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福建省武夷山市政府为了鼓励茶企更好地掌握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提高武夷山大红袍整体制作水平和质量,首次公开采购大红袍,以一场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活动,遴选一款接近母树大红袍独特韵味与品质的茶品,这就是著名的“武夷公选”。
参加此次公选的茶企必须获得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使用权,而且有自己的注册商标,申请并使用“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选送茶叶必须保证同档次的茶量在四百公斤以上,其质量、包装符合“武夷山·大红袍”国家标准。经过重重审核,最终仅有十家企业入围竞标。
2006年6月25日晚,武夷山市监察局、茶管办、质量监督局、电视台、茶业同业公会等单位有关人员对入围的十家茶企业确定的“武夷山·大红袍”茶样进行抽样及公开评审,由武夷山十六位茶叶专家组成的评审组,通过对茶样的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的评审打分,同时对其理化指标进行检测。
最终在武夷山茶界诸位重量级人物的共同见证和参与下,武夷九龙窠掌门人林小荣所制作的大红袍,因其品质的各个维度贴近母树大红袍韵味而摘得桂冠,再现了母袍原韵。
众所周知,喝岩茶必论“三坑两涧一窠”。但武夷岩茶生态复杂多样,地域特征突出,不同坑涧之间的茶差异细微,即便是专业茶人也难以完全把握,但有一种茶作为武夷岩茶的领袖,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深处,仅仅6棵茶树,就成为了“半壁江山”,这就是冠绝天下的“大红袍”。
这6棵大红袍生长至今已有360多年的树龄,作为最初的母树,每年制作出的茶叶只有区区一市斤左右。于是在2006年,武夷山市政府为了确保母树大红袍的良好生长,决定停止采摘母树大红袍茶叶,同时派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对其实行科学管理,建立详细的管护档案。此后,母树大红袍作为“主要自然景观”和“文化遗存与景观”之一,成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夷公选”活动也是为了填补了母树大红袍永久停采留养后的市场空白,作为武夷正岩核心村——天心村土生土长的品牌,武夷九龙窠在此次公选中摘得桂冠,绝非偶然。
一般来说,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从采摘到初制至精制成品,每一泡茶都要花上至少五十多个小时的加工时间,期间要经过两轮以上的退火储存,整个过程历时半年以上。工序之繁复,耗费时间之长,劳动强度之大,且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对制茶师傅的技艺要求较高。
武夷九龙窠的掌门人林小荣,自少年时期就跟着父辈学习制茶工艺。“工序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原料虽稀必不敢降品质。”这句话深深地印刻在林小荣的心中,武夷九龙窠经他手所出的每一泡茶,都以保有武夷岩茶特有的“岩韵”为目标。遵循不同山场、不同品种、不同老嫩度、不同采制气候等特点,对“活、甘、清、香”采用不同权重比的品质要求,结合现代智能科技,将岩茶的岩韵诠释得淋漓尽致。
武夷岩茶近年的势头愈发旺盛,除大红袍之外,肉桂、水仙等品种也以其持久的香味受到人们的喜爱,在2005年至2020年的15年间,武夷山的涉茶产值从4亿元到100亿元,茶已成为武夷山带动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如今,武夷岩茶已获批首批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作为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林小荣继承传统,也开拓创新,让“武夷九龙窠”这个品牌在时代的洪流中奋楫向前,以自身之力推动武夷岩茶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