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暴躁但用心的贾南风10年持国,西晋诸王真正展开网内互打时代。第一个赵王司马伦足够嚣张,出手就废了晋惠帝,自命为天子,自然招来了其他诸王的不满。
外部三王要讨伐他,一王支持他。朝廷里面推翻了赵王伦,迎接晋惠帝复位。如果天下就此太平,或是刘渊就这样打进来,那就不会叫做“八王之乱”了。台面上这四王,自是钩心斗角,尔虞我诈。
完全不需要相信什么:某王人本来很好,当上辅政后就堕落乱七八糟云云。这就是失败者套路,第一个套在帝辛,也就是纣王头上,后来越用越开心。权力跟享受可以改变一个人,但是不会翻转一个人。如果某人因为拥有权力而变得很讨厌,那是他本来就很讨人厌。
与其辩证这个模棱两可的的问题,不如切向一个更颠扑不破的真理。当你要逼退某个人并取而代之时,你总是得找出或者规划出他的缺点来。而这个一王代一王的故事,每一王上位就神经病发作,你觉得更适合哪一种原理呢?
司马冏是第一个取代赵王伦的亲王。他的父亲,是武帝司马炎的大弟,也是西晋朝廷公认最有资格接替司马炎的人。不是惠帝司马衷,不是。看着复辟成功的晋惠帝,司马冏心中对天地人事物命运,哪还有不充满疑惑的。司马冏登上辅政大位,依足了过去司马昭辅魏的派头,更是一挥手就封下五公为心腹。这不叫做权力改变了他,司马冏一开始就想当皇帝。
相对的,河间王司马颙也从一开始就没有站在他那边。司马颙支持的,是赵王所组建的朝廷。出身偏家的司马颙,在赵王朝廷的支持下,得以成为骨干宗室。同样的,司马冏虽然镇压朝廷成功,也不表示整个朝廷里,都是支持他的人啊。
魏晋的学术风气,叫作“玄学清谈”。不要以字面去理解,认为当时的人就是在说一些高来高去,不切实际的话。玄学,是一门重新辩证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新哲学。儒家执政至汉末,也有300多年。曹丕取回汉文帝的黄老治国思想,才引爆了这一连串的“政治哲学”冲突。
是道家胜出还是儒家胜出?完全不是重点。因为玄学接下来没有变成像儒教那样的政治国教,而是成为了清谈。但这是一件坏事吗?
这是一个自由意志跟独立思考的觉醒。我们大可以往回头看,曹魏后期到司马炎过世的这50年。政治派系是纷呈的,大家的选择不再单一,执政者必须兼容并蓄来让国家社会前进。就学术的角度而言,司马昭带领司马炎创立新王朝,一统天下,那是必然之事。昭炎父子,本身就有“乔王”的雅量。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多元自由思想“再次”崛起的时代,也是中国儒教史观评价上数一数二的黑暗时代。前一次就战国时代那还要说?
在经历了贾后乱政黑锅后,这场五王之争同样是自由且多元的。赵王伦跟他的小伙伴孙秀,那是项羽、陈胜之心:“彼可取而代之”&“王侯将相本无种”。齐王冏相信,选贤与能,世界大同。长沙王乂也是“有能者居之”派,但他又很讲究家族之爱:天下,是司马家的天下,不过“我”才是那个有能者。
他完全有这个自傲的本钱。三王伐赵时,仅仅是一个小配角的司马乂,并不被其他诸王放在眼里。齐王最尊,成都王最优秀,河间王最贤能,这是大家的共识。司马乂没有都督等级的兵权,虽然立下大功,也是在朝廷当个空头骠骑将军。
而反齐王的新革命,其实也是河间王发起的。当时的如意算盘这么打:先通知仍在朝廷的司马乂……并且泄漏消息。八王之乱很喜欢这种计中计中计。为什么要故意泄漏呢?因为其实没有正当理由可以讨伐齐王。
河间王的计划,是让齐王先抓捕司马乂,然后他们外部就有“残害宗室”之类的借口可以起兵。到时立成都王为新帝,河间王自为宰相,晋朝再次伟大GET。
计划一直都很顺利,齐王也派出了大将董艾要来抓捕司马乂。然而,手下只有百来人的司马乂,更明白八王之争的关键:唯天子而已。司马乂一行人冲进皇宫,关闭宫门,然后发布诏令:晋惠帝表示,应当讨伐齐王。
局势翻转了。
虽然不至于大家都改往司马乂这边靠拢,但愿意站出来保护齐王的人就少啦。司马乂花了三天时间,攻下齐王府,自命为新一代辅政。距离上一次革命,过了18个月。赵王政权持续不到一年,所以认真要说,齐王应该还真的优秀一些。
不过司马乂的政权,仅仅维持了八个月。这表示司马乂是诸王中最两光的吗?倒也未必。前面说了,司马乂的叛变与掌权,源自于河间王等人的计划。这中间的8个月,其实就是河间王正在进行滚动式调整。
也就在这时候,西晋发生了一场“不属于八王”的叛乱,刘氏复辟。还没轮到匈奴刘渊……在巨大的浪潮来临之前,总是有些征兆的。这是一条特别的脉络,从赵王执政时期开始。
由于成都王被贾家调往河北镇守,缺少亲王的益州地区就发生了叛乱。当时的益州刺史,本是攀附贾后关系链上位,眼看贾后被赵王所除,为图自保,就开始像刘焉当年借重东州兵一样,起用来自关中的流民。除去成都国的掌权官员,益州就宣布独立啦。时间刚好,赵王称帝,无暇顾及巴蜀蛮荒。那也就像刘璋时代一样,东州兵……是关中流民集团窝里反了。不过,这次是“反益州刺史”派系得胜。
这个决定反益州,结合朝廷的关键人物,名叫李特。李特也是个拥有自由意志的革命家,反了意图独立的益州刺史,又再反了一次朝廷派来的益州刺史。李特的益州自主革命,跟姓刘的没有关系,但革命的意志,往往比枪炮弹药更重要。
就在司马乂击杀齐王后三个月,四川革命领袖李特也战死了。可革命的浪潮,已经不会停歇,李特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志业。而在季汉起家地轰轰烈烈革命的同时,东汉起家地也不甘寂寞了。
荆州北部的义阳,过去叫作南阳的地方,展开了刘氏起义。起事者本名张昌,趁着益州李乱吸收了一些人马,自己改名李辰,扶助南阳刘氏起义。这刘氏也是改名的,没有汉室血统,但不妨碍在这个自由的传奇时代,再一次开启“李助刘兴”的东汉光武传奇。
司马乂自然是要派兵剿匪的,但张昌也是一个天生神力若有神助,倾朝廷与荆州之力,都无法打败他……。这对于司马乂的统治,自然是一大致命伤,更不要说,河间王就是负责对付李特那边的将军。你去探讨细节,关中部队跟益州李特的僵持,可以说嘴的事迹不会比丢脸的多。但群众永远只关心结果,还不是最后的,只是目前的结果。
河间王部队斩杀叛军首领,朝廷执政部队兵败如山倒。
天高气爽,正是革命时节。河间王重施故伎,让司马乂杀害了3名大臣后,顺理成章的兴兵了。为了争夺执政权,连民变都可以利用进去,八王之乱的失心疯,就是这么在中国历史上写下新高度。
前面说过,司马乂是很懂天子重要性的亲王,也为这次兵变,增添了全新风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