斜对面鲁迅的卧室兼书房,晚上过去聊天谈心,时间长的时候有三四个钟头;鲁迅搬到拉摩斯公寓,冯雪峰一家也随之住进了公寓的地下室;
你读过《春风沉醉的晚上》,而未曾留心,这是郁达夫住民厚南里时写下的,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点,是他熟悉的日新里,位于这些年才繁华起来的北外滩;
你对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故事耳熟能详,要说到他们的住处,则未必一清二楚。他们从花园别墅搬到四明村整幢的高级住宅,泰戈尔借道上海远游,就住四明村,而且不住主人特意布置的印度风味的小房,倒要睡他们的卧室,说那顶挂红帐子的床,有异乡的风情;
你无数次唱过国歌,而没有想到,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时,田汉居住在山海关路;
这本书追索48位作家和学者在上海的踪迹,他们生活、工作、交游之所,如密密麻麻的点,把这些点连起来,就是一幅上海现代文学地图。
你把它当成一幅旧地图,借助它进入昔日的空间和时间,触摸质感的历史,感受其气息,想象其情境。无疑,它有这样的功用,但这只是一层;
一个现在的写作者,在现在的都市里,靠轨交、公交和脚步划出一条条线,合成的,是现在的地图。它是新划的,却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新地图,它勾连历史上那一个又一个点,标注它们的旧时样貌,也标注它们的现时状况。它是新旧层叠的地图,是历史感和现实感交织的地图。因为层叠和交织而生成的缝隙、深度,你就很难把它当成是平面的,单纯的旧,或单纯的新。
划这样一幅地图,需要努力,需要顽强。它不仅要标注那些存留的、保护的,也要标注那些残破的、拆毁的,不仅标注胜地,也要标注废墟,不仅标注承续,也要标注消失。它要顽强地把文学标注进城市,把过去标注进今天。
这个顽强的作者蒋俭,书成之后,要我写个序。说是因为她最初写了几篇,给我看过,我说有意思;当时如果我说没意思,说不定她就不敢写了。当然,这是夸张,但看着她花了五年时间完成的书稿,我由衷为她高兴,也觉得义不容辞写几句话。说起来,我和蒋俭认识,也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了:那时候她到《文汇报》实习,我算是带她的老师。我这个只有短暂记者经历的人,居然带过实习生,虽然只是名义上的,也够夸张了。
书稿放在我的办公桌上之后,学校封控;接着,这座城市封控。我禁足在家60天,每每想起蒋俭的文学散步,她所探访的一处处实地在我脑中乱转而我只能神游,不由得心生感慨;而这个特殊时期的不能散步,说不定能使更多人认识到,在实打实的都市街巷、在层叠和交织的空间和时间里散步,真还未必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
2022年6月4日
(上文摘自《上海文学散步》序,文/张新颖)
《上海文学散步:48位现代文人与上海》
蒋俭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钱锺书写《围城》时的住所,胡适在上海时期的居所,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的发生地,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相识地,戴望舒的新婚居所,鲁迅与许广平在上海的足迹,施蛰存、“新感觉派”与愚园路的渊源,朱自清在福州路杏花楼的婚宴……千姿百态的上海,处处有故事。每个看似不经意的角落、不起眼的建筑,都可能曾有某位作家名人的身影。
本书选择48位文化名人,实地走访200余处地址,以散步形式带领读者探索这些文人在上海留下的足迹,勾勒他们在这座城市的过往。图文并茂,整理出各区的散步线路,从人文地理的角度入手,使得作家的踪迹可读可访,让读者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里尽情穿梭的同时,也亲身梳理出一部独特的现当代上海文学小史。
作者:张新颖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