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其中的就业数据有点意思。
6月份16至24岁青年失业率高达19.3%,相当于5个年轻人就有1个没有工作,比例还是挺高的。
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之前写过,16-24岁青年主要由年轻农民工和大学生构成,在统计样本中,大学生更容易统计进去,而且又是6月份毕业季,所以这个数据相当于大学生失业率。
今年大学毕业生超过1000万,从年初开始,就在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这段时间我们也看到了不少新词汇:
慢就业:大学生既不就业也不深造,干嘛呢,考编考研。
灵活就业:自由职业,打零工,或者说就是自己雇自己。
其实,上面这俩严格意义上来说都属于传统的失业范畴,如今都冠以就业的名头,剩下的就是真正的失业了。
对于这部分,统计局有给出一个名词:
摩擦性失业。
和慢就业以及灵活就业不同,摩擦性失业不是新词汇,虽然大多数人也是第一次听到。
其实这是一个宏观经济学名词,和摩擦性失业经常放在一起的还有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
那何为摩擦性失业呢?
既然是摩擦,又是哪里在摩擦呢?
一说你就明白了,就是你的预期和现实之间的摩擦,网上有个比方:
你明明可以去工地搬砖,或者进厂打螺丝,但是你偏偏要找个坐办公室的工作,所以你失业了。
这……
再来看摩擦性失业的定义:
高学历的人士不一定能找到符合自己喜好的工作,也不愿意投身低阶劳动市场工作,造成不屈不就的失业窘境。
所以摩擦性失业也是自愿失业的一种。
从短期来说,经济下行期,需求减弱,企业也在收缩,就业岗位锐减,特别是互联网大厂为代表的高薪岗位。
从长期来说,产业转型没成功的话,附加值不高,企业只需要低端操作工,不需要太多高学历的人才,他们性价比太低,这也造成了摩擦性失业,工厂招不到人,大学生就不了业。
我觉得目前的现状就是:
在长期的产业转型过程中,遭遇了短期的就业困难。
两种摩擦叠加了。
所以,高学历人才都在干一件事情:
卷编制。
说实话,其实卷编制又何尝不是一种摩擦,而且这个摩擦的损耗也是不小的。
这事中年人比年轻人想得透彻,我看到不少大厂出来的985学霸,非自愿失业之后,纷纷干起了家政。
考个营养师证书,还会两门外语,做家政之外还能帮小孩补习功课,活不多,收入也不少。
他们其实和年轻人相反,我觉得应该叫:
摩擦性就业。
干着并不是自己很喜欢的工作。
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年轻人的资本,无法像年轻人一样可以坑老,而且也过了卷编制的年龄,只能摩擦性就业了。
所以,不管是摩擦性失业还是摩擦性就业,想要解决还是要靠经济来做润滑剂,要靠科技进步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需求和就业岗位。
希望经济早点好起来,大家不用摩擦得这么辛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