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涵盖丙村、雁洋两镇的13个行政村和1个圩镇。受访者供图
“拆出新空间,才能建出新面貌”“作为党员,当然要身体力行支持乡村建设”……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梅县区丙村镇红光一座40多平方米的废弃杂物房应声倒地,原址计划新建起一座公厕。
这样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眼下在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内随处可见,一座座危旧房屋被拆除,一个个卫生“黑点”被拔除,美丽蝶变为一处处精致的“四小园”。
浓墨重彩绘新景,绿水青山带笑颜。
当前,梅县区正以“叶帅故里·大美梅县”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主抓手,集中资源要素,凝聚干群合力,多点同步发力,将散落在示范带13个村、1个圩镇内的精品、亮点串珠成链,擘画客韵乡村新图景,示范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南方日报记者黄韬炜通讯员冯森达谭献之
多方聚力
48名精兵强将奔赴建设一线
青山碧水环绕,红花绿树掩映,宽敞整洁的水泥路牵连万家,一座座客家元素凸显的民居错落有致,玲珑精致的小公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点缀其中。沿着省道S223线驶入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处处是风景、路路是景道、村村是景观,一幅“天蓝、山绿、水清、地净”的客韵乡村新画卷呈现眼前。
所谓乡村振兴示范带,是指以中心村为节点,圩镇为枢纽,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的先行示范区。其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平台。
围绕落实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梅县区立足全域统筹谋划,结合区域发展布局,制定出台了《“叶帅故里·大美梅县”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工作方案》,成立创建工作指挥部,设立由各职能部门组成的现场整治组、管线整治组、道路提升组等6个专项工作小组,举全区之力,着力打造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带动全区乡村建设和全面振兴。
“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涵盖丙村、雁洋两镇的13个行政村和1个圩镇,创建基础扎实。”创建工作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示范带全长23公里,带内有1家5A级、3家4A级和2家3A级景区,2个中国传统村落,4家主板上市公司和2家新三板上市公司,4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
为确保示范带建出新成效、跑出新速度,该区制定了《梅县区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任务和分工表》,将创建任务细化为党建引领、产业兴旺、环境改善、风貌提升、乡风文明、设施完善、治理有效、运营规范8大项33小项目。
由此,不难看出创建工作之繁重,要高质高效完成这些任务,仅靠职能部门和本地镇村力量还不够,亟待一支生力军破难攻坚。
7月28日,梅县区印发《关于抽调人员参与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工作的通知》,从全区各乡镇(办事处)抽调12名政治觉悟高、年轻有干劲、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为工作组长,并从组长所在镇另外抽调3名干部为组员,组成“1+3”工作组,开展为期半个月的创建攻坚。
干群同心
10天拆除老旧危房199座
创建工作千头万绪,工作组入驻之后,将从何处着手?
“第一步是走访摸排,只有掌握底数,才能精准施策,事半功倍。”在雁洋镇雁下村,梅县区雁洋镇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第四工作组(梅南抽调工作组)组长郭帆拿出厚厚一叠入户调查表,上面详细记录了全村354户农户的人居环境情况。
“掌握基本情况后,结合整治工作难点、痛点,我们成立了环境整治组、‘三清三拆’组、‘三线’整改组、‘四小园’创建组等专项小组,有的放矢铺开创建工作。”郭帆介绍,同时,工作组还发动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带动整改自家房前屋后环境,并将整改后的照片“晒”至村民微信群,示范带动全民共同参与建设。
村干部、老党员李锦华积极响应,全家上阵带头拆除了屋前的鸡棚,平整好土地准备打造小菜园。“环境焕然一新,看着也舒心。党员干部把整改前后的对比图发到村民微信群后,许多村民纷纷开始‘接龙’。”李锦华说,当天其邻居就将堆放在过道的杂物清理一空,部分村民还主动加入村道、水圳等公共区域的环境整治中。
“三清三拆”是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带最基础的一步,也是尤为关键的一步。然而,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不少村民对于土地权属等问题心存顾虑,同时受传承守护传统观念影响,导致参与性不高,而这也是“三清三拆”中最大的难点。
“我们进驻后,马上召开会议向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生产队长、党员代表讲解‘地票’政策,尤其是讲清楚‘三清三拆地票凭证’可作为拆旧建新的依据,如遇国家征地拆迁,其可作为认定土地和建筑物的补偿依据。”梅县区丙村镇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第五工作组(石扇抽调工作组)组长李慧锋说,算好拆除危旧房的“经济账”,村民的顾虑自然就打消了。
在该村寨背自然村,4间废弃厕所因相邻地块产权不清而多年无法拆除。为此,工作组多方走访调查,多次上门调处纠纷,厘清相邻65平方米内4户群众的复杂权属关系,并指导村委开具权属证明,解决了此处长达10多年的土地纠纷问题,顺利拆除了35平方米的废弃厕所,并连片复绿100多平方米。
两天后,周边2户村民主动找到工作组,让他们帮忙拆除自家的废弃猪栏。“隔壁10多年的难题都搞定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连片拆除还能建个休闲小公园,受益的还是我们。”红光村村民钟根仕笑道。
“清”出新环境,“拆”出新风貌。7月28日至8月6日,工作组共计拆除老旧危房199座、3200多平方米,规范房前屋后摆放秩序2829处,清除村内积存垃圾、卫生死角2945处,整治畜禽散养301户。
美丽蝶变
多点同步发力扮靓示范带
随着“三清三拆”和环境整治的逐步深入,一座座旧危房屋、残垣断壁被逐一拆除,一个个卫生死角被逐一清理,昔日杂草丛生、杂物乱堆的闲置地块,如今成为了一处处篱笆环绕的精致“四小园”。
在红光村,村民温建祥一早就拿起扫把、花剪,出门清扫杂物、修剪花木。“竹篱笆这么一围,景观一下就上了个档次,周边环境好了,大家也更加注重日常维护,让小家、大家都一直美下去。”
在雁下村,清拆整治后的村庄显得格外宽敞通透,工人正在加紧安装不锈钢仿竹篱笆、绘制田园墙画。
“这种不锈钢仿竹篱笆更加耐用,也不失田园风味。”从事钢材加工的叶志明是土生土长的雁下人,有着丰富的美丽乡村墙绘、仿竹篱笆建设经验。工作组入户摸查时,其了解到村中计划安装竹篱笆、打造“四小园”,便主动参与其中,与工作组一起优化建设方案,“人熟地熟,更了解本地村民的需求,为自己家乡出力,自然更加卖力”。
截至8月6日,丙雁乡镇振兴示范带内共打造提升“四小园”206处。昔日杂乱无章、杂草丛生的闲置地,通过“四小园”建设项目,成为了田间地头一道道独特风景,既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精细化利用,又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标准完成802栋农房风貌提升,投资2.8亿元建设2条交通景观廊道,投资3亿元建成5公里万里碧道示范段……在统筹建管一体,以“绣花”功夫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村风貌的同时,梅县区还围绕“一河一路一树一花一景”,多点发力持续推进生态景观廊道建设,将散落在示范带内的文旅景点、产业项目、美丽乡村节点等人文和自然亮点串珠成链、连线成片、集片成带,打造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叶帅故里·大美梅县”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
乡村振兴,既要塑型,也要铸魂。唤醒沉睡的古村资源,守住客家之“魂”,是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题中要义,是探索文化、产业、旅游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以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为契机,该区正科学统筹资金、广泛发动力量,加快推进松坪村、雁下村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程,带动各地活化利用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彰显客家风韵、梅县风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