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医学创新成果转化工作已从国家层面的政策呼吁,转变为地方和医院层面的行动自觉。6月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主席、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总发起人葛均波院士参加2022健康界云峰会的直播栏目《红观·健谈》,在与健康界创始人、总裁赵红的对话中,他透露,由他领衔的中国医院创新转化「琅琊榜」——《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即将发布。
葛均波院士期望,该榜单能对我国医院创新转化起到促进和引领作用,推进医院创新成果转化进程,助推我国医学创新事业发展。
图:【红观·健谈】既是2022健康界云峰会的对话环节,也是健康界新推出的一档由创始人、总裁赵红主持的直播节目,《对话葛均波:奔跑吧!中国医学创新》是第一期。
创新贯穿了葛均波院士40年的医生生涯。早在2005年,他就在世界上首创「逆向导丝技术」。
访谈中,回忆起「逆向导丝技术」的发明历程,葛均波院士笑着说起当时惊心动魄的一幕。
那时他被邀请主刀一台手术,手术被转播至一次美国大型会议上,葛均波院士做手术的这名患者病情复杂,由于当时的器械限制,如果手术不成功,完全在可理解范围内,但葛院士内心希望展示一个成功的手术案例。
在多次尝试后,手术依然没有成功,就在葛均波院士焦急之际,团队中一名技术员(非医生)对他说,「葛医生,您(把器械)倒着试试。」
怀着怀疑的心态,葛均波院士按照那名技术员说的试了一下,竟然成功了,「当时有8000多人参会,会场上都在欢呼。」
也就从这时开始,葛均波院士认识到了跨界创新的重要性。此后,他在心血管领域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包括经他研制的我国首个完全可降解冠脉支架「Xinsorb」,引领了我国「冠脉介入治疗的第四次革命」。
作为医学领域顶级专家,葛均波院士头衔无数,为什么他却最中意「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创新学院校长」这一称呼?他在访谈中一一娓娓道来,他谈到了从自身的创新实践到构建创新体系的故事,以及他对创新转化的理解。
行业首份中国医院创新转化「琅琊榜」
《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由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主办,旨在进一步了解医院医学科技成果现状和转化现状,总结推广医院创新成果转化先进经验,为医院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据悉,该榜单将根据指标体系,从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PCT申请量、专利转化量六个维度,对全国1217家三甲医院进行排名。
换句话说,榜单将包含一个综合榜单,外加六个分榜单。
图:《中国医院创新转化(专利)榜单》
榜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调研分析指标设置合理性、指标定义准确性等确定,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终根据评价指标的类型,采用极值标准化法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将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与相应指标权重系数的乘积相加,以百分制形式计算每家医院的创新量值。
榜单将于7月29日由葛均波院士领衔,联合多家重点医院共同发布。
「全球医院的标杆梅奥医学中心(Mayo Clinic) 2021年年收入160多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成果转化,而在每年医院综合排名中梅奥医学中心也非常靠前,中国医院要赶上,就一定要在创新领域有所表现。一些具备完善的科研平台、科研条件和丰富研究经验的医院,有义务在创新领域提出新概念,推动医学发展。因此,我们通过建立一个综合的评估指标,进行排行以后,希望医院管理者关注创新转化。」葛均波院士说。
他表示,该榜单真实反映了我国医院这一年创新转化的真实情况,榜单对做得不足的医院而言,有着促进他们反思改进的作用,而对已经做得好的医院,可以激励他们做得更好。同时,他希望能借助健康界平台,通过榜单,进一步推动医学创新科技专利(国际专利)数量的增加,提升转化量,提高医生保护专利和知识产权的意识。
作为神秘嘉宾出席本次访谈的青岛大学医疗集团总院长董蒨也是一名创新者。在访谈中,他提到自己领衔的团队和海信集团联合研发的系列高端数字医疗设备(可把二维CT转成三维,可支持医生在术前进行手术规划和导航设计等),以及因为研发出了猪肝去毒的创新方法而生产出很多诸如猪肝、香肠等小儿健康辅食。
正是得益于有董蒨院长这样富有医学创新精神的践行者和管理者,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在中国最权威的三项医院综合排行中进步突出。
赵红介绍道,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在9年前跨入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百强,并在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推出的《2020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综合)》中位列第53位;与此同时,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位列该排行榜进步最快的医院榜单,7年跃升了35位;在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以第20名获得“A+”的考评等级;在2020年度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榜中,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综合排名较2019年度提升22名,位列全国第35位。
董蒨院长深知排行榜的意义,作为一个中国医生和医院管理者,他表示非常期待葛院士领衔的《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的发布。
「排行榜本身不是目的,重点是给医院专家、教授和医院的管理者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引领。」董蒨院长认为,年轻医生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医学工作,脑子里也要想着创新的事,要把创新的东西转化落地,落地之后才能产生真正的成果,才能实现习总书记所说的「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深耕40年,用创新点亮医生生涯
葛均波院士驻扎临床一线40年,一直在致力于推动我国重大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的革新和成果转化。可以说,他不仅是一名知名医生,一名医学科学家,更是中国医学创新,甚至是世界医学创新的引领者。
由于在医学创新领域的诸多成就,葛均波院士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获得“全球心血管创新终身成就奖”和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图:2019年葛均波院士荣获「全球心血管创新终身成就奖」
图:2020年葛均波院士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唯一「科技功臣奖」
「我是一个临床大夫,只不过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些问题并试图解决。可能就是在临床实践中多了一个心眼,不满足于目前的治疗手段,或者是好奇心驱使做了一些改进。」在访谈中,提及让他开始注重临床医学创新并一直坚持到现在的契机,他谦逊地说道。
他认为每个医生都可以这样做,只不过有时候对临床上遇到的情况熟视无睹,那就不可能有创新。
「当你眼看着很多病患你束手无策时,眼看着这个手术器械不好用时,你就应该考虑怎么能让这个器械做得更好。」
在他看来,创新没有什么窍门,需要对医学保持一种好奇心。同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迷信’老师,要在老师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因为人类是进步的,科学是发展的。」
行业引领:从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到中国医学创新联盟
除了个人创新实践,葛均波院士一直在不同方面呼吁推动国内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直面国内医学创新的痛点,寻找国内医学创新成果转化路径和模式。
作为医学领域顶级专家,他头衔无数,却最中意「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创新学院校长」这一称呼。
因为他曾经有一个理想:建设一所中国的医学创新学院,每年只招收少量真正热爱医学的优秀学生,并把他们培养成富有创新意识和转化能力的医学科学家,造福人类健康。葛均波院士的这一心愿在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创新学院初步实现。
不创新,无未来,为培养建立中国自己的医疗器械原始创新体系,2015年9月11日,葛均波院士牵头成立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意在建立以医生为核心的医工融合创新平台。
经过七载的沉淀和积累,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已形成以「医工结合」为核心,以创新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为基础,以器械创新、体系创新和文化创新为支撑的国内医疗器械创新生态圈。秉承「从医生中来,与工程师合作,服务患者(From the doctors, By the engineers, For the patients)」的理念,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打造出医学创新转化完整链条,实现从0到100的创新全链条产业布局,成为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医生创新平台之一,为我国心血管创新转化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创新学院于2016年扬帆起航,开启了规范化、全链条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一套发现需求、验证需求、实现需求、打造产品、完成转化的经典创新课程体系。
截至目前,创新学院已经成功举办六期培训,其中线下培训30余场,线上培训20余场,邀请国内外政府、临床、工程、市场、知识产权等领域相关导师100余人次,累计培养人才近400人,并且学员已相继成立30余家初创公司,创新项目超过百个。
图:CCI大事记
「这些年我们培养了一批人,这批人成为创新种子,在他们自己的医院、科室,带动学科创新。」葛均波院士说。
「创新成果转化不能只保护心脏。」继成立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在心血管领域摸索出一条相对成熟的创新转化道路后,为更加整体推动中国医学创新事业发展,搭建医学创新成果转化平台,2017年12月23日,葛院士又联合全国16位院士在北京成立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
图:2017年12月中国医学创新联盟成立
「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的发起,我们是希望建立一个创新体系,至于具体是心血管领域创新,还是消化领域创新,我认为这是另外个人做的事情,但体系建立了以后,比单纯创造一个器械,它的作用可能更大,尤其是对行业。」他说。
自成立以来,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坚持从临床出发,关注来自医生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围绕国家医学创新战略落地、医疗机构成果转化和医学专科创新等方面开展创新转化服务:
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连续举办多届国家级医学科技创新大赛;
在服务医疗机构成果转化方面,协助十余家三甲医院建立院内成果转化管理体系,系统服务了一大批京内外医疗机构,促进一系列优质医学创新项目成功转化;
在服务学科创新方面,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创新学院已经成为心血管领域学科创新的靓丽名片,孵化出一大批心血管领域创新人才和项目;同时,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模式已在其他领域复制,为医学专科领域的垂直创新提供了可参考的标杆。
2022年3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下,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联合健康界、北京康卫医创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启动「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赋能计划」项目,并正式开启国内首份具有行业指导意义的医学创新转化指引编制工作。
在《红观·健谈》直播节目的尾声,赵红总结道:「今天,从葛院士少年到从医的整个经历告诉我们,坚持好奇、批判,不放弃,在医学创新上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每一张问卷都是我们行业各位能回答的一个机会,健康界也希望在此过程中不断摸索前进,助力中国医学创新事业发展。」
接下来,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即将在7月29日推出《中国医学创新转化排行榜》,敬请期待。为保证数据能够客观反映各大医院的专利工作情况,现邀请各医院核实相关数据,并提出宝贵建议。
联系人:陆国涛 18610945886
李 芳 1381139063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