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酷暑中,古人乐享自在衣

0
分享至

“桑拿天”里挥汗如雨,地面烫得可以“煎鸡蛋”……正值三伏天里的酷暑天气,然而打开电视,影视剧里的古人似乎永远曲裾深衣、凤冠霞帔、长袍马褂……这叫人不禁发出疑问:没有空调的古人,盛夏时究竟是怎么穿衣的呢?

  ▲宋代《槐荫消夏图》

单衫短袂最是避暑

首先要说明的是,如今我们所面临的盛夏高温天气,也曾是古人所经历的三伏天,在气候周期的某些年月里,古人所挨过的那些苦夏,甚至比现在更炎热。

古文献、地方志、个人日记、旅行报告这些留存下来的历史文献,以及气象观测资料、考古发掘文物里,都散落着丰富的气象学和物候学记载。气象学兼历史气候学奠基人竺可桢,就从其收集整理的文献资料中得出分析结论:在近五千年的最初两千年,即从仰韶文化时代到河南安阳殷墟时代,我国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2℃左右;此外,汉唐两代也比较温暖,由此夏季也更为炎热——正如唐代诗人杜甫《夏日叹》里咏叹的苦夏大旱场景:“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朱光彻厚地,郁蒸何由开。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遇上如此高温极端天,古人的衣服该怎么穿?

古人当然也怕热,随四时而动,减少衣料才是合情合理的穿法。汉晋时开启的宫中赏赐官员四季常服的传统,既是官员俸禄的补充,也是节令服的礼制体现。《唐六典·尚书户部》里记录了“公务员”一年四季的着装标准,从中能看出四季分明的穿衣方式:基本构成有外罩的袍衫、内穿的汗衫、下身的袴裈等,冬季是棉夹袍加棉袄子;春秋去袄子换“半臂”,再改棉夹袍为夹袍;夏天外衣只有单衫,内穿打底的汗衫。《唐六典》卷三里也有记载:“夏则以衫代袍,以单袴代袴,余依春秋。”清代官员的常服通常为常服袍和常服褂,平日里一套必须穿戴整齐,但盛夏伏天也可以有“免褂”的例外,即入官署可以不穿外褂,以减酷热之苦。

如果抛去礼法拘束,少穿当然是让皮肤散热的最直接解决方案。李白《夏日山中》有吟:“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既然高温不饶人,索性躲进人烟稀少的山中避暑纳凉。解下头巾,挂在山中石壁上,袒胸露顶,栖身青林里,山泉间清风拂过时,连扇子都不用摇。诗人不拘小节的作派颇有魏晋之风。

同样推崇魏晋之风避暑穿衣法则的,还有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人韩熙载。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韩熙载夜宴图》出自画家顾闳中之手,全图以连环长卷的形式,依次描绘了韩熙载夜宴宾客时听乐、观舞、暂歇、清吹以及散宴这五个场景。其中第四幅场景“清吹”中,主人韩熙载赤足、解衣盘坐禅椅之上,袒胸露腹、手持团扇,身旁的女子也手摇长柄团扇为韩熙载纳凉。此时夜宴还未结束,乐者和宾客共聚一堂,衣着清凉的韩熙载神情自若,反映出如果不是正式场合,家宴或者居家时少穿一些也是人之常情。绘于南宋的《槐荫消夏图》里,同样有袒胸而眠的文人形象。白居易的《夏日闲放》里也体现了居家避暑的衣着:“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五代十国时期《韩熙载夜宴图·清吹》

对于户外工作的农民来说,避暑不光是夏日闲情,更是生存所需,穿衣就更加随意:抛弃长袖,只穿短衣短袖以及半袖,或者内衣外穿,即贴身的汗衫、汗络;不穿靴袜而仅着麻线鞋、凉鞋;前后各一片布,腰间带子相连背心式的裲(音liǎng)裆……一切都为了方便凉快。《淮南子·原道训》里有:“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被发文身,以像鳞虫;短绻不绔,以便涉游;短袂攘卷,以便刺舟;因之也。”南方天气炎热,劳作阶层不穿长裤,为的是涉水游渡,只穿短袖,为的是方便撑船。

薄如蝉翼的夏纱衣

谢表,是旧时臣下感谢君主的奏章;端午,是中国古代仅次于元旦的一个重要节日。唐代部分官员会在临近盛夏的端午收到御赐的端午衣,因此留下诸多《谢端午赐衣及器物等表》。在唐肃宗时的某年端午节,时任左拾遗的杜甫获赐夏衣一套,没有临表,而是特作一首《端午日赐衣》诗,诗文如下: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说的是衣料质感软若风、轻如雪,“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说的是衣领处的衣料手感滑凉,想必暑天穿着也很凉快,由此可见古人夏天穿衣,主要是从衣服料子上下功夫了。

皮、棉、夹、单、绸、缎、罗、纱——我国的纺织历史长达数千年,技艺十分高超,早就具有了成套由厚到薄的齐备材质,适应不同节气的变化,正所谓“春秋以绸缎,夏以纱,冬以裘,随时所宜”。其中夏季最常用到的三种面料按照厚薄程度依次是罗、纱、葛。杜甫的《端午日赐衣》里就提到了罗和葛,罗指经绞有孔的罗衣,多穿于春夏之交,葛是以葛藤纤维编织的葛衣。那杜甫没有提到的纱是什么?

古时所说的纱,通常是丝织物的一种,具体来说,是由单经单纬丝交织而成的一种方孔平纹织物。捻丝织成密度小,表面有均匀而明显细孔的纱质地轻薄,上等纱料更以蚕丝匀细见长。

或许在自称“杜陵布衣”的杜甫看来,“轻纱薄如空”的纱衣过于奢侈了。跟纱衣有关的传说总带有一丝财富炫耀的意味。一说是古罗马时代的凯撒大帝去剧场看戏,身上穿着的纱衣是当时东西方贸易而来的名贵丝绸,据说虽然凯撒大帝足足穿了六层丝绸,轻薄的衣料下还是隐约可见肚脐。剧场的人们从未见过如此轻盈华美的衣料,注意力都从舞台转移到他的衣服上,啧啧称奇。另一说是发生在唐代的“锦衣五重”的故事。一位阿拉伯商人在与唐朝官员会晤时,注意到对方穿着的纱衣之下,胸口的痣还能透见,惊叹发问,如何穿了两层纱衣还能通透?官员哈哈大笑,请商人靠近些再看。原来他穿的纱衣不是两层,而是五层。此外,五代西蜀花蕊夫人《宫词》里的“薄罗衫子透肌肤”,李清照《点绛唇》里的“薄汗轻衣透”,说的都是纱衣的轻盈通透。

纱衣的“薄如蝉翼”不只是传说,还存于如今博物馆的空调展厅里。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素纱襌(单)衣就是其中一例。这件来自2000多年前、应属于轪侯夫人辛追的纱衣以纱料制成,因无颜色无衬里,出土遣册称其为素纱襌衣。素纱襌衣衣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重量仅48克。透过平纹交织的素纱襌衣,能看到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真正薄如蝉翼,折起来可以塞进一个火柴盒里。这样的纱衣文物不止一件,南京的博物馆里也保存着一件宋代的纱衣,后者重量只有34克。

回到古时,单单一件纱,也能穿出诸多讲究。纱织物的经纬组织分为地组织和花组织两种,对两种结构加以调整就能得到不同致密程度的纱织品,不同的轻薄程度适应不同节气的穿着需要。以清代夏季官服为例,纱织下又分实地纱(较密实的平底纹)、芝麻地纱(绞纱与平纹组织结合)、直径纱(又名亮纱,组织更轻透)依次为换,整个夏季形成以大小暑为中点,前后对称的衣料更换序列。如故宫留存的《四执库更换穿搭档》:“四月小满换单袍褂,四月二十七换实地纱袍褂,五月初十换芝麻地纱袍褂,二十换直径地纱袍褂,六月初一换颜色葛纱袍褂。”清代《燕京岁时记》则记载了“换葛纱”的习俗:“每至六月,自暑伏日起,到处暑日止,百官应服万丝帽、黄葛纱袍。”

清凉与浪漫的葛衣

最热的时候,就需要葛纱上场了。

让我们再回到杜甫“细葛含风软”的葛衣。作为当之无愧的酷暑最清凉衣,葛衣的价格也十分友好。白居易《夏日作》一诗里,以葛衣抒发自己安贫乐道的志气:“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止于便吾体,何必被罗纨。”寻常百姓的炎炎夏日穿不起罗缎丝纱,还好他们有价格低廉的葛纱,体感更凉快,历史也更悠久。

1972年,在距今六千多年的苏州吴县草鞋山遗址中,出土了三块炭化葛布罗纹织物。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纺织实物。丝绸出现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而葛作为中国人最早使用的天然织物,出现时间比丝绸还要再早一千年。

葛也称葛藤、葛麻,是一种衣食两用的豆科藤本植物。先秦诗经《国风·王风·采葛》里,吟诵了专门从事采葛的姑娘:“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采来的葛取茎秆韧皮层纤维,经过浸、煮、晒、绩等工序后能纺织。织成的布料又依据工艺高下,分为精料和粗料:“精者曰絺(音chī),粗者曰绤(音xì)”。无论织成粗布细布,葛纱这种夏季衣料早就上至天子、下至平民,被广泛采用。当然,天子的衣料必须是精细的“絺”,《古文尚书·周书》里有:“得其材以为絺绤,以为君子朝廷夏服。”《礼记·月令》也记述:“孟夏:是月也,天子服絺。”

利用植物纤维织造的衣料还有很多,《天工开物·夏服》里介绍的纺织材料除了葛以外,还有苎麻、苘麻、芭蕉等植物纤维。除此以外,还有一种材料由能工巧匠用细竹管接成网状、用以透气降温的竹衣,俗称“隔汗衣”,但无论哪种植物纤维织物,影响力都远不及葛衣。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葛衣价廉物美,轻薄不输丝织品。除了“细葛含风软”的赞美,魏文帝《说诸物》里也记载江东(三国时孙吴属地)的葛布特产“白如雪华,轻譬蝉翼”。

曾经贵为天子夏衣的葛衣,为什么今天很少见到?孔府文物档案馆现藏的“明代本色葛袍”或许能给出答案。这件葛袍采用交领,右衽,左右开裾,身长121厘米,长阔袖,通袖长261厘米。白色暗花纱护领、右侧腋下钉系带,织造精细、衣袂飘飘,却是唯一留存的古代葛衣。

葛衣作为天然纤维纺织品,不太容易保存。西周时贵为天子夏衣的葛,在春秋时达到鼎盛,秦灭六国后,将桑和麻作为赋税征收的布帛,葛的种植面积由此大大缩减。宋元明清时期,棉花大量种植,棉布纺织工艺之后逐步进入机器化,相比之下,短纤维的葛只能再退一步。今天,葛布只在我国南方和西南等地,以特产的形式少量存在,当然,它还存在于古人“细葛含风软”的清凉与浪漫里。

祛暑器具

摇扇 随身携带的凉意

炎夏永昼,古人却没有空调房,还好有一丝能随身携带的凉意——摇腕轻舞,徐风自来的扇子。

有趣的是,最早的扇子跟纳凉的关系不大,更多时候是一种仪式道具。《说文解字》对“扇”字的解释有:“扉也。从户,从翅声。”户意为单扇门,从户指“扇”的体积高大,而这种高大的形状是为了彰显主人的地位;从翅,意思是像鸟的翅膀,可以开合。无论是《古今注》里提到的“五明扇”和“雉尾扇”,还是西汉马王堆的长柄大竹扇(柄长176厘米,扇面宽45厘米),都是一种起仪仗作用的“障扇”。

如果说长柄扇的作用是障尘蔽日,那么小巧的短柄扇才是能招风引凉的夏日“凉友”。马王堆同时出土了尺寸更小、单手可持有“便面”,可以扇风纳凉,也可以遮面,扇柄从扇面中间穿过,不可以收拢——宋代以前,古人度夏的扇子都是这种样式,只是材料不同。“羽扇纶巾”里的羽毛扇、“轻罗小扇扑流萤”里宫女的绢扇、还有竹扇和草编……不管哪种材质的扇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团扇。唐代王昌龄的“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宋代苏轼的“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等诗句里,都能见到团扇的身影。

团扇的扇面如果用绢丝制作,少不了精致的刺绣,而提字书画的雅兴,更多是用在明朝以后盛行的折扇上。“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画扇”,是我国文人对折扇的审美活动。纸面、绢面、金笺、洒金笺、沥金笺、花金笺、宣纸……折扇的扇面,既是别有趣味的人文书画载体,也便于收纳,由此成了文人墨客的“怀袖雅物”。

冰鉴 奢侈的古代“冰箱”

古代豪门贵邸人家消暑,除了穿衣上寻求清凉的面料,还要在居室降温上想办法,比如冰鉴这种古人的冰箱兼空调。

《周礼·天官·凌人》中有记载:“祭祀供冰鉴。”可见冰鉴在周代就已经出现了。所谓冰鉴就是将冰块放在一个木制或青铜制作的箱子里,既能保存食品,又能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

古人不懂制冰技术,冰块只能在冬天收集、保存。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句子,意思是说夏历十二月凿取冰块,正月将冰块藏入冰窖。这样,保存下来的冰块就可以在夏天放入冰鉴,用来保鲜食品、祛暑降温了。

明朝时,北京城的王公贵族已把冰鉴作为重要的祛暑器具,那是一种用天然冰块降温的箱子,以黄花梨木或红木制成。从外观上看,冰鉴口大底小呈方斗形,腰部上下箍铜箍两周。箱两侧有铜环,便于搬运。

到了清朝时期,匠人们对冰鉴进行了改良,它的外壁和内壁之间,存有一定的缝隙,是存放冰块用的,就像一个“回”字一样,和今天的暖水瓶内胆是一个道理。冰鉴中存放瓜果蔬菜,能延长保质期。冰鉴外部则通过散发的凉气降温。除了木质冰鉴,还有青铜冰鉴。(完)(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艾栗斯

责任编辑:赵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3—4!马龙为何被林诗栋逆转?谁注意马龙决胜局举动,刘国梁看懂

3—4!马龙为何被林诗栋逆转?谁注意马龙决胜局举动,刘国梁看懂

保持热爱0263
2024-10-06 21:45:18
越闹越大!秦霄贤被人民网批评,德云社好弟子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越闹越大!秦霄贤被人民网批评,德云社好弟子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娱乐的小灶
2024-10-06 07:11:54
田亮发文曝妻子出轨!称要给儿子讨个公道,女方发律师函回应

田亮发文曝妻子出轨!称要给儿子讨个公道,女方发律师函回应

章鱼哥娱乐
2024-08-06 14:28:20
俄罗斯搞了个世界大新闻,苏-57在乌克兰上空击落隐身无人机

俄罗斯搞了个世界大新闻,苏-57在乌克兰上空击落隐身无人机

军机图
2024-10-06 14:15:05
5位干部(拟)任厅级新职,4位现任区委书记

5位干部(拟)任厅级新职,4位现任区委书记

鲁中晨报
2024-10-06 11:37:05
郎平挑边!高芙2-0横扫穆霍娃首夺中网冠军 狂创多项纪录

郎平挑边!高芙2-0横扫穆霍娃首夺中网冠军 狂创多项纪录

醉卧浮生
2024-10-06 20:25:46
潘玮柏上海的家公开大又豪,妻子全职在家,晒日花30万的贵妇生活

潘玮柏上海的家公开大又豪,妻子全职在家,晒日花30万的贵妇生活

阿纂看事
2024-10-06 13:57:31
突发!33岁中国男子去日本旅游,刚下飞机被逮捕:原因曝光太尴尬

突发!33岁中国男子去日本旅游,刚下飞机被逮捕:原因曝光太尴尬

影像温度
2024-10-06 19:33:45
成功解放! 俄罗斯国防部刚刚正式宣布!

成功解放! 俄罗斯国防部刚刚正式宣布!

日风的故事屋
2024-10-06 10:54:47
伊朗一对“情侣”躲进谷仓中拥吻,被人发现时,已经吻了2800年

伊朗一对“情侣”躲进谷仓中拥吻,被人发现时,已经吻了2800年

梦里大唐
2024-10-06 10:36:03
杭州保姆纵火案通灵实录:通灵人与被害人交流,得知朱小贞真实死因

杭州保姆纵火案通灵实录:通灵人与被害人交流,得知朱小贞真实死因

可儿故事汇
2024-08-29 12:50:53
千古仁君宋仁宗

千古仁君宋仁宗

尚曦读史
2024-10-06 07:39:06
14次登上春晚后,他销声匿迹患上精神疾病,如今56岁身家过亿

14次登上春晚后,他销声匿迹患上精神疾病,如今56岁身家过亿

华人星光
2024-10-06 15:04:13
中美关系越打越亲?临卸任前,耶伦发表离谱言论,舆论轰动全球

中美关系越打越亲?临卸任前,耶伦发表离谱言论,舆论轰动全球

龙视国际
2024-10-06 10:57:21
叶珂前夫曝料信息量超大:指叶珂过往不简单,已向女方要回车房

叶珂前夫曝料信息量超大:指叶珂过往不简单,已向女方要回车房

缘浅娱深
2024-10-06 21:14:34
否定辛亥革命!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否定辛亥革命!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栩然说
2024-09-24 10:04:42
揭秘男女性高潮时间差,如何同步享受极致快感?

揭秘男女性高潮时间差,如何同步享受极致快感?

智见派
2024-10-06 23:30:00
国内将逐渐停止“心脏支架”手术,做完人就废了?告诉你大实话

国内将逐渐停止“心脏支架”手术,做完人就废了?告诉你大实话

奇妙的本草
2024-10-05 19:00:03
为什么奥迪都能挺住,宝马却先崩盘了?内行人一语道破,知悉了

为什么奥迪都能挺住,宝马却先崩盘了?内行人一语道破,知悉了

古今历史记
2024-10-05 17:59:22
打工不容易,宋紫薇从理想离职了,跳槽了这么多公司,败坏人缘!

打工不容易,宋紫薇从理想离职了,跳槽了这么多公司,败坏人缘!

人情皆文史
2024-10-07 00:05:49
2024-10-07 02:10:45
中新社华舆
中新社华舆
华舆是全球华人的资讯总汇
45560文章数 11200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爱奇艺被会员吐槽"暂停后播放全屏广告" 平台客服回应

头条要闻

爱奇艺被会员吐槽"暂停后播放全屏广告" 平台客服回应

体育要闻

最生猛的世界杯冠军,不穿衣服爬雪山

娱乐要闻

易烊千玺、王俊凯、王源:王俊凯或需换新路线

财经要闻

股市彻底火了!小城“股民”国庆实探

科技要闻

大众CEO:欧盟应让中国车企投资 而非加关税

汽车要闻

最高续航901km 岚图知音将于10月13日上市

态度原创

房产
教育
本地
时尚
艺术

房产要闻

国庆到啦!快来查收你的买楼大礼包

教育要闻

去英国留学的人数在暴减?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还有谁不知道 荆门人有属于自己的仙本那

用中国非遗,展现冠军姑娘的力与美!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