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王墨璞嘉 记者 温婷)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已数年稳居世界第二。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经统计测算,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
在“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的目标指引下,如何兼顾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安全,正受到产业各界的持续关注。
7月3日,在海上院士讲坛第35期节目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科协副主席、同济大学讲座教授、计算机领域著名专家蒋昌俊院士畅谈数字经济,就“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安全”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从“三化”到“四化” 数字经济迭代发展
1996年,“数字经济”概念出现。唐·泰普斯科特撰写了一本关于数字经济的著作,人们将他称为“数字经济之父”。持续至今日,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发展的一大热点。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16年,G20杭州峰会通过了《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G20创新增长蓝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2017年,“数字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等国家级战略规划,都将“数字经济”发展作为重要内容。
“数字经济的发展有一个迭代过程。早期,数字经济注重生产力的提升,所以重点放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方面,主要以生产力的提升作为它的重要发展目标。后来在此基础之上又把生产关系的要素充斥到里面,所以形成了‘数字化治理+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三化’关系。”谈及数字经济的演化过程,蒋昌俊娓娓道来,随着生产力提升、生产关系要素和数据生产要素被高度重视,“三化”逐渐演变为“四化”,数字价值化成为继“三化”后新增的重要一化。
“作为数字经济大国,我国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前景将非常广阔,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蒋昌俊自豪道,中国人口众多,且各地各级政府对数字化转型非常重视,使得中国确立了数字化转型的大国地位。除此之外,中国面临着人力成本提升和各行业急需产业升级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将进一步推动数字化的转型和发展。
重技术、育人才 数字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
“蒸汽、电气和电子技术是前面3个世纪的事;如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催生的‘新基建’,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蒋昌俊表示。
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来自于计算机的算力。在他看来,算力的大小,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算力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能力。这就像在工业经济时代,电力是整个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蒋昌俊进一步解释称,“算力每增加1个点,GDP增加1.5倍,而当算力达到60分以上的时候,对GDP的拉动将达到2.9倍。”这就意味着,算力越大,数字经济在GDP里面的比重提升得越快,国家经济发展的先进性越高。
蒋昌俊坦言,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数据资源大国,大数据互联网的应用开展得非常好,但是在传统IT技术方面仍处于劣势。因此,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需要更多类似于人工智能这样的新技术,来成为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动力。蒋昌俊表示,这也需要国家政策端的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去年年底规划了‘东数西算’的发展目标,在全国范围内有序开展工作,设计了8个算力枢纽和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并引导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向位于发达地区的8个算力枢纽集聚,形成数据中心集群。”蒋昌俊表示。
第二个挑战来自物联网。物联网是对自然界、工业系统、农业系统等,通过感知的设备,把仪器收集的数据聚集起来,上网传输到数据中心,经过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等分析加工,再将计算结果反馈到前端进行决策。“比如说农业,现在的温度数据可以实时采集到后台来处理,后台觉得前面的温度低了一点,可以远程调控,把温度调高一点,使其更适合于作物的生长。”蒋昌俊生动形象地举例道。
第三个挑战是人才支撑。蒋昌俊指出,目前数字经济的人才短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顶尖数字技能人才供不应求,二是具备数字技术和行业经验的跨界人才供不应求,三是一些初级的数字技能人才还比较缺乏。此外,芯片制造、集成电路等高水平人才较少,这些挑战使得数字经济的发展面临瓶颈。
如何应对数字经济的发展瓶颈?他建议,第一,重视数据和原创性的算法;第二,三位一体打造数字经济的优势;第三,重视解决算力问题。
那么,应如何在数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中取得优先地位?“第一步是国家要全力支持;第二步,当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除国家引导外,企业也要承担起责任;第三步,要有自主发展的阶段,靠企业、市场来推动,不能总是依靠政府。”蒋昌俊总结到,“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要本着三位一体的模式,包括创新、应用、研发、治理等,要统筹安排。”
安全监管 为数字经济“保驾护航”
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疾驰如“快马”,如何在发展过程中保障“骑士”的安全,为数字经济保驾护航,成为目前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网络交易行为频繁涌现,在人与人交易不需要见面的时代,如何确认交易的真实性?成为了一个技术问题。以2020年双11为例,平台每秒平均处理订单数达到58.3万笔。“这些流量里面也有极少数的恶意交易,我们要既快又准地把这些恶意交易辨识出来,这是很重要的。”蒋昌俊强调。
针对类似情况,蒋昌俊及其团队设置了风险防控的新体系,建立了它的理论基础、行为理论和相应的计算方法,提出了网络交易行为认证的新方法。
互联网上的交易流量巨大,瞬时突发性比较强,像谷歌、亚马逊都曾遭遇过流量波峰问题,现有的资源管理系统难以应对这种流量突发情况。对此,蒋昌俊及团队提出了“以静制动”策略,以静态业务横切分解,制导动态数据的实时并发计算。“一笔业务进去到出来,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正常的还是不正常,过去需要200毫秒,现在只要44.14毫秒,比行业基准100毫秒,速度提高了1倍多。”
谈及网络交易里的行为辨识问题,蒋昌俊及团队建立了一套理论方法和框架,研发的风控系统和专用设备将交易识别率从过去的44%提升到96%,帮助解决了“在用户登录交易平台输入账户和密码时,犯罪分子利用技术性窃取到正常用户的信息,发给同伙入侵者,入侵者登录账户实施诈骗”的相关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