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稻浪滚滚的时节,记者了解到,今年7月,白云区4个垦造水田项目均已高质量落实水稻种植工作,通过自然资源部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控系统(以下简称“部系统”)审查,新增967亩水田面积,形成等量水田指标,成为广州市第二个全区新增水田指标入库的区。
开新局 闯新路
967亩水田指标节约6亿元资金
7月下旬,在人和镇镇湖村的田野里,黄绿相间的稻穗在清风里荡漾,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这里正是白云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垦造水田建设的缩影。
近年来,白云区高度重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规范占补平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的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主动谋划了江高镇两下村、大石岗村项目,人和镇建南村、镇湖村项目,人和镇秀水村项目以及钟落潭镇雄伟村项目4个垦造水田项目,把分布零散、无序耕种的旱地、水浇地以及可调整地类统一收回管理,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基础设施修建等综合措施,实现整体连片统一规划,增强土地活力。
人和镇镇湖村稻田。
新增967亩水田指标,既兑现了水田指标承诺,也为民生、交通基础设施以及重大项目落实占补平衡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了区内耕地占补平衡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据悉,白云区4个垦造水田建设项目投资0.85亿元,其中给予土地权益人(所有权人、承包权人、经营权人)0.32亿元“三补一贴”和激励补贴,增加了村民收入。与此同时,新增967亩水田指标,按75万元/亩的水田指标交易价格计算,可为白云区节超过6亿元财政资金。
高标准 严要求
切实强化耕地保护监督措施
为强化耕地保护,探索耕地保护新思路,白云区成立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专项领导小组,健全规划和自然资源工作例会机制,形成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
在组织实施垦造水田项目过程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云区分局综合施策,对白云区范围内水源、地形、土壤等条件进行广泛调研,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反复挑选论证,并充分征求土地权益人意见,选定综合潜力条件最优的垦造水田地块。
在此基础上,该局探索适合白云区的“旱改水”管理模式,合理提高补偿标准,并通过印发工作方案、政策解释引导、协调收地补偿等工作,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敏感而复杂的土地回收难题和后顾之忧,保护好农民利益,保障项目顺利落地。
在垦造水田项目实施过程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云区分局落实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巡查监管,以严要求、高标准保成效。期间,全面踏勘水田地块“四边四角”,插桩定点明确垦造范围,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将新增水田面积比重提高至91%,位于全市前列。
江高镇两下村、大石岗村垦造水田项目。
同时,压实各单位水稻种植责任,采取“一周一巡”的监管措施,确保水稻种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每一平方米。通过对选址地的“田、水、路、林、村”进行系统综合整治,垦造水田项目真正从方案图纸落实到了具体地块,让昔日的碎片化耕地成了今日连片的良田。
惠民生 促发展
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打卡点
白云区垦造水田项目并非孤立进行,而是与乡村振兴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紧密结合,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理念、并联推进垦造水田与后期管护、旅游策划等工作,实现乡村振兴政策叠加效应最大化。
在垦造水田建设成效的推动下,白云区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村社自筹”的耕地保护及开发利用新模式,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打卡点。
石门街鸦岗经济联合社统筹了村内逾200亩耕地种植水稻,打造鸦岗农耕文化体验谷。春耕时节,周边学校的孩子走进田野,插下秧苗,体验农耕乐趣。在收获季,丰收的稻田成了城里人体验田园风光的“打卡点”。
在鸦岗农耕文化体验谷,市民群众在收割水稻,体验丰收喜悦。
白云区供销联社以龙归街夏良村为试点,在农村土地经营权规模化流转的基础上,打造了占地面积超过170亩的水稻田园景观,在获取旅游收益的同时,惠及夏良村200多农户。镇湖村垦造水田持续举办丰收节和全国土地日等宣传活动,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吸引年轻人体验农耕文化,传播了耕地保护理念,提高了全社会对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的认识。
【南方日报记者】谭超
【通讯员】陈亮嘉 陈威 梁海伦
【作者】 谭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