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头等大事当然是选择首都。但北宋建立之后,在定都问题上有过多次争论,而首都的选址也决定了北宋的命运。
北宋建立初期,因为是取代了后周,所以首都顺理成章的选在了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
五代时期,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除了后唐之外,其他四个朝代都定都东京汴梁。
之所以定都东京汴梁,是因为这里的条件得天独厚。
自从京杭大运河开凿之后,坐落在大运河南北交汇之地的汴梁,便迅速繁华起来。
《宋史》记载:“宋都大梁,有四河以通漕运:曰汴河,曰黄河,曰惠民河,曰广济河,而汴河所漕为多。”北宋初期,全国一半的赋税收入、巨量的物产都能通过汴河运抵开封,供东京汴梁的达官贵人享用。
赵匡胤在位期间,先后灭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北宋统一之势不可阻挡了。
南方的的那些割据政权如吴越、清源军等小割据政权不过是传檄可定。
赵匡胤以一个军事家战略家的目光,发现了东京汴梁作为首都的严重缺陷:就是位于平原之上,无险可守,易攻难守。
后晋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之后,北方华北大平原无险可守,一旦异族铁骑南下,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抵达黄河北岸。而黄河北岸是汴梁唯一的天险,一旦敌人渡过,则汴梁不保。
北宋中期辽军南下,一路畅通无阻,直抵黄河北岸的澶州,迫使北宋签订了《澶渊之盟》令北宋赔款,就是最好的例子。
若要保护首都,必须在首都周围驻扎大量的军队,而大量的军队则要消耗巨额民脂民膏,会加重人民的负担,激化朝廷与人民的矛盾,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那么迁都到哪里呢?
赵匡胤把目光转到自己的出生地、距离汴梁400里之外的洛阳。
洛阳作为首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东周开始,它就成为许多王朝的首都,即使到了五代时期,后唐还定都洛阳。
最重要的是,洛阳具有非常好的地理位置,这是定都的有利条件。
洛阳地势西高东低,坐落在伊洛盆地之中,四周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拱卫。
这些山都是海拔一千米左右的,易守难攻。许多关隘依山河而建,成为了洛阳的大门。
守卫洛阳的最西方是函谷关,守卫洛阳东方的是虎牢关。孟津关、小平津关守卫洛阳的北方。伊阙关、大谷关、轩辕关、广成关守卫洛阳的南方。
除了山川之外,洛阳盆地还有许多河流,如洛河、伊河、涧河、汝河等,解决了洛阳饮水、运输和灌溉问题。
若定都洛阳,只要用少数兵力防守八个关,就可以阻挡敌人,等待勤王部队来援。
正因为洛阳有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赵匡胤才决心迁都于此。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赵匡胤率领群臣去洛阳祭祀天下,在宴请群臣时他说:“吾欲西迁,据山河之胜,以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晋王、开封府尹赵光义和群臣立即表示反对。
起居郎李符直接上书迁都洛阳八大缺点:“京邑凋敝,一也;宫阙不备,二也;郊庙未修,三也;百司不具,四也;畿内民困,五也;军食不充,六也;壁垒未设,七也;千乘万骑盛暑扈行,八也。 ”
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说:“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一旦遽欲迁徙,臣实未见其利。”
晋王赵匡义说:“在德不在险”。帝不答。王出,帝顾左右曰:“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为了迁都,赵匡胤住在洛阳几个月,跟文武百官闹别扭,结果见众人都不支持,只能返回汴梁。
但赵匡胤悲愤的说道:“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后面的话他没有说出来,就是民力用尽的时候,就是灭亡的时候。
宋太祖赵匡胤时期全国禁军有20多万,宋太宗年间已经有30多万禁军,宋仁宗时期禁军的规模达到了80多万,后来发展到上百万之众。
以宋朝数千万人口要养活上百万的禁军,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宋朝执行的是“强干弱枝”的政策,就是全国的禁军数量要多于其他地方部队如厢军,一半的禁军分别驻扎在全国各地,而一半的禁军驻扎在首都。如此一来,以首都的禁军威慑各地的禁军,以全部禁军威慑地方部队,已达到防止地方造反、兵变的目的。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在北宋建国初期,禁军还有很强的战斗力,但到了中后期禁军的战斗力严重下滑。虽然禁军数量众多,但素质良莠不齐,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军备废弛,根本不堪作战。每年花费的巨额军费都用在了发军饷上而非改善武器装备,高薪招募壮士,打造一支精兵。
而为了养活百万大军,自然要搜刮民脂民膏,这就激化了阶级矛盾。北宋末年最著名的农民起义就是宋江、方腊起义,即是明证。
其实,不光是赵匡胤,也有人认识到东京汴梁作为首都的天然缺陷,主张迁都洛阳。
北宋中期,范仲淹曾说:“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意思是,和平年代以汴梁为都城没错,但一旦发生战事,洛阳是更好的选择。应该提前准备,扩大洛阳的战略储备,修缮宫室。一旦发生战事,就迁都洛阳,躲避战火。
只可惜,汴梁城的文武百官和禁军们沉醉在汴梁城的繁华富裕之中,全然没有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
正所谓:温柔乡,英雄冢。
回到我们的题目:如果北宋迁都洛阳,能否避免“靖康之耻”?
我认为是可以的。
历史上金兵两次南下,都兵临城下,攻打汴梁,最终攻破汴梁,俘虏徽钦二宗,酿成“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而如果迁都洛阳,金兵南下,即使渡过黄河,要攻打洛阳,需要先攻克虎牢关。
虽然宋兵野战能力不行,但守城还是可以的,虎牢关一时半刻也无法攻克,战事远离洛阳,皇帝和文武百官还是安全的。这时候就可以以拖待变,静待东部各地的勤王军,以及在陕西与西夏作战的战斗力最强的西军来援。
金军孤军深入,时间断绝给养断绝,如果不撤军,就会陷入绝境之中。
所以迁都洛阳是可以避免“靖康之耻”的。
只可惜,北宋除了赵匡胤、范仲淹等寥寥数人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目光之外,其他都是庸碌之辈,沉醉在汴梁的醇酒佳肴之中醉生梦死,直到金兵铁蹄踏碎繁华迷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