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往往要花上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学费,但现在不用花钱了,为家长们节省了大量的教育费用。以前,家长不总是抱怨,现在教育成本太高,学费、课外班、各种内卷,每年的费用在几十万,所以大家都不愿意生孩子。
近期,全国多地民办“名校”都在推动“转公”。民办名校“转公”后,学生不再缴纳学费,这些学校的招生也将纳入公办统一招生。
民校“转公校”,实属于一件好事,既清理了部分公参民“假民办”,规范了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也将民办义务教育学生规模,控制在了合理的比例。然而,有些家长并不特别高兴。相反,他们担心“民转公”后,学校的师资建设和教学质量会受到影响,“名校”不再是名校,而是泯然众人。
这本来是个好消息。 民办学校往往要花上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学费,但现在不用花钱了,为家长们节省了大量的教育费用。以前,家长不总是抱怨,现在教育成本太高,学费、课外班、各种内卷,每年的费用在几十万,所以大家都不愿意生孩子。
现如今好了,决策层一定是听到了家长们的声音。急家长所急,想家长所想,先取消补习班,再民办转公立。这下大家终于可以不用担心上学了!然而,万万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些家长不买账。消息一出,便在民办学校家长群中炸开了锅。之前在私立学校上过国际班的孩子,大家都在问国际班还能不能留? 外教课要撤了吗? 我还可以使用剑桥等进口教科书吗?
推进“民转公”,必须回应家长的关切。要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加强公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活力,满足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与高质量的教育。
当社会力量退出民办学校时,政府部门要“弥补”由此产生的经费缺口,发挥政府组织义务教育的主体作用。如果政府投入无法弥补社会力量退出的资金缺口,可能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教育整体质量下降。而小编与一些地方教育部门,所提出的不增加财政的投入,就解决这一问题的说法,有些不同。保障义务教育的投入,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地方政府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均衡并不意味着平庸。很多家长选择私立学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私立学校可以为部分有个性需求的学生提供差异化的选择。因为即使所有公立义务教育学校都提高质量,也很难满足所有受教育者的差异化选择。
为此,应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这就要求各地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弘扬学校特色和个性,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此外,还要考虑受教育者的差异化教育需求,允许少数具有合法资质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开办学校。这些学校的主要作用是办好多元化、差异化的学校,促进公私立学校有序竞争,共同为受教育者提供良好的教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