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夏记
漫说历史,闲讲创业,论大千世界
秦人建国
公元前771年,大周王朝国都镐京,犬戎与申国的联军部队的喊杀声打破了这座古老都城的平静,西周王朝终于在汉奸申候的殷勤工作下,被宿敌犬戎灭国了。
当年周武王率领天下诸侯伐纣灭商,即位天子,随后几代国君励精图治,建立成康之治,那时大周王朝国力蒸蒸日上,周朝大军扫平四方蛮夷,何等威武。
而大周开国才开国两百七十五年,居然沦落自此,这让天下诸侯唏嘘不已。
也让被周人视为前朝罪民的秦人看到了翻身的机会。
但周天子毕竟还是天下最高领导,天下的诸侯国君们开始率大军到镐京勤王。
其中秦部族最为积极,其战斗力之强悍给天下诸侯留下了秦人悍勇的评价。
说秦人强悍,犬戎不服了。
我草原汉子吃的是牛羊肉,威武雄壮,是草原上的雄鹰,秦人算什么?
秦人和西戎算是老冤家了,从商朝时期,秦人就和西戎开始干架,秦人本是来自中原的部族,可以追溯到黄帝一脉,初到西戎地盘,算后来此地的。
虽然处在戎狄部族的包围中生存,但还是顽强在西垂扎下根来。
从商朝到周朝,几百年来,戎狄就是吃不掉秦人,秦人成为商周两代,华夏抵御西戎的战斗种族,到西周末年,秦人势力反而越来越强。
此次勤王之战是秦人的翻身之战,打赢了,秦人就可以以平等身份列于天下诸侯的行列。
秦人的骑兵的出现在镐京城外的地平线时候,犬戎人还在寻欢作乐,什么金银财宝,华丽宫殿,娇娥美女,也让我犬戎人好好享受享受。
当秦人骑兵的剑锋对准犬戎人的的时候,犬戎人才真正感到了秦人的可怕,面对秦人,他们也像攻破镐京时候的周朝士兵一样的恐惧。
这群秦人发髻偏外,个个身材魁梧,膀大腰圆,留着短胡子 ,目光冷峻,手拿长矛短剑,看到犬戎人就砍,没有废话,对战争非常地热衷。
勤王一战,秦军大捷,秦军就像甘肃高原上来的一阵龙卷风,把犬戎人扫得丢盔弃甲,扫回西北的大草原。
秦人用犬戎的鲜血洗刷了作为前朝余民而被天下诸侯歧视的耻辱。
最高领导周平王正式给了册封,相当于大周公司终于给秦国了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以前是养马的编外人员,现在终于给转正了。
秦人首领正式被册封为秦襄公,这是秦人自商朝以后,渡过漫长275年前朝罪民的屈辱时代,正式重新成为天下诸侯之一。
不仅如此,周平王因为对犬戎的恐惧,对大周朝的大本营,岐山,镐京,等地选择了放弃,为了保证自己的洛阳不被戎狄侵扰,随即对秦襄公许下了空头支票:
岐山,镐京等地现在被犬戎侵占,只要打下来,就归你所有。
对于土地的渴望,更加激发起了秦人战斗力
拿到周平王的空头支票,秦襄公带领秦军自西向东,血战无数,历经五年,打到周朝的岐山之地。
秦人作为前朝遗民,可谓创业艰难,土地真是一刀一枪的从犬戎手上夺过来的。
秦人抓住了这一机会,从前朝鄙夷的遗民,一步步强大起来,恢复其荣耀。
秦军攻打到岐山,此时秦文公即位。
其在位五十年,营造城池于汧渭之会的地方,征集此地周朝遗民。
意思就是周天子虽然去洛阳了,但我秦国是周天子授权的代表,你们以后跟着我混吧。
秦文公终于把犬戎赶出了岐山,把周王朝的基本盘给纳入囊中,成为了以后称霸天下的资本。
但还是投桃报李把岐山以东之地献还给周天子。
这事做的很漂亮,虽然此时周天子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秦国得了实际利益,也获得了国际舆论的好评,不能说我这大周公司的员工,刚刚混得好了,就把提拔自己的老板给忘了。
秦文公之后,其子秦静公没有即位,其孙秦宪公即位。
宪公有公子三人,长子武公,德公,出子。
武公是长子,应该即位,但是秦国三大权臣弗忌、威垒、三父废掉太子,扶植只有五岁的出子即位,又在出子十一岁的时候,杀了出子,改立武公。
这下武公可就不客气了,即位三年掌握大权以后灭了这三个权臣,夷三族。
罪名是,杀了自己弟弟出子。
武公之后,其弟德公即位。
德公三十三岁从哥哥手里接过国君职位,随即迁都雍城,这是秦国在营造咸阳城之前的国都。
德公有子三人,长子宣公,中子成公,少子穆公。
宣公传位成公,成公又传位穆公。
这里要说说,为什么秦国国君都有子嗣,却更爱把国君之位传给自己的弟弟。
一.是因为传位于兄弟是商王朝的继位方式,而秦部族曾臣属商王朝。为商王朝镇守西部边疆,防备戎部族,因此深受商文明的影响,而不同于周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二.传位于兄弟也可以保证长君继位,快速发展中的秦国需要由长君来领导。
讲秦穆公之前,还是先讲讲秦人远古的历史
远古荣耀
最早的秦人先祖是颛顼帝的孙女女脩,是黄帝血脉,地位崇高,在五帝时期一直都是在中央领导层工作的。
女脩的孙子伯益,也称为大费,在舜帝时期,辅佐大禹治理天下洪水,担任二把手。
治水成功以后,大禹表示:治水能成功,都多亏了大费的辅佐啊。
舜帝很欣慰拍拍大费肩膀表示:小伙子不错,你的后代一定会有出息的,就赐你嬴姓吧。
舜帝不会知道,这个嬴姓部族会在一千多年建立华夏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度国家。
舜帝交给了伯益一个光荣艰巨的任务。
给了一个了林业部长的职位,名义是调训鸟兽,其实养殖鸡鸭牛马等等,那会儿刚刚人类的农业化程度还很低,所以要驯服野鸡野鸭野猪野马野牛等等。
鸡鸭猪驯服了以供人类食用,牛和马驯服就拉车。
这么说,养马确实是秦人的老本行了。
现在看来这个职位不可谓不重要,也许嬴氏就要祖祖辈辈干林业工作了。
但按照禅让制的传统,大禹把自己的帝位传给了自己的老战友,伯益同志,毕竟长年担任二把手,也熟悉政务,而且符合禅让制传统。
那个时代正处于原始部族社会刚刚向奴隶制度社会转型的时期,公天下即将转变为家天下。
虽然伯益名义是上居帝位,但天下的诸侯首领们根本不给伯益面子,都去朝见大禹的儿子启,他们放出话来:我的君主是帝大禹的儿子
大禹的威望毕竟太大,伯益也认清了政治形势,把帝位让给启。
与夏朝的恩怨
启建立夏朝以后,伯益一族就一直和夏朝王室不对付,对夏朝统治者十分反感仇恨,有的在夏朝工作,有的讨厌夏朝的就到夷狄之国去工作学习。
其中的原因很可能与帝位之争有关系。
伯益的两个儿子,大廉和若木。
大廉和若木而后代都遵守先祖的教诲,怀着对夏王朝的仇恨,投奔到新兴的大商公司里工作,都混得不错。
到若木的玄孙费昌时候,已经是夏桀时期,费昌做了成汤的驾驶马车讨伐夏朝,大败夏桀于鸣条之战。
大廉的玄孙孟戏和中衍两人,在商朝帝太戊的时候,也给商朝国君专门驾驶马车。
这里有要说明一下的,大廉和若木是同时代的人,但他们的玄孙,费昌生活在夏桀时期,孟戏和中衍生活在商朝帝太戊时期,时期跨度太大。
从赢姓子孙都前往商朝发展可以知晓到,赢姓部族和夏王室部族之间因为争夺帝位的纠葛和矛盾,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地写明,但细细思索也能得知。
商朝忠臣
封神榜里面,纣王手下有两个奸臣,蜚廉与恶来,虽然是奸臣,但是特别忠心。
没错,蜚廉恶来就是赢姓子孙,蜚廉的儿子是恶来,蜚廉的老爹中潏就是中衍的玄孙。
自中衍以后,赢姓子孙在商朝越混越好,已经混到商朝西部地区的最高长官,负责防备西戎。
为什么能混得那么好?
因为他们是可以接触到商朝的最高领导人啊。
韦小宝就是这样,只要在皇帝身边,不管出身有多低,将来可以是封疆大吏。
父子两个人混得好,也是有本事的。《史记》记载: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
这里的意思就是说恶来力气大,武力值超高,一般是纣王做保镖或者侍卫的那种。
曹操不是说,自己的爱将典韦就是古之恶来吗?
蜚廉善于奔跑,也不知道是短跑还是长跑,不知道为什么善于奔跑在商朝算门本事,或者说商朝人十分喜欢运动,已经有运动会的概念了。
商朝时期的赢姓一族,成为一方诸侯,地位显赫,可这个时候的大商王朝有了新的对手,来自于西方的周国开始崛起。
周军攻入朝歌,帝辛自焚,恶来战死。
昔日显赫的赢姓一族在新朝地位一落千丈,从大商贵胄一下子成为了前朝罪民,被周王朝统治者迁徙到今天甘肃天水市一带,和那里的戎狄部落杂居,至此开始275年的屈辱与奋斗。
赵国其实和秦国本是一家,蜚廉除了恶来以外,还有一个儿子,叫季胜,季胜这一脉就是赵国先祖。
季胜生孟增,孟增生了衡父。衡父生了造父。造父因善于驾车得到周缪王的宠幸。
史记记载,周穆王到西方游玩,其实是去见西王母,然后得知了徐偃王作乱的消息,是造父驾驶马车日行千里,赶回周朝平定了叛乱,于是周穆王把赵城封给造父,造父族人从此姓赵。
而恶来之一脉正是秦人的先祖。
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
—《史记》
华夏战神
为什么要给秦人冠以华夏战神的称号呢?
总觉得在秦人身上我们可以找到一些不一样的民族气质,这是一种坚韧的民族毅力。就像近代的中华,落后于西方文明,而遭到外国的侵略殖民,但从未放弃斗争,直到到把侵略者赶出了国土。
就算科技经济落后,也自力更生,一步一步的赶超世界各国最高水平。
这是坚韧,是秦人给我们华夏子孙留下最珍贵的东西。
我们再看看秦人的战争史,再对内战争中,指在华夏文明的疆域里面,秦人输过很多次,输给过周人,在春秋时期,输给过晋国,在战国时期,也被魏国打的毫无还手之力,但每次输过以后,秦人不会放弃,而是韬光养晦积蓄实力,从头再来。
被周人打败后的275年里,身为罪民的秦人没有忘记曾经的光荣,一直积蓄实力,勤王有功获得了诸侯地位。
在被晋国击败以后,秦国国力整体陷入低谷,却又在战国时期又一次登上春秋的舞台。
被魏国击败以后,秦孝公实现商鞅变法,然后逐步一统天下。
再说对外战争,秦人可以说是没有输过,从商周时期就和西戎打,镐京城大破犬戎,又继续东伐夺回被犬戎侵占岐丰之地。
秦宁公伐荡社灭亳,秦武公灭彭戏氏,小虢。
秦穆公征伐西戎各国,扩地千里。
秦惠文王时期灭义渠国,乌氏国。
秦始皇时期,三十万大军大破匈奴,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可以说对外战争中,秦国没有输过。
秦人曾在商周时期镇守华夏西大门,防备戎狄,随后又在统一六国后,又承担其责任,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保卫了华夏文明的传承,秦人战神称号当之无愧。
在孙皓晖的《大秦帝国》里,有一个内容,当时楚军已经快要攻破咸阳城,而在北地郡防备匈奴的秦长城军团却被将军要求不得回援咸阳,秦军士兵都议论纷纷,为何不回军咸阳?
将军却对秦军士兵说到:
秦人不能回咸阳与楚军交战,因为一旦撤走,匈奴就会南下越过长城,侵扰中原。
秦人可以输与楚国,因为楚国毕竟是华夏一员,但决不可输给匈奴。
将军最后缓缓说到:这是始皇帝陛下的旨意。
秦人这个古老的部族,对华夏居功至伟,
秦人的精神依旧在我们中华民族中保留,引导我们中华民族再创辉煌盛世。
历史文章链接
春秋篇
郑庄公
2.
3.
合集.
齐桓公
4.(1)
5.(2)
7.(4)
8.
9.
10.
11.
合集.
宋襄公
12.
13.
合集.
晋文公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西周篇
2.
3.
4.
5.
6.
7.
8.
9.
10.
合集.
商朝篇
合集.
夏朝篇
合集.
五帝篇
2.
合集.
编者简介:子夏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用文字带来温暖和力量的作者
后台回复入群,加入子夏记学习交流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