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是历史上三国时期诸葛亮没费一兵一卒打的一场漂亮仗,一直为后人赞扬他足智多谋,笑司马懿不如诸葛亮。
这场仗的确是诸葛亮一生中非常经典的一仗。一少敌多的战役多,但是像空城计这样,以2500名士兵镇守,且没伤一兵一卒就赢得胜利的,在三国中也就这么一回了。
诸葛亮赢得如此漂亮,相比之下,司马懿是不是败的很惨呢?自然不是,司马懿要是真如人们认为的那么愚蠢不堪,三国最后的赢家也不可能是他司马家了。
有个词叫大智若愚,司马懿其实当时一眼就看穿诸葛亮了,但是为了将来的长远打算,他配合诸葛亮演了这么一出戏。
这事只有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心照不宣,心知肚明,真正的秘密,两人都只能烂在肚子里。表面诸葛亮赢了,其实他输了;表面司马懿输了,其实他赢了。
输赢本就是看长期效果,而非争一时的输赢。这事,司马懿到了临终才敢对他的儿子说出真相。
诸葛亮打过很多回北伐战争,街亭之战便是诸葛亮打第一次北伐时,错信大将马谡造成的不可逆的损失。依据诸葛亮的计策,曹操是上当了的,只要计划中的事都成功,这次北伐搞不好能改变蜀汉的命运。
不过诸葛亮再聪明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攻祁山时,众人都给诸葛亮建议,派魏延和吴懿去任先锋,刘备死之前也提醒过诸葛亮,马谡这人夸夸奇谈,不适合领兵作战。诸葛亮都没听进去,他只相信他自己的眼光。
虽然对马谡还是有些担心,但诸葛亮反复交代了马谡,只要他听话,就没有问题。可他万万没想到,他叫马谡临水搭营,马谡竟然将他的叮嘱抛诸脑后,跑到山上去扎营,任裨将军王平怎么劝阻,马谡都一意孤行。
结果,马谡军队被敌军断了水源,困在山上,困他几天后,再进攻,这一打,马谡的部队就溃散的不成样,幸亏王平聪明,使了一点点小计,骗过了敌方张郃,收拾了残军逃了回去。
街亭失守后,诸葛亮进退两难,北伐尴尬地失败了。诸葛亮难辞其咎,上书刘禅要求自降三级。
司马懿乐了,决定乘胜追击,于是点了十五万大军,亲自率军来围攻诸葛亮。当时诸葛亮在西城,只有五千士兵,还派出了一半的士兵出去运粮草,剩下的一半随他在城内镇守。两千五百人马,能守的住什么?
面对司马懿的大军,诸葛亮几乎抱了必死的决心。但是他还是要垂死挣扎一下,因为同为智者,有时不斗勇,而是斗智。
于是诸葛亮赶紧摆阵,大开城门,让几个士兵装成百姓的样子在城内打扫,又把所有旌旗收起来,吩咐不住外出,不许喧哗,他自己则带着书童坐到城楼上去悠闲地弹琴。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看了半天没敢冒然进攻,返回禀报司马懿。司马懿觉得奇怪,亲自前往查看,果然如士兵所说,诸葛亮笑容可掬地沉浸在自己的琴声中。
司马昭也觉得不对劲,问司马懿是否诸葛亮故布疑阵,扰乱视听?司马懿沉默了一会,命令退兵。
他的理由是,诸葛亮一生谨慎,从不打无把握之仗,他能如此,城中必定有伏兵,不可冒险入城。于是诸葛亮就这么不战而赢。
曹丕死后,司马懿同诸葛亮一样成了托孤的辅政大臣。三国后期,蜀汉和曹魏的对垒,实际也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智慧博弈,看谁是三国最聪明的人。
司马昭直接都看出诸葛亮城中无人强撑门面,不可能司马懿看不明白,只是当时司马懿不能讲。战争不是光打胜仗就是赢,还要考虑政治局面啊。
司马懿自然是一眼看明白诸葛亮在唱戏,但他不能当面戳穿,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考虑。司马懿能打赢街亭之战,足以证明他的实力,可如果他这次杀了诸葛亮,他在曹魏便无用武之地了。
为了不鸟尽弓藏,他必须留下诸葛亮这个对手,来证明他存在的必要性。所谓高手,不是一定要赢,而是要适时相互制衡,给彼此留下活路,也给自己留下后路。
司马懿临终前交代两个儿子:
“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常怀恐惧。吾死之后,汝二人善理国政,辅帝平九州,慎之!慎之!”
司马懿为人非常谨慎,这大概也是司马家筹谋了三代才篡夺曹魏政权的原因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