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院子焕然一新
几乎每天傍晚,新都区石板滩街道韩娥社区居民叶伦木都要沿着绿道,从现在居住的小区散步到原来的老院子。直到现在,他依然觉得像在做梦:之前自己都有些“嫌弃”的破旧农房,竟然变成了眼前这个美丽温馨又充满艺术感的院落!更让他不敢相信的是,20年后,这个美丽的院子就会属于自己。
这个名叫“青荣”的院子,是川音美术学院教师刘长青流转了叶伦木的老房子,斥资打造的理想乡村艺术生活新场景。这次流转,也是成都市首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闲置资产流转交易鉴证。
利益有保障
农户投资方都满意
叶伦木原来的老房子是农村常见的两层砖混房屋,包括瓦房、棚房等在内一共700平方米。由于是散居院落,房屋老旧不说,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在街道、社区的引导下,叶伦木将房屋整体租给了集体经济组织,再由集体经济组织请来第三方评估,以楼房8元/平方米、附属建筑3元/平方米的评估价格,整体4万元/年的租金流转给川音美术学院教师刘长青,每5年租金递增5%,租期为20年。
“以前缺乏完善的交易鉴证,农村闲置资源流转容易出现问题。”据新都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主任高山介绍,为了保障受让双方的利益,新都区创新了以集体经济组织为核心的农村闲置资产流转交易鉴证模式,由村民委托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委托新都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请来公证处全程公证。同时,由集体经济组织、新都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新都区农业农村局三方共同审查流转合同、控制风险,再由律师出具租赁合同审查意见书。
记者看到,在双方的合同中,各项权益进行了固化——20年租期内,流转面积、租金都被固定下来,刘长青可在政策规定范围内改建和使用;20年后,不管曾经投入多少成本,院落被打造得多么漂亮,都将交回叶伦木手中。
“在以前的农村房屋流转中,经常出现农户中途改变主意,或是加收租金的情况。现在,我们通过具有法人资格的集体经济组织进行流转,并做了全套交易鉴证,这些顾虑都打消了。”刘长青告诉记者,有了这颗“定心丸”,他便放开手脚设计建设,最终投入500多万元将整个院落重新改建,建设了包括文创艺术中心、艺术展厅、乡村会客厅、拥有3万册藏书的阅读空间以及艺术民宿等,“很满意,是我心中理想的样子。”他说。
叶伦木同样很满意。拿到每年4万元的租金,他在紧邻村庄的长林小区以每年6000元的价格租了一套75平方米的楼房。小区里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他也过上了“跷脚老板”的幸福生活。
交易更规范
激活农村沉睡资源
刘长青带领的团队和叶伦木只是韩娥社区众多“CP”中的一对。据新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石板滩街道已引进四川音乐学院,在韩娥社区启动了全国首个“大学+乡村”模式乡村振兴项目——川音艺谷,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特色艺术家聚落。目前已建成青荣文创艺术中心、后来美术馆及艺术党建馆、四川省雕塑协会实践基地、成都喜舍艺术空间等9个院落。每个院落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特定服务对象,并且都有本地村民参与其中。“我们已经建起了共享画室、乡村图书馆,举办了很多艺术类展览,今后还会举行各种艺术鉴赏、绘画培训、读书会等公共活动。我们希望将这里打造成产教融合的‘高校+乡村’案例,真正用艺术点亮乡村。”四川音乐学院城市与环境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田勇表示。
新都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主任高山介绍,根据初步调查,目前新都区现有农村闲置资源超过10亿元,“倘若能有效盘活,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高山告诉记者,今后该区还将继续创新完善交易鉴证模式,保护受让双方的利益,规范有序地盘活农村闲置资产,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做好保障。
律师声音
使用交易鉴证流转是对三方利益的法律保证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大力推进,农房流转越来越多,但也经常出现问题。去年,北京一个租用农房中途却被房主强行解除合同的案例曾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也给很多欲下乡的资本敲响了警钟。”四川豪俊律师事务所律师周辉表示,“使用交易鉴证进行农村闲置资产流转,不仅能让交易过程更加规范、更加公开透明,也是对村集体、农户和投资者三方利益的法律保证,对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