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忌一 非必要谈及个人心理健康状况
若个人陈述中明确表明「未曾治愈的心理疾病症状」、「情绪不稳定」及「心理学领域升造学习主要是为了更好了解自己或家庭中的问题」等情况,可能降低录取概率。对录取官而言,选择升学应该是对于学习和职业上的理性选择,而非为了解决/治愈个人困扰。
追求100%保险方案,不提是可理解的,但依然有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往年VIP全流程和文书包学员中,确实有在文书中提及相关经历的情况,但前提通常是:不得不提,省略那段经历后TA的接下来所有与心理咨询相关的选择和行动则失去说服力;目前没有持续的「症状」表现,在文书中点到即止,不执着于过多阐述个人困境等等。
因此,当思考这个问题时,建议一方面自查是否有必要写,另一方面请专业、客观的第三方再次审查,陈述角度是否合适、得当和必要。
大忌二 过度利他主义
心理学,尤其是心理咨询方向,通常会被认为助人属性很强。那么,大家可能会在文书中也如此强调,但实际上过度表达利他倾向的申请者也常让招生官三思。以下陈述不会感染招生官:「想帮助所有人」、「想拯救世界」、「我适合这个项目是因为大家有问题时都来找我,TA们觉得我是温暖、有同理心」。
通常而言,招生官认为申请此项目必定是有利他心的,所以没有必要再次强调此动机。同时,在招生官眼中,申请时的文书应更专业、职业,展示学术兴趣、追求、优势,以及职业经历,而非从单一视角花费过多笔墨描述个人特质和动机。个人特质最好是通过推荐信这样的第三方视角展现。
实际上,助人动机能从行动中得以体现,也就是文书中对于相关实践经历的深入思考和呈现,同时这也是iWanna强调积累相关科研/实习等经历的重要原因。语言表达上的「想要」可能会被认为过于理想主义,实际缺乏实践体验后的理解。招生官也可能顾虑和质疑,当申请者越来越意识到任何实质的改变往往漫长而曲折时,是否还能在这个领域持续付出?
大忌三 过度自我暴露
心理咨询中,当咨询师自我暴露的目标是基于启发来访者注意到新视角,适度暴露可行。文书写作也类似,过度则显得不够专业,比如,「我信仰XX宗教,上帝赐予我XX天赋可以做好咨询」
如果要写因为家庭中有处理心理障碍的经历决定致力于临床心理,得十分谨慎在文书选取什么角度和细节来写。若过多沉醉于抒发自己家庭的问题和情绪,就极可能被视为人际界限不清,或担心申请者更需要心理上的专业帮助而非来申请和学习相关项目。
大忌四 不够专业、用心
以上三大忌实际上已经体现了不够专业的视角,而用心程度可以表现在是否足够了解申请项目。这也是为何即便选择了VIP全流程服务,iWanna也坚持在学术导师带领的基础上,邀请学员积极参与和阅读了解选校选项目的最大理由。
如果申请博士,申请者至少应当了解导师成果发表,清楚导师做了些什么,目前关注什么,并清晰表达出本人研究兴趣和职业目标与导师匹配的地方。在个人陈述写作时,尤其忌讳写「这个项目与我完美适配」,但申请者无法给出详细且有针对性的理由。
同理,也不建议直接列出一些知名校友的名字,除非TA们与申请者的申请决定的确存在有力的联系。若选择一位推荐人时完全只因为TA身处高位,但实际上并不了解申请者,也容易产出不真诚的推荐信内容。
实际上,除了文书以外,这些忌讳有必要带入整个申请过程,包括填写网申和面试等环节。在核心的文书和面试环节时,除了自我准备和审查外,大家如果可以找到更多支持系统,比如iWanna的导师们,或者可信任的学长、学姐和学校老师们,也建议加入第三方视角帮助发现自己可能忽视的部分。
除了大忌以外,还有以下文书「小忌」:
·自传式写作或重述申请表或简历中的内容,重复简单列举个人成绩和素养;
·假装成「完美」申请者,说教/总括式把自己呈现为申请领域上的专家;
·将金钱作为未来规划中的动机要素;
·着力讨论本人弱势处境(除非与申请相关度高);
·提及学校各类排名,写错申请院校名称;
·陈词滥调式自我褒扬;
·暴露问题或弱势。即便文书主题是克服困境,也应保持积极,着力「克服」而非「困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