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
打通知识能力素养形成路径
跨学科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而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任务驱动。
我们来了解一下如何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通过一些有趣有益的实践活动,帮助孩子打通知识能力素养的形成路径,提升孩子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什么要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
认知科学规律告诉我们,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在心里确认三个问题:一是我喜不喜欢这件事;二是这件事对我重要不重要;三是这件事我能不能做好。
只有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始终保持肯定,一个人才会持续地处于学习状态。这就是学习任务设计能够激发动力的原因,它会让学习过程发生三个转变:有意思、有意义和有可能。
如何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
跨学科的学习任务其实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像国外涌现出的各种各样新型的教学流派,如 PBL(项目式学习)、STEM(科学/ 技术/ 工程/ 数学)等,归根结底都是跨学科的学习任务设计。
如何在真实的家庭或社会生活中为孩子做“任务驱动型”学习设计?比如家里有外地亲戚来重庆旅游,让孩子帮忙制定旅游攻略,当小导游,其间涉及到城市文化、交通、价格等,锻炼孩子的沟通、协作等能力。孩子在主题活动中,通过亲历、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等深度学习过程,获得知识,提升能力,逐步发展核心素养。
跨学科任务设计的六大原则
著名教育观察家沈祖芸老师经过多年调研,提炼出设计学习任务的六大黄金法则,我们可以参考。
法则一:从孩子熟悉的生活半径开始。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用已有的经验。
法则二:具有适度的挑战性。从而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始终跃跃欲试。
法则三:没有标准答案,只有解决方案。最终攻克一个具体问题,获得成就感。
法则四:创造各种各样合作的可能性。让孩子在协同他人、连接资源、人际互动中适应不确定性。
法则五:学习成果作品化。通过公开展示,从他人的评论和反馈中看见不一样的自己。
法则六:高度承载学习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悄无声息地达成预期的知识、能力标准。
本文选自《新家长报》1029-1030期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新家长报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新家长报。本公众号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新家长报联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