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里,三亚累计确诊689例的新冠大爆发,8万游客停滞。游客中不乏解封后喜提旅游上海人,不料又陷入了隔离循环。虽然用段子消解了一些沉重,但走过隔离日子的每个人,都知道这有多难捱。成年人难免都陷入焦躁和抑郁的时期,心智仍稚嫩的孩子们如何面对这一切呢?有人说长大其实只在一瞬间,这一点14岁的Jessica深有体会。
文 | Jessica
From 谷雨星球
ID:guyujihua2021
本文主角,14岁的Jessica就在隔离期间被迫过上了成人生活:
在转学还未适应考试几乎交了白卷之时,她一个人在家7+7隔离,又在全城静默期间一个人抢菜、上课赶进度和照顾奶奶,最后一个人在封锁中穿越阻碍,终于抵达无人的浦东机场,登上了归家的飞机,与时隔4个月未见的爸爸妈妈重逢。
■Jessica一个人归家坐的货车。
回望被病毒偷走的第一个上海之春,从后悔、崩溃到勇敢面对,她心中又泛起过了怎样的涟漪呢?
■她推荐大家点开音乐后看文章,更好体会当时的心情。
去年年底,我离开了就读了七年的母校,从大连转学至上海一所双语学校读8年级。
有同学很羡慕我不用背负中考高考的竞争压力了。但说实话,我之前从未想过会转学,而且一去便是从北到南,从体制内转到国际体系已经够糟一阵“罪”了,不料又遇上了上海疫情,这难道是上天想让我提前长大?
我一直记得转学第一天的第一节课。
我的课表第一节是音乐课,不像曾经的音乐课以唱歌为主,课上要学习电子键盘和弦,我从未接触过钢琴,用英文上乐理确实有些吃力,一个人都不认识的我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神奇的是,老师竟然留意到了我的窘迫,邀请我表演一段架子鼓。本来尴尬的气氛就被鼓点律动打破,我也随之越来越放松,一阵下来紧张的心全然被打开。同学们鼓掌,老师还给我了一个大大的击掌。
回到位置上的时候,我才反应过来:等等!老师从哪里知道我会架子鼓?
虽然受到了关注,但转学的焦虑仍不会少,跨城市跨体系的我学习进度和同学们不一样:
大连体制内8年级没接触过化学,在上海却要直接参加考试;
物理,生物,ESS,地理都是双语/英文教学,我从没见过这阵仗;
教材相同的历史,我的进度也跟学校差了两册书……
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我化学几乎交了白卷,生物考了等级4。
数学、英文也让我头疼得不行。数学体制内学得深学得扎实,但是体制外学得广,比如说体制内八年级学了二次函数,体制外已然将高中所涵盖的全部函数图像讲解完。后来我发现学得广是有好处的,知识可以在短时间内相互认证,将“二次函数”数形结合联系到日常生活中,与其他的函数图像举一反三。
英文最大的阻碍就是口语表达,我常常无法及时组织好语言。
为了提高成绩,我私下找每一位老师沟通,提前预习、复习、自学和反思。如前一天询问化学老师下节课学习的内容,回家在科学网站上熟悉知识生词,用英文给自己讲一遍这个知识点。
■Jessica推荐的数学学习网站。
就在我慢慢渐入佳境之时,又一个巨大的考验来临了——
第二个学期刚开学不多久的3月初,当时正在为西班牙语题目愁眉莫展的我突然收到了一则信息——学校转为风险地区,现在进行全校封闭,不要慌张,听从老师安排。
紧急状况下,我们在学校住了一晚,没有确诊后就被安排各回各家隔离。
走出校门的时候,爸妈工作原因还在大连,没能来接我。不过,我从站在校门口外不断向内张望的同学家长脸上感受到了他们的迫切和焦急,当目光锁定自己孩子平安走出校门那一瞬间,他们的表情才从焦虑转为“如释重负”,我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当时同学Remy正在奔向校门口接他的妈妈,还摔了一跤
我一个人走回了家。
由于我是密接,不能与在上海的爷爷奶奶及姐姐接触,需要一个人隔离。深夜路灯下,风吹的树叶沙沙作响,大老远我就看见姐姐已经站在小区门口等着我,但只能互相对视一笑,笑里有互相鼓励,也有苦中作乐。
我匆匆和她告了别,安慰她说,让爷爷奶奶别担心,我能照顾好自己。
就这样,我一个人开启了第一次“7+7’全封闭式隔离。
■Jessica贴上封条的家门
这是我第一次完全独立生活。
隔离的前三天,不怎么用手机的奶奶天天给我打五六个电话:
“诶呀我要是和你一起隔离多好啊。”
“能自己做好饭吗小祖宗?”
“点火做饭时别把塑料易燃物放在旁边。”
刚开始的三天并不难熬,因为家里还有一些半成品。到了中期,只能靠自己“绝处逢生”了。
■Jessica的网课记录。
首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
我上网自学了简餐,每日养活自己。我需要一个人上网课,抗原上报,做家务如扫地做饭洗碗收纳等,时间常常不够用。
这过程中有心酸,有过崩溃,有过无奈。我不小心摔碎了一个玻璃茶壶,家里水管还堵住过,炒菜烧糊都是常事。。
身处没有人依赖逆境的另一面,迫使我冷静下来,提前成为一个独立的「大人」——我要如何做好时间管理,把生活的毛线圈拆开,平衡好生活和学习?它像一根皮绳,勒得人手很疼,不过它可以拽着我,迫使我向前奔跑。
我开始规划时间,安排好生活秩序:
每天晚上先准备好第二天早餐和午餐——上午和下午专注网课学习——定2个时间点查看隔离群里信息——傍晚吃饭之前把作业写完——做晚饭——做课外作业——清理一天的家里卫生——看纪录片或看书调剂一下——准备早餐。
建立起完整的生活秩序后,14天的日子过得飞快。
■Jessica自己准备的饭菜
在匆忙地一人分身“数个角色”的日子里,我时不时的想啊,是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曾有过和我相似的经历?
以前我不解爸妈为何这么忙,现在才发现他们所承担的事情远远要比想象中更多、更复杂...... 每天陀螺式地忙于家务、工作和照顾孩子的他们,不管是不是准备好了,还是被时间直接从一个懵懂的孩子变成了承担责任的成年人?
那一刻,我非常感恩家人,也第一次觉得“青年”是如此纯粹和幸福的一个词。
幸好,我仍有大把的时间活在长辈的羽翼之下,历练自己,做好踏入成年社会的准备。
■现在还能享受尽情喊妈妈的日子
没想到的是,这个被迫的「成人期」竟然还没结束。
“7+7”解除后,上海决定清明节封闭隔离三天。后来大家都知道了,从4月初到5月28日离开上海回大连,我再也没有去过一天学校。
当时,在大连的父母进入不了上海。爷爷奶奶不会用智能手机,不会团购买菜,我和姐姐决定分开住,她跟着爷爷,我跟着奶奶,一大一小打配合,互相有个照应。
■团购的菜,图片来自网络。
刚开始的几天很崩溃,我要在适应本就不擅长的课程之时,还加了一大堆团购群想方设法来抢菜、订菜和分菜,还要核酸上报情况。
我时常一边上课,一边关注群里的情况,生怕慢了一步买不到菜。
爸妈有些着急和交流,奶奶也是,于是我就每天努力保持着乐观,在上网课、抢菜之外,还安抚爸妈,逗奶奶开心,给她找剧看,陪她聊天,几重压力下,那段日子我几乎沾上枕头就能睡着。
这期间也有不少“趣闻”。妈妈给我们空运的鸡蛋,几乎摔了一大半,可把我和奶奶心疼坏了。
时隔四年辽篮夺冠啦!
身在异乡,母亲节礼物不能少,订购了花拍给妈妈看。
在重重压力下,生活的烦闷也让我越来越意识到了学习的乐趣。
身为转学生,这2个月的网课学习让我更自在了一些,线上与同学交流很多,参加了小组活动等。我在学习中越来越感受到了乐趣,甚至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些学科。
因为这些学科一点也不枯燥,都能与生活能联系在一起。我变成了一个超级爱问问题的人,享受自学后超越的过程。
父母的无条件信任,妈妈将学习权全部交给我,只负责“养生”。我在在学期末成绩评上了优秀奖,比之前垫底进步很快,都是动力。
最后,在8年级下学期的期末考试里,那些我之前几乎完全看不懂题的学科,也考了8或9(9分IGCSE最高等级)。
■Jessica自学用的可汗学院科学网站。
在距离上海解封还有3天的5月底,学校告知我们会一直上网课到放暑假。
跟父母商量过后,我选择独自踏上了返回家乡的旅程。
这段经历,我肯定会记一辈子。
当时浦东马路上根本打不到出租车,在大连的妈妈联系了一辆有通行证的货车。
我人生第一次坐上了货车,在前往机场的路上百感交集。原本熙熙攘攘的马路上一个人都没有,是我从没见过的上海。偶尔我们还会被拦下来查询通行证,司机叔叔说起这两个月的经历也连连叹气,进不去小区的他大多时间只能住在车上。
一个钟头后,我又遇到了更大的挑战。
货车在柏油路上缓缓停了下来,叔叔告诉我,因为他的车限高没办法送我到机场口了,只能让我自己走下去,路程还不短。
当时距离登机还有一个多小时,没办法了,只能去面对。于是我推着足足46斤重的行李,背着不轻的旅行包,在细雨蒙蒙中,开始了和时间、体力的赛跑。
谁能想到时隔两个月的第一次出门,竟然是这么强的「拉练赛」。
路上走得不方便,每走三四步都会被轮子绊一下,我也真真切切地体会了网上“上海打工人徒步行走2天抵达火车场”的艰辛。
一个小时后,气喘吁吁的我终于走到了机场,机场也是空无一人,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好在最终赶上了归家的飞机。
■浦东机场空无一人
几个小时后的傍晚时分,我终于成功抵达了大连,晚霞照映在隔离板上,一抹橙色将期晕染,荡漾着荡漾着,多了一层涟漪......
傅家庄的海依旧那么动人,水天一色,海鸥在人们的头顶自由的盘旋着,舞动着轻盈的翅膀,无比亲切。我贪婪地将这一抹许久没见人间秀美揽入眼底,沉寂许久的心也随着海浪拍岸一点点慢慢地跳动,鲜活了起来,充斥着我的心脏。
又是7+7。
终于等来了回家的那一天,算算我已经有3个月没见妈妈,4个月没见爸爸了。
那一晚我和妈妈聊到大半夜,忽然觉得非常不真实,我躺在床上想,这三个月所经历的,或许真的只是场梦吧?
但真真实实的,我转学去上海后,有一半的时间都在隔离。我在上海的第一个春天,就这样被病毒「偷走」了。
■终于回家了
我曾一度陷入进焦虑和绝望,也有些后悔,我为什么要来上海?为什么人类要一生不断离开自己的环境投身于陌生之中?为何要在一片阴霾中仍要选择前行?
或许这是动物的本性。
《动物世界》飞禽走兽每一年也在大规模迁徙,从南到北,从贫瘠之地到水草肥美,从春到秋。生命都是一样的,我们的生命在追寻更广阔壮丽的风景,为了更好的教育,为了改变现状,为了欣赏更广阔的世界,我注定要迁徙。
如果不出意外,未来我还将前往大洋对岸读书,迁徙的足迹将走得更远,遇到更多的不确定。
而也正是因为迁徙的不定性,让我的人生不再单一,有了厚度,让我的人生不再单一,在困境中停下反思,积累经验,逐步摸索出方向。
■网课期间,戏剧课上读的《A Inspector Call》,这部审问人性良知的作品成为了我隔离生活焦虑的良药。
我一直记得一位老师鼓励我的话:“你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仍在这场迁徙的路上有前行,作为这场迁徙的主人,哪怕遇到黑暗,我也不会忘记去寻找暗处萌生的每一束光。
它们在广阔的生命长河里给予人类力量,存在的意义,不在于有多久,而在于如何存在。
本文系授权发布, 转载自公众号:谷雨星球(ID:guyujihua2021),关注我们,看「100个中产妈妈的故事」,用真实对抗焦虑,解决中产育儿难题。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北美学霸君 诚意推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