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画诗歌
在诗歌中
回顾党的光辉历程
在诗歌中
感悟党的丰功伟绩
在诗歌中
传承党的优良传统
在诗歌中
凝聚新时代新征程奋进的力量
郑州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事业部
重磅推出
“音画诗歌”网络党史课
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日赏析
在游击区的墙壁上
作者:栗曼晴
在游击区的墙壁上,
我看见战友们写的街头诗了。
这是用锋利的笔触,
蘸着自己的血汗写成的。
我激动地读着,
我喜悦地读着;
那真诚的语言,
那战斗的语言,
每一句都震动我的心
▲栗曼晴
作者简介:
诗人曼晴,原名栗金襄、栗曼晴,1907年出生于河北省广宗县一个贫困的农家。他很早就开始追求进步思想,尤其喜爱诗歌,早年在邢台师范学习时,就曾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上世纪30年代初,曼晴流亡平、津,开始发表诗歌,后来,与诗人王亚平等,在天津参加左联领导的中国诗歌会(总部在上海),并成为该会的发起人之一。
他们积极筹办诗刊《新诗歌》,号召诗人们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写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这一时期,曼晴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已经凸显,他认为“现实主义是一个进步的创作方法,它不逃避现实,面对现实,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他对于诗歌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关注是由来已久的。
(资料图)
创作背景
栗曼晴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曾随西北战地服务团到晋察冀边区任战地记者,后到边区文救会、文联、文协等部门从事文艺工作,1949年后历任《石家庄日报》编辑、记者、副总编、总编,石家庄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石家庄市文化局副局长。
社会影响:
《河北文学通史》一书对曼晴这样评论:“这些诗境界宏阔,立意高远,在沉实的历史纵深感和时代的穿透力中,闪着理性的光辉;在贴近和超越现实的转换中,激扬着一种高迈的浩然正气。的确,像大海一样,风涛激荡,如长城一般,鸟瞰于群山之上,这种创作态势,汇入了当时开放与深化的现实主义文学潮流,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作为诗人,曼晴并未如田间等人一样大放异彩,但正如他的好友、作家孙犁在为《曼晴诗选》写的序言中说的:“有很多读者,对于这样一位老实人,一位曾经在中国新诗歌运动中,出过大汗大力的人,一位孜孜不倦、壮心不已的文艺战士,恐怕有些陌生了吧……但是,我敢断言,我们经历的时代,不会忘记他,中国新诗歌的历史,不会忘记他的。”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郑州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事业部推出“喜迎二十大 诗歌颂党恩”——“音画诗歌”网络党史课系列融媒体作品。
该系列融媒作品共计30篇,甄选不同时期的红色经典诗作,涵盖建党初期、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新时代代表性诗作,以及部分和河南有关、歌颂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经典作品,集朗诵、音乐、文字、图片等多种方式进行多元呈现。
红色诗词不仅是诗词文学史的奇迹,更是中国革命的史诗篇章。传诵与普及红色诗词经典,对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有着历史和现实意义。
朗诵者:大锤
编辑:佳泽
统筹:刘平 岳翔 乔艳霞
部分来源:石家庄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