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清】庞垲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农历七月半,七夕刚过,酷暑未尽,初秋已至,正午的阳光或许还是令人挥汗如雨,但伴随着太阳西落,晚风带来的凉爽让人们纷纷走到室外,去欣赏夏末初秋的世界,此时正是中元节,人们祭拜祖先、超度亡灵、燃放河灯,是对故人的哀思也是对未来的希望。
三节合一 源远流长
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因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故又称七月半、七月望,还可称为“盂兰盆会”“瓜节”“施孤”“亡人节”等,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节日,它将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民间的鬼月鬼节习俗集于一身,绵延1500余年,传播至东亚很多国家,至今仍长盛不衰,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寄托,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与生活。
中元之日 地官赦罪
将农历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源自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传统。道教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这产生于道教的“三官”崇拜,在此后的演变中上元天官赐福,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的解释体系。人们重视中元节,期盼地官赦罪,摆脱精神负累,同时也蕴含着赐福纳祥、消灾解厄的愿景。
盂兰盆节 孝慈宽仁
道教的中元节,日期上与佛教的盂兰盆节相重。“盂兰盆”是梵文音译,意为“解救倒悬之苦”。佛家于每年七月十五举行仪式以超度历代宗亲,后逐渐形成固定法会仪式,称为盂兰盆法会、盂兰盆斋或盂兰盆供等。因其所包蕴的孝敬双亲、超度先祖、宽仁众生等道德内涵,与儒家仁爱、孝慈的价值观相通,与百姓的情感心愿相合,因此在民间广泛流传。
鬼月鬼节 普度众生
在传统民间信仰中,农历七月被视为“鬼月”。人们相信,七月初一阎王会打开鬼门将孤魂野鬼放出,而在七月十五会重新将鬼门关上。因此,在鬼月里,人们把先祖的亡灵接回家祭奠,同时照料那些没有归宿的鬼魂,满足其出行、转世的要求,并于七月十五举行仪式,恭送先祖亡灵及各式鬼魂打道回府。于是,七月十五便成为民间送鬼的日子,成为“鬼节”。
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民间的鬼月鬼节与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相互影响、逐渐融合,最终形成了中华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中元节。
流播四方 习俗百变
今日的中元节习俗,因其有道教、佛教、民间多种来源,且有千年以上的演变过程,加之我国地域辽阔、民族多样,因此,呈现出千姿百态、丰富多样的特点,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元节习俗主要有以下几种:
壹·放水灯
放水灯无疑是中元节最主要的习俗。水灯,又名河灯或荷花灯。这种灯一般以纸板或木板为底,形似荷花,其上安放灯盏或蜡烛。每年七月十五,人们在中元之夜,纷纷来到江河之畔,点燃无数水灯,任其自在漂流;甚或形成绵延数里的灯海奇景,光映粼流。人们燃放水灯,最初的目的是追祭祖先、超度亡灵。后来随时间演变,更多寄托了人们祈求平安吉祥的愿望。
贰·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人们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叁·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民间的祭祖活动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一般通过一定仪式,夜晚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送回为止。送回时,烧钱纸封包,称烧“包衣”,或者还有法事。在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中元寄哀思
灯下念故人
肆·中元普度
在我国台湾地区,每年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纸,以告慰在人间游荡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会请来僧、道诵经做法,也有人会请出佛像置于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以消弭亡魂戾气。
入选非遗 护航传承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元节(资源河灯节)和山东省的中元节习俗(莱芜中元节习俗)分别于2011年、2014年和2021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人盂兰胜会
香港潮人举行的盂兰胜会是祭祀祖先及阴曹无祀孤鬼的祭祀活动,始办于香港铜锣湾的公和堂,后来香港各地区都效法举行,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主要有佛家和道家两种仪式,但其宗旨和形式至今已融汇贯通,异曲同工。
盂兰胜会
香港的盂兰胜会规模宏大、仪俗繁杂。每年从阴历七月一日开始,人们在不同小区搭起大棚,用于放置祭品、举行祭拜仪式、演出潮剧、宣读经文等。此外还包含福物竞投、吃平安米、撒花及壮观的潮州大锣鼓游行等多种内容,热闹非凡。
资源河灯节
资源河灯节源起于资江水道的航运,由中元节而来,是祭祀先祖的一种仪式,也是对遇难河工、水手、放排工的独特悼念行为。它记录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记载着资江水道河工的生存状况,也记载了这条水道的航运史,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资源河灯节
资源河灯节的放河灯有祭祖、制灯、放灯、许愿等一系列的民俗行为,既有中元节的民俗特点,又融合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特征。如今,资源河灯已由放“敬神灯”“莲花灯”“粽子灯”发展到放“龙灯”“宫灯”等各式河灯,增添了观赏趣味,成为中元节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
莱芜中元节习俗
莱芜中元节习俗依托莱芜地区庞聚的村落共同体和世代相传的家族组织传承,以祭祀祖先为主题,以孝亲和家庭团聚为节俗特征,并在传承群体中形成独特“七月十五情结”的节日习俗,当地人也称其为“七月十五请家堂”。民众在节日当天举行“请家堂”“送家堂”“家庭聚餐”等活动,祭祖仪式核心包括“请”“供”“拜”“送”“聚”五个环节,除仪式外,还产生了如“落了香帽再烧纸”等节日禁忌。
习俗的传承群体以家族或家庭为主,具有强大的民间传承动力和深厚的传承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认知价值、社会整合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通过隆重的祭祖仪式和家庭团聚,为传承良好的家风奠定了基础。
中元节丰富多元的仪式风俗,能历千年而不衰,得以在民间传承发扬,源于其缅怀先祖、照冥拯孤、乐善好施的博爱精神,得益于其劝善惩恶、道德自律的文化价值,是中国民众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文化符号,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去认真了解和看待。
当您接到0771-12340绩效考评民意调查电话或微信调查问卷,请耐心接听和回答,客观评价钦州各项工作,为钦州点赞!
▍图文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部分内容摘自《中国传统节日》
▍图文整理:宣传和对外交流科
▍文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做公益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文旅君署名或删除,电话:0777-2839841。
(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