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一个酷暑夏日,退隐庐山的文学家周紫芝,薄衣小扇,斜卧草堂,居然大梦一场,非常惬意。梦里雨急风骤,快意消暑,睡醒之后,感慨不已,周紫芝诗兴大作,于是便有了《减字木兰花·雨中熟睡》:“快风消暑。门近雨边梅子树。昼梦腾腾。急雨声中唤不醒。”可见古人消暑纳凉,自有松荫林下、溪上清泉。
高卧取冰。北宋时,六月曾往终南采冰,以供当朝之用;至南宋,改取河冰,可见古人暑期已在享受冰镇的清凉。元代刘贯道的《消夏图》中,芭蕉、梧桐和竹子,枝繁叶茂。竹旁横置一榻,一高士赤足横卧,正在榻上纳凉,画中主人被认为是“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此榻旁不远处有三弯腿带束腰的四足小几,几上置冰盘,里有夏果数枚。
到了明清两代,藏冰存冰、夏日取冰之事已十分普遍。宋代以来出现的售冰者,在明清之时也普遍出现。在明代,关于卖冰有着详细的记载:“手二铜盏叠之,其声磕磕,曰冰盏。冰着湿乃消,畏阴雨天,以绵衣盖护,燠乃不消。”此类记载在江南尤其普遍,商贩“在三伏时节必然行卖冰之事”。
林荫消夏。明代仇英的《竹梧消夏图》中,近处绘亭台池塘,远处为隐隐青山,中间为葱翠竹林和梧桐,尽显山色空蒙的幽旷景象,让人心生一丝淡淡的凉意。疏竹之间,二位高士相对而坐,倾心交谈,神态洒脱,清逸淡定。竹林之畔,梧桐树下,竹林梧桐间凉爽之风扑面而来,闲适之意足见消暑之趣。
故宫博物院所藏《乾隆皇帝松荫消夏图》,就记录了清代乾隆皇帝的松荫消暑之处。画中山水环抱、苍松围绕的乾隆坐于石案旁,身后崇山峻岭、溪水潺潺。乾隆在画幅中心位置,似在思索,石案上摆放有古琴、古书,茶杯与童子烹茶相对。“得幽亦得神”的乾隆在此图中的品茗之举,正是古代文人注重清幽奇观品茗环境的体现。
水阁纳凉。宋代水阁较为常见,是消暑纳凉的绝佳去处。宋代诗人王镃的《水阁纳凉》:“云碧纱厨水阁中,鸳鸯花冷枕玲珑。描金团扇无人用,一阵荷香一阵风。”“水阁纳凉”的意趣却一直流传至明清两朝。明代沈周绘扇《江亭避暑图》,题诗“池上一亭好,夕阳松影中。正无避暑地,认是水晶宫。”夕阳松影,凉意浓浓,尽显消除烦躁、清凉避暑的画意。
清末张熊的《水阁纳凉图》,画中崖下飞瀑,崖上寺庙,苍松翠柏,山间小径,水阁临水而建,游人临窗而坐。对岸也有水阁,阁中两人临窗相对。一座小桥连接两岸,林木茂然,飞瀑成泉,清幽古雅,为避暑纳凉妙境。画中题跋:“飞蝉声里日偏长,水阁窗开可纳凉。却好故人来小坐,未妨茶话别斜阳。”
清代诗人袁枚认为,消暑时最为关键的是心境的平和,心态的放松,精神状态的闲适。当然夏日清淡饮食也非常重要,凉拌荆芥苦瓜可以消暑解毒,凉面凉粉可以爽口开胃。调料中除了醋和蒜泥,自然少不了老魏的易佰福牛肉酱。炎炎夏日,浇上一勺易佰福酱品,立马有了点味之魂。易佰福黄牛肉酱系列品种多样、荤素兼具、口味齐全,让你凉拌菜、凉面都能吃出爽口滋味。
老魏出身御厨世家,是赊店魏氏牛肉酱传承人。他的易佰福牛肉酱系列,是“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同时也是省商务厅授予的“河南老字号”品牌。产品线包括易佰福黄牛肉酱、鲜椒牛肉酱、香菇牛肉酱、杏鲍菇牛肉酱,鸡肉酱,香菇酱、杏鲍菇酱、辣椒酱,XO干贝酱、油泼辣子等多项品类。可谓应有尽有,是我们夏天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提味妙品。
老魏的易佰福牛肉酱坚守祖训,在晒酱发酵、牛肉烹煮、调料配方等环节,一直坚持传统手工和祖传秘制,让这一中原酱品穿越百年,依旧保持最初的本真口味。易佰福坚持原产地风味,食材上选取南阳黄牛、西峡香菇、淅川辣椒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让易佰福这一南阳特产,不仅留住了盆地风物的岁月年轮,更承载了饮食文化的中原情怀。(易佰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