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诵持,在很多经典上出现:诵持一四句偈,就得无量福报。这个诵持是有一定读法的,否则的话会有不如意的事情,或与我们相违背的事情出现。
大悲忏法会里面,有14遍的《大悲咒》,在诵14遍《大悲咒》之前,要有供养、发愿、祈愿等仪轨,是指持诵《大悲咒》之前,要有个愿,我要如何如何,然后忏悔是主要的,所以要把发愿等事情弄完了,再来诵《大悲咒》。
虽然大悲忏的整个过程,我们才花了两三个小时,但是大悲忏的实质,是我们在生活当中要有一个忏悔的行为。
诵,有朗诵、读诵、吟诵,朗诵,就是朗读出来,这些都是我们后来的讲法。经典当中的诵,它包含的范围很大,因为经典里面的每一个字就有很多含义,比如说“南无”,南无是敬礼的意思,也有归命、尊重之意。
所以《楞严经》中讲南无的时候,有南无佛或南无某个鬼神,但这两个“南无”是不一样的。
对鬼神是不可能去归依的,但是可以敬礼。所以同样一个诵,可以是嘴巴朗诵,也可以是为他人演说。
诵,把这一段法的法义讲给大家听,这个诵是一个言字旁,加一个甬,涌出来的意思,是法义涌出来,名之为诵。
但是如果是朗诵,这个“诵”不符合这个字的本意,不是涌出来的,是照本读书宣读出来的。真正的诵是要从心地涌上来的言语,就像菩萨导师说法,滔滔不绝,从心地当中涌上来、涌上来,滔滔不绝的涌上来,才叫诵。
诵是为他演说,从自心当中涌出来的才叫诵。
那么持呢?持,是灵活运用。
《大悲咒》里面主要是讲平等心、无高下心,种种的慈悲心,大慈心,大喜心,大舍心,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这一类心。如果能真正地运用了,就与大悲心相吻合了。
《大悲咒》整个咒语都描述了我们的大悲心。83句话,是83位菩萨用各自的语言,在修行过程当中对大悲心进行了描述,是一切众生自性的大悲心。没有任何有情的心,能像我们的这个真如心一样有悲心。
相亲相爱的两个人,彼此之间是有悲心的,一方哪怕手指头伤害了一丁点,另一方就会心如刀割,觉得自己很心痛,就是因为有个悲心嘛,就互相心痛,互相关怀,互相保护。
但是再怎么大悲,都不如这个自性的如来藏对你的大悲。因为再怎么相亲相爱的两个人,都会有一点点事相上的争吵,彼此会有哪怕一分两分的不满,再怎么相爱的人也会有不满。
但是你的真如心从你生下来那一刻,一直到你老死为止,对你从来没有不满过,乃至于一分一毫的不满都没有,终究能满你所愿。你贪,它就让你贪;你嗔,它让你嗔。它从来不会说:你这样嗔贪要下地狱的。
它不会这样说,你嗔就帮你嗔,绝对地无任何条件地满足你的一切,除非是你的业力没有办法,你的异熟业没有办法。只要在你异熟业当中符合的,它一定会圆满地满足你。
所以没有一个法可以让有情这样的大悲,当你老了,没人理了,记不清了。孙子孙女们都取笑你老糊涂了,说你记性这么不好,都会嫌弃你。
你生病了,老了,身体各方面都衰退了,但是你的真如心绝对不会嫌弃你,乃至于你下地狱,地狱叫无间地狱,无间地狱里无人相伴,无间地狱里全是内相分,没有第二个众生,但是你的真如心它陪伴着你。
所以,你下地狱、下饿鬼、下畜生,所谓黄泉路上无人相伴,是真无人吗?你的那个真如心仍陪伴着你,所以称之为大悲心。
整个《大悲咒》84句中,83句是讲这个大悲心的。后面娑婆诃中有一句话,是讲大悲心它在什么地方,在我们的五浊当中,我们的五蕴身有五浊,它在我们的五蕴当中,就是在五浊里面,我们要把这个大悲心放出来,整个大悲咒的原理就是这样的。
诵能滔滔不绝地讲,但是能持吗?五蕴身心与大悲咒能不能相持?你一分持是一分,两分持是两分,你至少能有持的,持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持?
明心未必能持,要八住位童真住开始慢慢持,进入一行三昧,恒时与这大悲心相持,然后转依这个大悲心,才能叫持住,持了这个咒。
有人明心以后说过一句话:夜夜共佛眠,朝朝还共起。就是说持,夜夜和这个大悲心抱在一起,每一天早上,还和这个大悲心一起起来,这才是大悲心的真正持。
我们持诵的《大悲咒》,有72亿恒河沙的金刚王菩萨护持着,72亿恒河沙金刚王菩萨从贤位菩萨诸位算起,一直到等觉位菩萨,事实上我们也在里面,都在持这个金刚心,我们的大悲心是金刚心,永恒不灭。
我们这个持是护卫,我们在一起的师兄弟感情特别好,就这样护卫这个咒语,有72亿恒河沙的菩萨护着。
如果有一个人一天到晚会持诵《大悲咒》,另一个人对大悲咒、对佛法三宝绝对不相信,你愿意接引哪个人?
你一听这个人《大悲咒》都会念的,就说这个人可能有缘的,你就会帮助他了,不光是人类,还有天龙八部,天龙八部里面也有护持《大悲咒》的,你看它持诵《大悲咒》,你也会帮他呀!
所以就出现了这种现象,有的人对什么都一窍不通,但是一持诵《大悲咒》就很灵,因为有人帮他么。
这个持诵实际上不名持诵,这个持诵是因为通过嘴巴念《大悲咒》,招感了包括我们在内的72亿恒河沙数的金刚王菩萨,肯定会去帮他忙了,所以他就会感觉到灵。
但是,这不是真正的理持和事持,理持是要明白这个大悲心的道理,你明心了就叫理持了,依止于这个心。明心也就能诵,是理上的诵持,不明心是讲不出来的,所以只叫理上的诵持。
但是你明心以后,事相上也会分分受持,一分一分,到了初地菩萨,那就能完全的诵持《大悲咒》,所以这个诵持的范围很广,要明白这个诵持的原理,理上的,事上的。
那么如何是如理如法呢?你得有见地,如理,你得见到这个大悲心的性理,知道实际的理是怎么样的,你才能如理。
如果你没有办法见道,就如你眼睛还没睁开,问我如何能够准确的画出苹果的颜色来,你是画不出来的,不论我怎么告诉你苹果是红的,红里面掺点黄,你眼睛还没睁开,看不到这个苹果呀。
所以你没办法如理,如就是一样,和这个理是一样的意思。那么大悲心它是有理有事的,你见到这个理了,你才能如理。
见到《大悲咒》的这个法,《大悲咒》又称满愿陀罗尼,满众生所愿,你能不能做到像大悲心一样满众心所愿?你能做到,就如法了。
你能见到大悲心的本来自信、清净、涅槃性,就表示你如理了。但是它虽然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但是它还能具足万法,满一切众生所愿,从来不会皱下眉头的,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
我们虽然也知道要供养了,然后有个师父说要你给他10万元,你就觉10万元太多了,一年工资还不够呢。你没有办法如这个法,因为要如这个法,如大悲心这个法而去运作,该怎么样?
从初地菩萨开始学着这个如,人家要眼睛,就给他眼睛,问都不问一声:你要我眼睛干什么?想害我吗?不能这样问的,这样问就不如法了,因为你的大悲心从来没有问过你:你怎么这样?从来不问的;你要干什么?不会问的。
要眼睛,给你眼睛;要鼻子,给你鼻子;要牙齿,给你牙齿.......要什么?给你什么,从来眉头都不皱的,就满愿陀罗尼。因为他本来具足万法,所以能施一切众生万法,这才是大悲心的法。
我们如理如法的诵持,要这样才能算真正的如理如法。这个我们现在肯定还做不到,那我们要不要诵持呢?还得要。
就像我们Z师兄说的,我们有仪轨,按照仪轨这样背,这样弄,但是这个是形式,就是这个形状、这个款式而已,实际上是没有内涵的,如理如法就会符合内涵,我们只能叫形式上的如理如法,包括《大悲咒》说是有很多版本,到底哪一个是最初的版本呢?一个都不是。
所有的语言文字音声相,都不是大悲咒性,只有能远离一切语言文字相的,才是大悲咒的这个性。
所以不管你认为什么准,都是不准的。有的人说这个准,你可以明确告诉他,你这个不准的,那什么是准的呢?
无形无相的才准,无形无相无有音声之相的才叫准的,只要有音声相的都是不准的。
精选善文 ❂
1.
2.
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