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停贷的楼盘越来越多了。
业主们也越来越有组织性和计划性。
比如从最早的“停贷“,到现在已经调整为“灵活还贷”。
针对断供,也调整为“动态展期”。
所谓的强制通知,也调整为了“善意提醒”。
不得不佩服文字的智慧,也许未来,烂尾楼项目也应该更名为“静默期工程”或者叫“感染楼盘”。
而监管账户,也可以调整为“软管理账户”;
如果业主们的申诉没有得到回应,也不能称为“维权”,应该叫“无症状主张”。
当然,比起这么东西,我们都在期待“静默期工程”的“社会面清零”。
而参与“灵活还贷”的业主,肯定会面临征信的黑化,但是为了让这群业主有一定识别度,建议称为“赋黑码“。
虽然是玩笑,那到底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问题项目?
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预售制。
那既然预售制有这样的BUG,为什么不取消预售制,这样监管上也轻松很多。
根本原因,还是在土地财政。
因为,如果取消了预售制,开发商的高周转模式就转不动了,开发商面临的资金压力也会指数级增加。
说直白一点,高周转时代的开发商,可以先拿一笔资金获得土地,然后完成基础建设后打开预售,就可以进入销售回款,然后再拿销售回款进行新一轮土拍获得土地,乐此不疲。
而一旦预售制度取消,开发商就必须完成项目建设后再销售,单一项目的资金沉淀压力就很大,资金成本就不断增加,对开发商来说,在手上的项目没有完成开发时,就没有能力进行下一个土拍获得土地。
这样直接带来的损失就是土拍市场,因为,参与土拍的开发商变少了,然后土拍的财政收入也少了。这样,投入基建的资金也进一步减少,基建建设也将进入龟速模式。
由于城市基建的建设没有跟上,开发商的楼盘销售、回款、单价都无法得到增长。
最终反馈到土拍市场。
土地财政就会失效。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预售,就没有开发商的高周转,土地也就很难获得衣架,也就没有高房价,老百姓也就很难享受到高速发展的30年。
地产经过30年发展。
我们用全民负债的模式,获得了超速的发展,现代化生活的背后,也给我们带来的阵痛。
现在,由于“房住不炒”的政策推动,开发商也不断承压挤出泡沫。为此,不管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都付出了对应的代价。
对市场来说,大部分楼盘也从“期房”卖到了“现房”。
民企开发商也在这一轮“挤泡泡”过程中跌落出局,沦为NPC,国企、地方城投成为楼市的主力开发商。
其低廉的资金盘加上高度集中的开发逻辑,刚刚好完成“预售制”到“现房制“的市场逻辑。因此,从销售面来说,已经是现货销售了,从开发面来说,都是国企城投为主了,从购房者来说,经过烂尾楼之殇,选择期房的倾向也会进一步降低。
预售制,也就名存实亡了。
时代正在改变。
预售制,也是时候退出历史舞台。
因为这一轮地产市场的调整,也完成的了“预售”向“现房”的转折。这时候取消预售制,不仅是人心所向,也是时代必然。
对开发商来说,现货销售带来的资金回款,也能用来参与土拍动作,只要基本盘够。现货销售,一样可以完成“现货版”的高周转。
只是唯一值得遗憾的是,缺乏资金实力的小微开发商,可能很难有机会和能力去拿地了。
但这对地产来说,何尝不是一次新的时代。
除非,经济需要再走一次“预售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