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7月11日早晨,从乌兰县希里沟镇出发,来到一个叫东大滩的戈壁滩上,只见一大片一眼望不见尽头的绿地喷灌机正进行灌溉作业,地里成片的紫花苜蓿,芳草延绵,流青溢翠,清香扑鼻,紫色的花朵随风摇曳,自走式割草压扁机、翻草机、打捆机来回穿梭,随着一行行苜蓿齐刷刷倒下,“绿地毯”瞬间变成了“条纹毯”。
乌兰县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红卫介绍说:“这都是优质的紫花苜蓿,乌兰县通过引导农牧民优化种植结构,大幅提升饲草亩均产量,农民收入普遍增加。紫花苜蓿是一种耐寒、耐旱的优质牧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每年能收割三到四茬,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
“今年都是大型机械化作业,省去了人力,再加上县农牧和乡村振兴局技术员的指导,紫花苜蓿长势一年比一年好,亩产都在一吨多,这个小草给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乌兰县呼德格劳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韩永录说。
由于管理到位,苜蓿第一茬平均高度普遍达1米左右,目前已全部进入头茬收获期。当下各类农机每天要在田间作业十几个小时,力争在苜蓿开花前全部收割完成,确保牧草营养成分最高、品质最好。
乌兰县积极探索苜蓿机械化生产集成技术,培育牧草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经营合作组织,实现收割、晾晒、聚拢、打捆、拉运全程机械化,促进牧草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头茬苜蓿已陆续收割上市。据测算,头茬优质紫花苜蓿平均亩产干草达到500公斤,全县种植的1万亩优质紫花苜蓿总产量可达0.5万吨,收益1300万元,群众头茬苜蓿亩均收入1000余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