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有想到,被业内期盼了十几年的舆论焦点——处方外流,终于在2021年被打破僵局,扮演破冰者角色的正是从天而降的“双通道”政策。
作为2021年医药新闻的“霸屏”政策,“双通道”可谓让整个药品零售行业处于耀眼的聚光灯下,也为处方外流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随着该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陆续落地,每一个县、每一个行政区基本都已经做到了至少有一家“双通道“药店”,通过“双通道”解决“国谈”品种可及性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初步实现。同时,部分地区先行先试,在此基础上展开了更多创新性的探索,与门诊统筹改革政策相结合,以前期遴选出的“双通道”药店为物理触点进行综合改革,从而使得“双通道”药店这一概念的外延得以扩充。
“国谈”+慢病,“双通道”品种扩容
今年1月,针对门诊特殊慢性病患者病程长的复杂性,为满足慢性病参保人员用药需求、切实降低个人医疗负担,广州市出台了慢病药品纳入“双通道”购药服务政策,并按此规定全面落实。由此,纳入“双通道”的不再仅限于“国谈”品种,广东就明文规定,“双通道”管理药品是指临床价值高、患者急需、替代性不高的谈判药品和慢性病用药。而广州市此次的药品扩围,也表明“双通道”含义与之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是指通过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医保定点药店两个渠道,满足谈判药品、慢性病用药(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药毒性药品除外)供应保障、临床使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并同步纳入医保支付的机制。
实际上,不只广州在“双通道”药店集合了谈判药和慢病药,其他地区也有将慢病药品纳入“双通道”药品范围的实践。
广西在2021年底已经明确将2335个药品纳入“双通道”门诊特殊慢性病用药名单。超出“双通道”名单范围的药品,需在2022年6月底前消化完毕。
安徽省芜湖市2019年建立“双通道”机制,先后通过遴选,将合格药店纳入“双通道”管理机制,规定城镇职工门诊慢性病患者在“双通道”药店购买门慢用药,城乡居民门诊慢性病患者在“双通道”药店购买抗癌谈判药可持卡直接结算报销。
内蒙古在国家政策发布后,前后出台两批门诊特殊药品目录,并在特药基础上,将符合各统筹区门诊特殊慢性病病种的谈判药品也纳入“双通道”管理范围。
由于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性存在,地方“双通道”政策走在国家前面的局面是必然会发生的。而与各地政策上的“激进”相对应的,是全国性连锁药店巨头在慢病管理方面的“跃进”——截至2021年底,一心堂开通各类慢病医保门店831家,占全集团门店总数近10%;大参林也不遑多让,慢病服务网点达到1250家;益丰则拥有特慢病医保统筹药房1000余家。
因此,从“双通道”和慢病门店的发展轨迹来看,逐步将慢病药品纳入“双通道”范围也合情合理,可以说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因为“双通道”药品的扩围使得慢病患者的购药和报销途径都变得更加畅通;另一方面,在慢病药品的“加持”下,“双通道”政策的落地速度也会加快,并且变得更加稳固。
壁垒动摇,格局生变
根据《2022年度江苏医保民生实事项目》,江苏省将在今年内实现设有集采、“国谈”药柜的医保便民药店在省、市“15分钟服务圈示范店”全覆盖的目标。而根据《江苏省“15分钟医保服务圈”三年全覆盖行动计划》,到2024年,将全面建成全省统一的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实现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医保公共服务100%全覆盖。
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普通定点药店凭借网点分布广泛的优势,参与到集采和“国谈”药品的销售中,即获得“双通道”药店资质已经成为了必要或前置性条件,届时,“定点药店+‘集采’药店+‘双通道’药店”将成为医保便民药店的标配。同时也给了医保门店更多、供应链能力更强的头部连锁更多的机会,让地方专业药房凭借此前的政策红利筑起的“资质壁垒”变得不再那么牢固,市场竞争格局或将因此发生结构性变化。
正如大参林集团风控中心总经理陈亮亮所言,头部企业无论是在合规、信誉、管理、布局还是品类等方面都更具优势,“双通道”药店数量的扩容是进一步拉开与中小连锁差距的重要契机。
技能叠加,双倍红利
6月10日,河北省医保局发布《关于省本级门诊保障定点零售药店纳入结果的公告》,确定两家“双通道”药店——国药河北乐仁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总店、河北神威冶金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第五分店为河北省省本级门诊保障定点零售药店试点。河北省的参保人员只支付个人负担的费用,在定点药店买药可直接报销。
随后,保定、承德两地也相继公布了4家和8家门诊保障定点药店名单,均为首批入选的“双通道”药店。也就是说,此次对门诊保障定点药店的试点遴选,优先倾向于已经纳入“双通道”的药店,前期已纳入“双通道”管理的定点药店,可同时纳入门诊统筹保障定点药店范围。
该政策的出台表明:首先,“双通道”药店或将成为未来定点药店申请门诊统筹药店的基本门槛,对于此前落选或者未参选的药店而言,可谓错过了一次享受政策红利的机会;其次,河北省要求6月底前,每个统筹区至少确定1-2家门诊保障定点药店试点,2022年底前各统筹区所辖县(市/区)至少确定1-2家,这将促使“双通道”药店的用药范围进一步扩大,也直接成为了推进门诊统筹进军药店的排头兵。
降低门槛,加速竞争
除了药品扩围、资质“叠加”等原因促使“双通道”药店的外延得以不断扩展外,部分地区相对宽松的遴选标准也让专业药房和普通定点药房的“势力范围”发生重合,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以云南为例,截至目前,该省共有“双通道”药店569家,省会昆明就有219家,在这其中原63家慢病定点药店中有60家入选,其他普通定点药店有195家申请,159家入选。昆明“双通道”药店密度为3.88万人/家,而全国平均密度则为31.83万人/家,可见其数量之多,密度之高。
对此,DTP行业资深专家曾世新认为,昆明“双通道”药店数量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源于申请门槛较低,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双通道”药店的遴选数量在逐步扩大,由此导致的结果是:
一方面,使得DTP、院边店、门慢门特等专业药房的“资质壁垒”被逐渐瓦解,“双通道”资质为其带来的效益和生产力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因为“双通道”是解决“国谈”药品最后一公里用药可及的措施,国家颁布政策的初衷就是在一个区、一个县至少有一家“双通道”药店,有一些区域,例如昆明,会在此基础上更大力度地推行,这对普通定点药店来说无疑是一个政策红利,从品牌打造和专业升级角度来讲,是有正面推动作用的,有了“双通道”资质傍身,普通定点药店将更有机会获得厂家品种资源,加速向专业药房升级转型的速度。
“统筹进店”大势所趋
2021年5月1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谈判药品供应保障范围,与定点医疗机构一起,形成谈判药品报销的“双通道”,确保国家医保谈判药品顺利落地。因此,“双通道”的应有之义是指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满足谈判药品供应保障、临床使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并同步纳入医保支付的机制。
而今,这一含义在各地政策的不断加码下,已经发生了事实上的变化。对此,陈亮亮认为:“‘双通道’只是目前阶段性的一种叫法,可能5年以后这个名称就不存在了,伴随着个人账户被逐步取消的趋势,统筹医保账户将逐渐向社会零售药店释放,未来所有定点药店承接的都是统筹性医保。”而叠加了“统筹、慢病、集采、国谈”等标签于一身的“双通道”药店也不再仅仅是专业药房这些少数者的“盛宴”,准入门槛的“明升暗降”,理论上给了每一个市场竞争主体公平竞争的机会。
虽然“双通道”政策实施后,部分产品零售端的销售额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政策的落地难免偶遇阵痛,但不可否认的是,“双通道”政策在驱动处方外流、加速创新药落地商业化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未来,随着更多的综合性社会药房参与进来,与专业药房“争抢地盘”,不同业态的企业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各擅胜场,助力行业整体专业水平的提高,从而加速医保统筹药店的全面覆盖。
来源:中国药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