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山这片具有8000多年文明史的土地上,浙东运河已经静静流淌一千七百多年。它西起西兴,穿过萧山城,一路向东,经过绍兴,由宁波入海,连通钱塘江,融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等各大水系,是浙东之地上的一条玉带。海上丝绸之路与这条黄金水道交汇,贸易渐渐兴盛,经济往来频繁,带动了文化的昌盛。浙东运河与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一同构成中国大运河,于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如果你对浙东运河的历史感兴趣的话,那么不妨在路过萧山的时候去浙东运河历史展览馆转一转。
浙东运河萧山展示馆,位于杭州萧山文化路,就在梦笔园的对面,免费对外开放。
浙东运河的开凿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吴越开凿的山阴故水道。吴越时期,为了便利交通,范蠡主持疏浚了自山阴城东东郭门至今上虞练塘村的山阴故水道。
据宋史记载,西晋怀帝时期(307-313),会稽内史贺循主持开凿了西兴运河。它是浙东运河的西段,史称西兴运河。西兴运河开凿之初,主要目的是为了灌溉。
西兴运河开凿之后,萧绍一带日渐富庶,人口增加,物产丰富,到南北朝时,这一带已成为经济发达之地,运河也开始成为水路运输之要道,隋唐时期更是达到了顶峰,漕运、商贸络绎不绝,其鼎盛时期一直延续至南宋。元代之后,运河虽未像之前那样受重视,但仍长期维持不衰。
浙东运河的开凿,对浙江地区的灌溉和全国性的南北航运、水驿、漕运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古西陵和运河之畔相继涌现出牛埭、闸坝、渡口、纤道、驿站等设施。到唐宋时,浙东运河设施完备,渡、河、塘、驿四个系列工程均为官办,渡为官渡(浙江渡)、河为官河(运河)、塘为官塘(纤道)、驿为官驿(驿站)。
西陵埭,有浙东运河第一埭之称,位于萧山之西,钱塘江与浙东运河交汇处,也就是现在西兴城隍庙“浙东运河之东”碑附近。埭的始建应与西兴运河开通同期,即在运河入江口设埭,拟在晋代。当时的西陵是钱塘江南岸的一个重要渡口和军事要塞。
五代时,吴越王钱镠改西陵为西兴。
萧山城厢以前建有城垣,具体建造的日期不详,到南宋嘉泰年间已消失不存。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知县施尧臣重筑县城,周围五里,设陆门四座,水门三座。施尧臣将运河纳入城内,在东、西城郭设置水门沟通城内外水道。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运河沿途的驿站。驿站,也叫“邮驿”或“邮传”。萧山在唐代有西陵驿、渔浦驿(义桥)和梦笔驿(城厢)三个驿站。顺便说一句,这几个驿站的名字都甚是好听。
明万历年间,梦笔、渔浦、钱清三个驿站俱废,只剩下西兴驿。
萧山唐代的三个驿站里,最让我好奇的是梦笔驿。这个驿站的名字本身就很有些梦幻。梦笔驿,位于城厢觉苑寺(江寺)旁,也就是浙东运河历史展示馆现在所在的地方。驿名出自南朝齐梁年间文学家江淹“梦笔生花,文思大进”这一典故。唐天宝元年(742年)永兴县改为萧山县,梦笔驿位于县治所在地,成为萧山的中心驿站,人来客往频繁,也被称为萧山县驿。
1184年,南宋诗人陆游出游时曾写下《雨中泊舟萧山县驿》。1185年12月,陆游再次出游,在《舟中感怀三绝句》中写道:“梦笔亭旁拥鼻吟,壮图蹭蹬老侵寻。”
(图文皆为【过期游记】原创,欢迎关注、评论、交流和指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