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古瓷界讲的元青花和对元青花的鉴定,一般都专指景德镇元代青花瓷。而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又可分为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绘制纹饰的“至正型”精品瓷和用国产青料绘制纹饰的普通瓷。
替换高清大图
古瓷器的传统鉴定,通常是以目测器物的造型、釉、青料、纹饰、胎、款识以及工艺特征等为基本手段,并通过用手摸、掂分量、听声音等一些辅助方式,来辨别瓷器的真伪和烧造窑口、生产年代及艺术价值。这种鉴定方式简称“眼学”或“目鉴”。
青花料:
是不是真元青花,用青花料来分辨是一种最有效、最便当的方法。元青花的仿品在青花料的发色和色料在纹饰画面上的表现最容易露出破绽。
元青花所用的苏麻离青属进口料,近年组织过中国专家赴土耳其参观托普卡比宫珍藏元青花器的蒋奇栖女士考证,它就是产于伊拉克的萨马拉青料。萨马拉是古波斯帝国的制陶中心,富藏钴矿。萨马拉在古代叙利亚语发音为Sumra,苏麻离当为它的汉语音译。
替换高清大图
苏麻离青属天然矿物料,主要特点是高铁低锰,并且含有砷等微量元素。国产青料都是高锰低铁型,不含砷等微量元素,因此无法用国产青料进行苏麻离青料呈色的仿制。然而近年来确实有不少赝品在青料的发色上同进口苏麻离青料已十分相近。
一个是苏麻离青料的特殊呈色——蓝中微泛紫,青中蕴淡绿;另一个是纹饰笔道中的色料聚缩现象。这两个特点应当是进口苏料中天然矿物的复杂成分(包括氧化钴以外的其他微量矿物成分)在特定窑温和气氛下烧制时的特殊化学反应和合成效果,制假者在破译之前当无法乱真。
替换高清大图
又怎样来鉴别真假苏麻离青料呢?
看“铁锈斑”分布得是否合理?“铁锈斑”是纹饰中青料浓重处铁离子大量聚集并经二次氧化所形成的,有其特殊的分布规律。仿元青花在化学青料中添加了较多的铁元素,烧成后也会出现“铁锈斑”,也会有闪闪“锡光”。
下面图为一些元青花瓷器“铁锈斑”分布情况:
替换高清大图
替换高清大图
替换高清大图
再看青花纹饰笔道中有没有色料的串珠状缩聚现象。这种色料的串珠状缩聚现象,不但在用浓重青料大片涂抹人物的衣饰等部分时会出现,有时在用浓料勾画回纹等细线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多寡表现是同元青花制品的优良精美程度相一致的。越精良者越少,反之相对较多。
替换高清大图
然后再看青料向胎面的下沉附着现象。苏麻离青料比重较大,在烧制中若窑温正常就不会向釉面扩散,而是在釉汁底层发生晕散。侧看釉面会发现所有青料纹饰部分都有下凹现象,只是青料极淡处不太明显。
有两个现象必须提醒藏友∶一是不要把锰锈斑当成铁锈斑。不少藏友曾经拿着明清时期低档民窑青花瓷问是不是元青花?因为他们看到在青花纹饰的浓重处有“铁锈斑”。其实这是国产青料加工粗糙或者下等青料烧制时产生的锰锈斑。铁和锰两种元素在地球上大都有共生现象,国产青料都是高锰低铁型,如果原料淘炼不细,锰杂质剔除不净,在烧制中就聚集起来经二次氧化成锰锈斑。
由于同铁锈斑一样呈深褐色,容易被误认为是“铁锈斑”。二是不要把“洋蓝”当成苏麻离青。“洋蓝”是晚清民国时期从德国、日本等化工染料工业发达国家进口的化学料,呈色虽然也蓝中泛紫,但因非常纯净,就没有天然矿物料苏麻离青中的杂质和微粒,也没有铁锈斑。要在青料上辨真伪,唯一的方法就是拿上可靠的元青花标本反复观察,把进口苏麻离青料看透看熟,形成条件反射性的知觉。
几条要领:
1、元青花瓷的积青处可产生“铁斑”,但不是积青处都有“铁斑”。
2、纯进口苏勃尼青钴料和混合钴料“铁斑”颜色是有区别的,越纯的苏勃尼青钴料其“铁斑”色越趋暗,并且斑趋少趋小,越不易发现;而加入国产料越多,斑越趋褐趋多趋大。由此我们可知,凡“铁斑”趋褐趋多趋大明显的器物,其实已经混入其它钴料特别是国产钴料了,只不过是以哪种钴料为主或比例大小的问题。包括被我们所知道所认同的伊朗伊拉克保存的那些元青花瓷精品,当时也都是在国内加工,其用料也各不相同,有的相当纯,但有的发色却一般。
3、“铁斑”有的吃胎,有的仍然浮于釉表,并非所有“铁斑”都下沉。希望有方便者专门去看看身边能看见的诸如包头元青花瓷大罐等馆藏器物,以解释疑。
4、“铁斑”越少越小的器物,越是工艺精良之器,同时也存在无“铁斑”器物。
5、“铁斑”现象只宜做参考,并非决定元青花瓷属性的关键。
替换高清大图
苏麻离青料积青处中发暗的条形黑“铁斑”,有极轻微的褐,仔细观察可看清
替换高清大图
苏料混入石子青国产料后积青处出现的褐色“铁斑”于釉表表现情况
替换高清大图
苏料混入石子青国产料后积青处出现的灰褐色“铁斑”,数量趋多
替换高清大图
进口苏勃尼青钴料产生的“铁斑”及晕散
替换高清大图
进口料和国产料混合产生的晕散效果
替换高清大图
苏料混入石子青国产料后的钴料积青处中部出现的黑褐色“铁斑”,需仔细方能看清
替换高清大图
苏料中混入一定比例其它料(非石子青料)积青处出现的“锡光斑”
替换高清大图
苏料中混入一定比例其它料(非石子青料)时积青处出现的“锡光斑”
替换高清大图
国产料(石子青为主)积青处出现的有根的“火山斑”及普通褐色“铁斑”
纹饰
元青花的纹饰是有时代特征的,例如料无分水,一笔点画;布局繁忙,层次较多;竹叶向上,蕉叶实心;龙身如蛇,龙爪如镰;回纹单画,树稍出刺;仰覆莲瓣互不相连,三道弯如意开光等等。这些特征在有关元青花的名著如叶佩兰的《元代瓷器》、朱裕平的《元代青花瓷》中均有叙述。
元青花大罐纹饰表现出的布局繁满、层次较多、仰覆莲瓣互不相连等洛阳古瓷鉴藏博物馆藏元青花高足碗表现出的“回纹单画 ”、“莲瓣象麦芒”、“碗足为竹节状”等。
元青花的低档仿品的纹饰一般都是画技拙劣,照猫画虎,有的甚至东拼西凑,不伦不类。例如,把明代弘治莲瓣边饰和清代龙画在仿元青花器物上。这类低劣仿品容易识别,而高级仿品上的纹饰辨识就费事得多。高仿品的画师大都经过美术专业训练,有的还是陶瓷美术专业出身,仿绘元青花纹饰对他们来说是“小菜一碟”,照着原件临摹,得心应手,甚或并无二致。
高仿元青花的纹饰仿真程度可分为几种情况:
第一,从纹饰内容看。图案画最容易仿绘,几可乱真;山石、花卉、树果以及动物也可以画得十分娴熟,真假难辨;人物画最容易露出破绽,要么照图摹描,行笔呆滞,缺少真品用笔恣意的流畅感;要么造型比例过分精确,表情异常丰富,充分暴露出现代美术师的人物素描功底。
第二,从绘画功力看。古代画师虽然自幼学习,或投师,或家传,但无论如何不可能具有现代素描、写生素养。故而虽则熟练自如,却缺乏准确之比例及透视关系。随心点染,神韵张扬,不求工整准确,只要活泼生动。现代仿元青花器在纹饰绘画方面恰恰没有这种朴拙简练、夸张传神、意趣无穷的特点。谙熟这些画技特点是辨赝识真的关键之一。因而,仅凭熟知书本上的理论和模式性的描述是不行的,只有长期反复地观察实物标本和可靠的图录,方能从感性到理性,悟出其中的差异,练就明辨秋毫的眼力。
胎质、胎色
元青花的瓷质由于二元配方的运用虽然得到了优化,但仍受到当时原料加工水平的限制,胎质、胎色表现出以下的特征:
一是白而不细,制瓷原料优良但用水椎加工,手段比较落后;
二是粗而不松,胎土颗粒较粗但烧结紧密;
三是腻润不干,胎泥经过陈腐工序,不但提高了可塑性,而且烧成后胎质滋润;四是胎内多有微小洞隙。
下面图为一些元青花瓷器底足及瓷片断面元代麻仓土呈现的胎质、胎色
器形
过去古瓷鉴定家面对一件鉴定对象时,首先看它的造型对不对。但现代仿古瓷高手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精密测试和反复试验,已能完全掌握各种配方的胎泥的烧制收缩率, 从而使高仿品在造型上几乎可以达到难辨真假的程度,所以,单凭观察和对比器形已不能完全保证鉴定无误了。我们一定要记住,古瓷鉴定是一门综合性科学,要采取排除法从组成器物的所有要素上逐一鉴别。如果一件被称之为“元青花”的器物在造型上元青花真品看不出差别,我们只能认为在造型上排除了一个疑点而已,还要再从其他方面鉴别真伪。藏品出手:liu13670053612
釉质、釉色
从釉质釉色上辨别元青花的真赝,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观察釉汁的色泽。由于“至正型”元青花上所用的透明釉在配方成分、加工工艺上没有留下准确资料,现代仿元青花器的透明釉只能从色感、质感上照猫画虎地配制。因此绝大多数现代仿元青花透明釉釉色泛绿,在积釉处呈湖绿色而不是浅湖蓝色。最近看到有极少数仿品的积釉处呈湖蓝色,但又蓝得太过,同真元青花透明釉两相比较,便显得极不自然。二是看釉中气泡的疏密大小与层次分布,以便分辨出是柴窑烧制还是气窑烧制?现代仿元青花多用气窑烧制,窑温易控制,窑内温度均匀,气氛好掌握,烧制成品率高。
元青花所罩的透明面釉是承袭宋代景德镇影青釉而加改进的高温石灰碱釉。由于含铁量较高,釉色白中泛青,釉面不如明代永宣青花那样肥润,积釉处呈湖蓝色。
1,从器底的修削工艺特征鉴别。元代辘轳车转速慢,大罐、梅瓶修足粗,刀痕宽但很自然;现代用电动快轮,转速快,修足细,太规整。为了仿古,有的故意用宽刀深挖, 但刀痕太宽太深,又太过规整,很不自然。元代器底无论大小皆平切,然后侧棱倒刀,圈足内墙皆外斜。瓶、罐一类大器不重修足,圈足较浅,足墙宽厚。现代仿品有的正面看颇能蒙人,翻看底面,修足滚圆,内墙直立,刀痕细匀,一看便知是电动转盘作品。
2. 从接胎痕迹鉴别。接胎痕是古代制瓷工艺的弊病,元、明两代凡需分段拼接之器多难避免,入清后随制泥、成型及烧成工艺之进步逐渐克服,所以观察接胎痕就成为鉴别真伪元青花的重要方法之一。现代制瓷所用的胎泥,配方比例科学,泥料颗粒细、密度大、间隙少、无气孔,加之硬度适中,烧制温度控制准确,除特大型器物因自身过重,烧成后往往也会出现接胎痕外,一般中小型拼接器已看不到接胎痕。元青花仿品中,有的器里器外都没有接胎痕,不用再看,便知其假,因为它超越了当时的烧瓷水平。
3. 从施釉和釉斑鉴别。元代对器物施釉用的是蘸釉和刷釉的方法,大器如梅瓶、大罐等外部上釉用刷釉法。由于元代制瓷工艺中普遍对器底处理比较粗糙,施釉后器底往往粘釉,因此瓶、罐底部烧成后往往留下少量釉斑。现代仿品大都采用喷釉法, 底部无釉。为了制造假象,就人为涂抹假釉斑。真假釉斑的区别在于:真釉斑为器身刷釉后的底部粘留物,有的器物有,有的器物没有。假釉斑往往很多,且大片存在,这就弄巧成拙,露出马脚。真釉斑是在施釉工作台面上随机沾上的,多呈小片状。假釉斑是刷涂的或点涂的,可明显看出人为痕迹。
4. 从当时工艺习俗上鉴别。如元代高足杯、碗的高足是在利坯后用泥接,从中空的筒状足底看进去,可以观察到连接时挤压出的一圈泥浆被烧结在杯、碗底部。明代永乐以后始用釉接,因此不用泥接的高足杯、碗肯定不是元代之物。当然现在已出现泥接工艺的仿品,收藏者不可不防。
传统经验鉴定方法最重视的是器物的造型和纹饰,其次是工艺和款识,最后才是胎釉和彩料。现代条件下使用目鉴方法时恐怕要打个颠倒才对,最要紧的是把住胎釉彩料关,因为人为因素越多的越容易提高水平,而属自然界物质性的东西就不是制赝造假者随心所欲而能为之的了。
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的仿制,包括现在时兴的“克隆”,都只能逼真而绝不能变成真的。真赝无法辨识,只能说是在辨伪能力(即辨伪思维和辨伪方法)上落后于仿制水平。
中国瓷器,古代以及近现代字画,金银铜器,玉石翡翠古钱币等藏品,感兴趣的藏友可以留言评论交流,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