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周源,宜春市袁州区飞剑潭乡的一个村。一个拥有4000多人口的村,掩映在山水间,民居与山水、田园,与蓝天,构成了一幅色彩丰富的秀美乡村新画卷。
8月初,笔者驱车进入该村,沿着宽阔平坦的通村公路一路前行。宜春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驻村第一书记花雪莲介绍,如今的周源村,进村有了平坦的水泥路,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村民的山货也不愁卖不出去了,老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
以前,进入周源村的道路狭窄,路面破损严重,村里的产业结构单一,各方面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生活水平也较低。
2021年,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驻村挂点帮扶单位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的支持下,该村党支部接续奋斗,带领群众向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前行。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是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周源村共有33个村民小组,各村小组分布较为分散,通组水泥路面不宽敞,交通十分不便,严重影响村民出行以及农产品运输,阻碍当地发展。为改善进村道路环境,该村联合挂点帮扶单位积极争取项目资金400余万元,修建了一条约6公里的进村水泥道路。目前,道路部分已建成通车,全线将于近期完工。
路通业兴。路修好了,村里的农家乐、民宿及香猪、牛蛙等养殖业也正陆续发展起来。该村河背塘组村民万文华在山上进行香猪养殖。
2020年,该村致富带头人万文华将十几头香猪放进山林,以自繁自养和散养的方式进行养殖,目前香猪拥有量达300多。“猪的数量越来越多了,销路是一个问题。”万文华说。针对万文华的困境,村里正积极想办法,帮助他打开销路。万文华自己也准备申请商标注册,让周源香猪走向市场。
要实现长远发展,还必须有产业作为支撑。近年来,该村成立了顺民牧业专业合作社,依托100多亩水面,采用人放天养的方式,发展生态养殖产业。“去年投入1.8万元,购买了3万多尾鱼苗,今年村集体经济收益可达7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万小军说。
蓝天下,清风徐徐;碧水旁,花草迎风摇曳。笔者来到村民周海根家开办的民宿。走进一楼大厅,地道的农家美味和土特产香味扑鼻,不少游客正围坐在一起品尝点心、茶水。
周海根介绍,周源鸿诚农家乐不仅能住宿,还可以烧烤、垂钓,满足游客居住游玩的需求。目前,作为家庭农场型经济实体,周海根在经营农家乐的同时,还依托60多亩水面发展水经济,休闲垂钓日渐兴起;耕作了50多亩粮田,种植了100多亩蔬菜,建起了养猪场,去年出栏生猪近5000头,销售收入达900多万元。“目前,长期在农庄务工的当地人以残疾人为主,有一部分是当地的脱贫群众,每年都有固定的收入。”周海根说。
万小军告诉笔者,周源是一个合并的大村,目前正着手围绕‘十四五’规划进行村庄整体规划设计,让村庄环境更美,人民生活更美好。
审签:朱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