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昆滇风云 云南现代医学奠基人

0
分享至

筚路蓝缕,从无到有创下云岭大地现代医学之基业;薪火相传,培育出一代代青年医生走向全国……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无数医学前辈来到云南,奉献自我、默默付出,将一生献给医学,将青春献给云南。

百年树人,妙手仁心,斯人已去,余韵悠远,他们悉心传授医学知识,以高尚的精神行医终生。他们,治病救人,传百世佳话;著书育人,留千古芳名。让我们开启滇医记忆,追忆前辈峥嵘岁月,学习前辈优秀品德。

范秉哲

为我国防痨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一览其人】

图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著名胸外科专家、医学教育家范秉哲(1904—1993),河北任丘人,法国里昂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博士学位,1937年主持创办了国立云南大学医学院(今昆明医科大学)并任院长,是云南现代医学和医学教育事业的奠基人。

赴法留学,投身云南医学事业建设

20世纪20年代,在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压迫下,我国教育事业受到摧残,失去学业的痛苦和渴望救亡图存的迫切心情,让大批青年携着浓烈的报国之情,投入到赴法勤工俭学的浪潮中。

范秉哲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1904年,范秉哲出生于河北省任丘县,从小就聪明好学。1924年,从北京陆谟克(中法大学前身)毕业之后,范秉哲前往法国勤工俭学。

3年后,他考入法国里昂医科大学,学习勤勉认真、刻苦用功,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规定的两年预备科而升入本科。1933年,成绩优异的范秉哲从外科学系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他在里昂大学附属医院工作了两年,于1935年冬回到祖国,定居云南。

1936年至1948年在云南期间,范秉哲曾任滇越铁路局甘美医院外科医师、云南省政府医学顾问,在云南首先开展阑尾切除、疝气修补、胃大部切除、子宫切除等手术,为云南的卫生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首次证明“昆明热”实属鼠型斑疹伤寒;在云南首次发现流行性脑脊髄膜炎用药蒸气消毒可以减少死亡,制止流行;对瘴疟及一些热带学病也做了研究,在瘴疟病人中找到恶性疟原虫,尸检证实脑恶性疟……

除了医疗工作外,1937年范秉哲与熊庆来先生共同创办了云南大学医学院并任院长及外科教授,1942年担任国立云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兼外科主任医师。

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是持续进步的动力。因此,范秉哲格外重视医学教育。在云南大学任职期间,他支持大量学生赴法学习,保障了云南医学事业的长足发展。

曾经的留学经历,让范秉哲深知在外求学的艰辛。1948年,法国邀请范秉哲赴越南讲学,他仍然不忘留学在外的学子,利用云南大学给予的一年假期再赴法国,学习法国新的医学技术,并指导留学生。

再度赴欧,携新技术归国治疗结核病

结核病,又称“痨病”,可以算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因为医疗水平不足,曾经人们谈及肺结核可谓“谈虎色变”,而结核杆菌又能通过飞沫传播,致死率很高,一直都是医学界的难题之一。

1949年至1956年间,范秉哲辗转德国、英国、荷兰、瑞典、比利时等国家进行医学考察,专门学习胸外科相关知识。他还在法国巴黎当地的多所医院进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直以来,作为一名爱国知识分子,范秉哲身体中始终流淌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1956年秋,受周恩来总理之邀,他将国外胸外科先进技术带回祖国,并变卖了巴黎的房产,购进大批最新医疗器械,帮助新中国医疗事业发展,回国后定居北京。

自1957年起,范秉哲开始从事我国的防痨工作。他参与到新中国第一所国家级结核病研究机构——“中央结核病研究所”的建立中,并创建了胸外科研究室,参与了国内首次开胸双侧肺叶切除术。30多年来,该所胸外科在范秉哲的参与并指导下完成了2万例结核病病肺的切除及2000多例肺癌切除,为饱受病痛折磨的人们带来了福音。

医学的大山虽高耸入云,但每一次向上的攀登都足以载入史册。范秉哲在这个过程中从未放弃,尽管已经是名满中外的医生、学者,但他并没有裹足不前,而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又开展了重点肺结核病的外科治疗。70年代初,范秉哲与郑翼宗教授指导、开发并制备了抗结核新药,在我国抗结核药物和抗菌素研制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一生潜心医学研究,著有《急症外科》《创伤病理学》《治疗指南》,还主编了《结核病学》《结核病学进展》,参与了《热带医学》的编写,并对《中国针灸学概要》的中译法(法文版)进行大量翻译并对全部译稿进行审校。

范秉哲教授是云南现代医学和医学教育事业的奠基人,贡献卓著、医德高尚、学识渊博,桃李满天下。1993年,范秉哲因病在昆明溘然长逝,享年89岁。

秦作梁

我国现代皮肤病学开拓者之一

【一览其人】

图片来源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官网

著名皮肤病学专家秦作梁(1897—1987),字栋甫,河南偃师人,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博士学位,曾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进修真菌性皮肤病学,创立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并任主任,为我国现代皮肤病医学学科的开拓者之一。

漫漫学医路上,决心专攻皮肤性病难题

1897年,秦作梁出生在河南省偃师区大口镇,自幼勤学好问、手不释卷。1917年他就读于河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之后便在河南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任教。本来可平平淡淡过完一生,但是秦作梁志不在此。在不懈努力下,他于1921年考入济南齐鲁大学医学预科,1923年转至长沙湘雅医学院,1927年又转学到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工作,1929年获得博士学位并留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助教。8年间,秦作梁辗转于几所学校,半工半读,终完成学业。

20世纪初,我国出现了一次“革命”——取缔妓院,而呼吁者的一大理由就是性病的广泛流行。1919年,李大钊发表《废娼问题》,主张:“为尊重公共卫生不可不废娼。花柳病的传染,不但流毒同时的社会,而且流毒到后人身上。又据医家说,久于为娼女子,往往发生变性的征候,这个问题尤与人种的存亡有很大关系。”

在那个时代,性病的流行超乎人们的想象,而当时的国内学者对皮肤性病学的关注度并不高,中国大众对花柳病的认知还停留在一个传统的性病大类上。秦作梁敏锐地察觉到我国在皮肤性病研究领域的不足,并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此研究中。

1935年,他获得机会前往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医学院皮肤科进修,学习临床真菌学,成为国内最早的一批主攻真菌性皮肤病的学者。回国之后,秦作梁依然奋斗在真菌研究以及皮肤性病研究的一线。

传道授业,填补西南地区皮肤性病防治空白

学成归来后,1936年秦作梁受聘到河北保定医学院任皮肤科教授,1937年又被聘到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花柳科任细菌研究员。在这里,他改良了克莱尼氏梅毒血清,只用一滴血就能检测梅毒,极大地改进了梅毒检测方法,让小诊所也能进行梅毒检测。相关论文于1939年发表在美国医学杂志上,并受到克氏的高度赞扬,称其为“秦氏改良法”。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同年,北京沦陷,秦作梁由北京经过水路南下到贵阳。

到贵阳后,秦作梁发现贵阳在性病的防治方面有欠缺。几乎从零开始,1938年,秦作梁在贵阳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同仁创办了贵阳医学院并任教务长兼皮花科及内科教授,亲自负责医疗和教学,为贵阳培养了一批皮肤性病专家。

1947年,秦作梁到云南任昆明市惠滇医院院长兼昆明市医院内科顾问,自此将后半生奉献于云南皮肤性病防治工作。次年,他被聘为云南大学医学院皮肤科教授,之后参与创立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在这个阶段,秦作梁全心全意投入到科室建设之中,花费了大量心血。在他的主持之下,皮肤科渐渐完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病理室、真菌室、免疫室、外科手术及理疗室等科室日益齐全。

到了80岁高龄,秦作梁依然活跃在讲台之上,为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医护人员讲授科学新成就。与此同时,他也很关心基层卫生工作,多次为基层卫生人员办班讲课,亲自设计授课。其创建的皮肤科科室成为国务院第一批授予硕士学位的教学科室,为西南乃至全国输送了一大批青年医师。他辛勤工作,其间跋山涉水,深入云南边疆,为消灭性病和防治麻风病做了大量工作。

秦作梁教授是我国现代皮肤病医学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他一生笔耕不辍,桃李满天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皮肤科青年医师,为西南乃至全国皮肤性病学研究撒下种子。薛文昌先生在《悼念吾师秦作梁教授》一文中写道:“回忆吾师执教行医数十年,循循善诱,谆谆诲人;医术精湛、济世活人。致力学问,孜孜不倦,年届古嗜、尚攻读法语。身处逆境,能泰然自若。真为吾济莘莘学子之楷模。”

蓝瑚

云南普外第一刀

【一览其人】

图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

著名外科医学专家、医学教育家蓝瑚(1915—2014),河北昌平人,法国里昂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博士学位,云南外科医学的开创者之一,原昆明医学院副院长兼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云南省科协名誉主席。

不忘初心,以从医实现报国之志

1915年,蓝瑚出生于河北省昌平县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祖父蓝枚是前清秀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民国初年任师范学校和高等小学校长。蓝瑚从小便接触到新学、国文、算术、英文等科目,潜移默化之中养成了遇事不急不躁、与人温润和善的性格,为他此后严谨行医、宽厚待人奠定了基础。

少年蓝瑚看到百姓之疾苦,深感国家之忧患,逐渐明白唯有民主与科学,才能挽救贫穷与衰弱的中国。他渴望为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做点什么,决心用学医的方式去实现科学救国。

1934年,蓝瑚考入当时北平中法大学医学预科班学习,两年后毕业并以优异成绩获得公费留学法国的资格。由此,蓝瑚开始了长达6年的异国求学之旅。他在法国里昂大学医学院读书,刻苦学习理论的同时不忘用实践提升自我,经推荐进入圣艾蒂安市立医院外科担任住院医师,在米莱教授的指导下认真工作,学到了很多临床理论和实践技能,受益匪浅。1942年,蓝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蓝瑚毕业后,因当时二战形势正紧,只得滞留法国继续工作。然而,国外优渥的工作条件并没有让蓝瑚忘记自己的初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将歇时,他毅然从巴黎启程,投身到祖国医疗事业建设与为人民服务的临床工作中。抗战胜利后,受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邀请,1947年,蓝瑚与夫人李念秀教授离开天津来到云南,在云南大学医学院任教,从此开始了在滇长达70年的行医、执教生涯。

兢兢业业,开创云南外科学之先河

20世纪40年代,云南的外科水平整体低于全国。昆明几个较大的医院外科尚无二级分科,只由一位大夫做专科。而骨科、泌尿、胸、脑等病症,则多以外伤为主,这就更显出外科的至关重要。蓝瑚曾对弟子们笑称:“我们是来创业的。”

蓝瑚先后就职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曾承担过外科学、解剖学的教学工作,为云南省外科学的开创者之一,号称“云南普外第一刀”。曾成功治愈当时国内第二例、云南首例大面积烧伤病例,为云南外科学系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在昆医大附二院任职期间,他带领团队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厘清问题所在,不断派人外出学习,努力培养专科人才,使得医院外科从无到有,由单一外科发展成多种独立外科,并带领医院外科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20余项。

蓝瑚是云南省首批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知识分子”荣誉称号的专家之一,也是云南省最早一位获国家“中华医学会资深会员”殊荣的专家。1991年,他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6年7月,91岁的蓝瑚教授荣获云南省首届“兴滇人才奖”专业技术奖,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作为云南第一批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导师,蓝瑚先后培养了39名硕士生,学生中5人担任过院长、2人担任过副院长,30余人获正高职称。在给学生上课时,他经常直接照着法文原文医书给大家讲解,兴办了多种专业技术学习班,为全省培养了数千名外科骨干,其中很多学生成为全国知名专家。作为医生,蓝瑚对病人的耐心与怜悯之心成为了解决医患关系紧张的一剂良方。在家人的眼中,他是一个仔细谨慎的人,一切为病人着想,总是对病人怀有悲悯之情。

1980年,65岁的蓝瑚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自觉地将医生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身份融合在一起,全心全意对待每一个病人,从诊断到治愈出院,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对待,凡事亲力亲为,耄耋之年仍经常参加科室及全院的会诊。

他曾说:“我回国,是因为我愿意把同胞作为我服务的对象。面对奇奇怪怪的病,你给人家治好了,人家需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帮助他好好地活下去,这就是医生的责任。”在从医、执教生涯中,蓝瑚始终仁心仁术,无数次践行着作为一名医者固守于心的道德准则。作为云南现代医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以崇高的医德与认真严谨的从业态度,感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医学学子,为云南省医疗卫生事业和医学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2014年12月2日,生命跨越了近一个世纪的蓝瑚因病在昆明逝世,享年99岁。

青年观

不惰于学 尽其一生

费丹艺 24岁

为医者妙手丹心,为师者倾囊相授——20世纪上半叶,范秉哲、秦作梁、蓝瑚为代表的一众医学前辈毅然来到云南,治病救人、开班授课,在各自所属的医学领域磨砥刻厉,将毕生精力投入到边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上,为云南现代医疗体系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们是我国现代医学开拓者,同时也是云南医学教育事业的奠基人。

范秉哲先生在结核病学的研究中不断勇攀高峰,重视医学教育,支持大量学生赴法留学;秦作梁先生将自己全部的热情投入到皮肤性病学科建设教学中,直到80岁高龄,依然活跃在讲台之上;蓝瑚先生开创了云南外科医学之先河,号称“云南普外第一刀”,兴办多种专业技术学习班,为全省培养了数千名外科骨干……他们把在外学来的先进医学知识、技术、理念付诸于实践,终身不惰于学,更用心地传授于无数后辈学子,以至宝贵的医疗经验得以传承,云南的医疗人才资源得以壮大。

代代相传、代代为之奋斗、代代以生命守护生命!如今,云南16个州市实现三甲医院全覆盖,全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资源配置逐渐转向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云南卫生健康事业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新突破。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这些医学前辈的开创与奠基,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云南医疗工作者的倾力付出与不懈努力。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费丹艺 实习生 孙悦 蒋馨

责编 吕世成

校对 罗秋旭

审核 武熙智

终审 王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养老金统一上调3%?或拉大贫富差距!北京方案出现2个重大变化

养老金统一上调3%?或拉大贫富差距!北京方案出现2个重大变化

财说得明白
2024-06-30 09:30:09
苦肉计?菲渔船在黄岩岛爆炸,强行拖走差点“坐滩”

苦肉计?菲渔船在黄岩岛爆炸,强行拖走差点“坐滩”

三叔的装备空间
2024-06-30 23:17:30
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搬迁,在新馆舍竟挖出35枚窃听器

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搬迁,在新馆舍竟挖出35枚窃听器

纵横三千年
2024-06-26 17:55:03
“亲俄”国家突然不给普京面子了

“亲俄”国家突然不给普京面子了

小新在洗手间
2024-06-28 15:02:11
黑龙江一家办升学宴,摆了34桌,来了一桌!家长怒喷:太不靠谱了

黑龙江一家办升学宴,摆了34桌,来了一桌!家长怒喷:太不靠谱了

娱乐小可爱蛙
2024-07-01 01:18:38
中医秘方揭秘:一杯乌梅水,告别失眠多梦,脾胃更健康!

中医秘方揭秘:一杯乌梅水,告别失眠多梦,脾胃更健康!

今日养生之道
2024-06-30 15:14:10
美国顶级预言家再出手!直言2024美日中命运!这个岛最先出事!

美国顶级预言家再出手!直言2024美日中命运!这个岛最先出事!

飞云如水
2024-06-09 21:53:34
2024江苏高考状元排名榜

2024江苏高考状元排名榜

亿通电子游戏
2024-06-30 18:50:47
15分大逆转!中国国青男篮史诗一战,掀翻世界第2法国,全队狂欢

15分大逆转!中国国青男篮史诗一战,掀翻世界第2法国,全队狂欢

环太平洋老正太
2024-06-30 21:36:11
女人长期被“滋润”,多数会有3种特质,一眼就能看出来

女人长期被“滋润”,多数会有3种特质,一眼就能看出来

莲子说情感
2024-06-15 10:34:01
河北邢台一女子租房期间前男友入户自杀身亡,房主起诉女子和中介!一审判了

河北邢台一女子租房期间前男友入户自杀身亡,房主起诉女子和中介!一审判了

潇湘晨报
2024-06-30 18:10:07
特朗普说出大实话,若当选,将从“先俄后中”变成“联俄抗中”

特朗普说出大实话,若当选,将从“先俄后中”变成“联俄抗中”

环球Talk
2024-06-30 23:48:33
吴艳妮技术优势完全发挥 逆转胜能力独步亚洲 去年短板变强力大招

吴艳妮技术优势完全发挥 逆转胜能力独步亚洲 去年短板变强力大招

威猛孟巍
2024-06-30 20:01:00
外媒:法国议会选举将决定欧洲未来

外媒:法国议会选举将决定欧洲未来

参考消息
2024-06-30 17:37:07
稳!索斯盖特执教以来,英格兰连续4次大赛均打进8强

稳!索斯盖特执教以来,英格兰连续4次大赛均打进8强

直播吧
2024-07-01 03:02:11
笑死了!当拥有31马赫速度后,阿根廷已经开始向我们归还国宝了!

笑死了!当拥有31马赫速度后,阿根廷已经开始向我们归还国宝了!

滑稽斑马呀
2024-06-29 17:16:11
不玩了!老鹰又又秀操作,核心+潜力股通通不要,51分先生自由了

不玩了!老鹰又又秀操作,核心+潜力股通通不要,51分先生自由了

球童无忌
2024-06-30 12:34:12
上海最新通报!多名公职人员被查

上海最新通报!多名公职人员被查

上观新闻
2024-06-29 12:10:22
我国首款!成功推出

我国首款!成功推出

户外小阿隋
2024-06-29 21:12:31
以色列突然同俄罗斯翻脸了!

以色列突然同俄罗斯翻脸了!

种花岛
2024-06-29 10:02:59
2024-07-01 03:42:44
开屏新闻客户端
开屏新闻客户端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客户端
59270文章数 3560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人类为何至今无法攻克渐冻症?

头条要闻

欧洲杯-贝皇补时绝平凯恩制胜 英格兰2-1进八强

头条要闻

欧洲杯-贝皇补时绝平凯恩制胜 英格兰2-1进八强

体育要闻

“意大利很弱”,不再是错觉了

娱乐要闻

白玉兰明星反应精彩 胡歌获奖唐嫣激动

财经要闻

A股上半年人均亏损1.2万 你亏了多少?

科技要闻

河南火箭坠落爆炸?商业航天公司回应了

汽车要闻

小鹏MONA M03 7月3日首发 15万紧凑级

态度原创

手机
艺术
本地
健康
公开课

手机要闻

鸿蒙生态再添新丁!神秘5G新机通过认证,距离发布不远了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本地新闻

冷知识:东北雪糕才是最早的网红雪糕

人类为何至今无法攻克渐冻症?

公开课

连中三元是哪三元?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