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南京:千年文脉活力涌动

0
分享至

  上午,漫步江宁织造博物馆的园林中,聆听数百年前丝织繁华的回声;下午,躲在特色书店,听凭文字拂去心头躁热;入夜,跳进人声鼎沸的小剧场,感受脱口秀的年轻“笑”能量……

  天气再热,这座城市都不乏沁人心脾处。六朝古都南京的魅力就在于,2500年建城史散于街角、藏于巷陌。乌衣巷、百子亭、颐和路,每一个老地名背后,都是古今故事。

  时间流转,南京文脉兴盛绵延。十竹斋重刊并成立艺术集团、原力数字团队三次入围动画界奥斯卡“安妮奖”……2011年到2021年,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62亿元增长到1063.9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从4.26%增加到6.5%,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指数、发展指数和综合指数三项指标均列全省第一。

  把文化变成新增长点,南京气度不凡。

  南京市秦淮区“万物生长 声声不息”门东花漾音乐季的一场城墙音乐会。 邵丹 聂珍香 摄

  资源活化,擦亮红色之城

  “这些天,我们追思革命先辈艰苦的战斗岁月,心灵不断受到强烈的触动和震撼,体会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近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2022届“红领巾讲解员”研学培训班结业,学员代表吴怡诺在发言中这样感慨。为期四天的研学培训后,他们将正式“上岗”,在纪念馆为观众奉上精彩讲解。

  南京红色家底丰厚,雨花台、梅园新村等160多处红色文化资源点遍布大街小巷、山野乡村。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7年来,南京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举全市之力发掘、活化党史资源,让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融入城市血脉。

  “我身外没有值钱之物,只有一副眼镜和身上的磷。我愿我的磷燃烧起来,烧掉旧世界,燃亮新乾坤……”今年4月,大型原创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转向线上,开启“云”展演。在歌唱家的动情演绎下,邓中夏、恽代英等雨花英烈“重现”舞台,与纪念馆年轻讲解员跨时空对话。

  在新时代讲好雨花英烈故事,南京创新表现手法,选择了大型交响组歌这一形式。《雨花台—信仰的力量》邀请了国内优秀艺术家团队打造,历时一年多创作完成,并先后走进江苏大剧院、国家大剧院展演。话剧《雨花台》、越剧《丁香》、文献纪录片《致未来书》、长篇小说《苍茫大地》、原创杂技剧《渡江侦察记》、现代京剧《梅园往事》……近年来,南京推出一批文艺作品,不遗余力讲好红色故事。

  在南京各中小学和高校校园,红色文化活动异彩纷呈,精神养料充分浇灌“祖国的花朵”。中山小学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做党的好孩子”红色故事专栏,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自编自导自演音乐情景剧《信仰之歌》,南京理工大学成立大学生雨花英烈精神宣讲团,南京岱山实验小学更是将雨花英烈精神品格教育作为六年级学生的校本必修课,至今已有4年。

  夏日炎炎,位于溧水区白马镇的李巷村人气依旧旺盛。陈毅暂住地旧址、李坚真居住地旧址、钟国楚居住地旧址……沿着青石板路步入李巷深处,多名抗战将领和党政领导人的生活痕迹,就藏在一间间青砖黑瓦的老屋里。抗战期间的“苏南小延安”李巷,2016年起进行升级改造,开放后人气一路攀升,先后挂牌江苏省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江苏省党史教育基地、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京北部,“大美六合旅游直通车”自去年3月首发以来,“忆抗日革命先烈”一日游项目备受游客追捧。六合红色圣地竹镇镇,近年来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以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为重点,以新四军第一派出所旧址、邓子恢旧居、新四军江北农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等景点为主线,开辟出一条红色文化教育、旅游研学品牌线路。在江北新区顶山街道,“品重柱石”精神早已落地生根。作为中国工人运动先驱王荷波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这里的南京工运纪念馆,曾诞生中共南京地区第一个党组织——浦口党小组。党史学习教育中,从驻地金汤街社区走出一支“王荷波宣讲队”,他们用生动故事和亲身感悟,将王荷波精神送到党员群众心中。

  去年,南京市联合百度地图,共同发布南京市首张红色文化资源电子地图,遍布全市的100余处红色文化资源点在方寸屏幕间一触即达,还能解锁语音讲解、游览视频等特色功能,沉浸式感受红色基因的百年传承。

  今年,我省公布2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南京有两条入选。从“信仰长存 美丽金陵”到“大江南北 绿韵红魂”,红色遗迹与人文生态、乡村振兴相映成趣,串珠成链,成为南京这座胜利之城的时代新气质。

  可触可感,古都文脉新生

  刚刚过去的周日,位于北京东路37-5号的世界文学客厅书香阵阵,《沉浸式绘本文学作品朗读》《南京城的“水”闻忆事》《苏东坡与南京的四次相逢》《孔子是如何讲解〈诗经〉的》四门课程紧锣密鼓,普通市民用整整一天时间沉浸其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南京城的文气穿古越今。公元前472年,越国在长干里筑城,即越城,南京千年文脉由此肇始。从那以后,这座城市便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李白情有独钟诵金陵、鲁迅求学南京向世界、朱自清车站离别写《背影》……走在南京城的大街小巷,随处能听到历史的回响。

  2019年10月,南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文学之都”称号,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称号的城市。从“天下文枢”到“文学之都”,南京有了全新的文化名片。那时起,这座城市以一场深入街巷的行动,让人们亲近、感受文学。

  凤凰云书坊、南大黑匣子、锦创书城……去年,南京在主城内选取13家4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空间,作为城市文学客厅,并挂牌255处“文学地标”,包括文化景点、故居纪念馆、书店文创等,初步建设了城市文学空间网络。南京还在400万份文献、200多位历史人物、600多个文学故事中,提炼编织出一张城市文学地图:集合了500多个文学地标的“探秘文都”微信小程序,让市民游客置身城市任何一处,都能查找最近的文学场所。

  读者在刚刚挂牌“世界文学之都地标网络”的书店选书。 邵丹 摄

  过去十年,南京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12个区共建有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3个。全市101个街镇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1214个村(社区)实现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南京有近900家阅读组织,每年举办各类阅读活动1.5万余场,居民综合阅读率达到96.53%,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人数超六成。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的底蕴既流淌于一书一册,也暗藏在一砖一瓦。始建于1366年的南京城墙,是现存世界最长、规模最大、真实性最好的砖石构造城市城墙。过去十年,南京先后出台《南京城墙保护条例》《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条例》,以法之名保护和利用历史文脉。

  7月底,中华门下备受瞩目的“盛世聚首——圆明园兽首特展”告一段落,但其举办地南京城墙博物馆,将永远存续。刻着不同来源和铭文的700多块墙砖,大型明代南京城全貌沙盘,百余位专家、市民、游客等不同人群的“城墙记忆”,徜徉其中,仿佛和六百多年前的匠人隔空对话。南京在城墙根下建起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墙专题博物馆,走出城墙保护与更新的新路径。

  同样临近城墙的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则呈现出不同质地。成立5年来,这里先后开办宋锦数字化保护成果展、陈之佛丝绸图案艺术展、南京云锦丝织业百年史料展等,以图片和实物尽显绫罗绸缎之美。通过对南京云锦3000份档案、藏品的大数据分析,该馆还实现了云锦大花楼木织机的数字复原与云锦织造过程的虚拟体验。

  “丝绸品类多达14种,南京更是因丝织业兴盛,我们希望以民间力量,将丝绸文化发扬光大。目前,我们已经自主培育了锦色、吉像、丝路印记、南都繁会等多个自主IP。”该馆馆长耿奇说。2020年底,该馆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是南京市首个、江苏省首批国家级的非国有博物馆。

  十年间,南京新增登记备案的博物馆25座,总数达到65座。南京市博物总馆、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博物馆之城”的城市印象愈发深入人心。

  随时可见,随处可感,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莫过于此。

  家长带着孩子在南京博物院历史馆参观。 苏阳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全民参与,共享文化盛宴

  炫酷的圆形露天舞台,一浪高过一浪的尖叫声……高温也驱不散南京的热情。7月30日,Mall Stars国际齐舞大赛江苏赛区比赛在南京弘阳广场开展,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位舞者,在舞台中央尽情演绎着齐舞的魅力。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震撼的舞蹈!”观赛的大学生小曾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在学习之余,她常去演奏会享受舒适的轻音乐,但参赛团队的一支街舞征服了她。“文化就应该是多元的,这场活动让我对文化和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

  既是千年古城,又是现代都市,在南京,优雅古朴的城市风貌和时尚潮流的文化活动交相辉映。

  余温未退的夏日傍晚,位于建邺区江东中路的稻香音乐空间门口排满了前来观赏演出的观众。从摇滚、说唱等小众音乐演出,再到脱口秀等互动节目,越来越丰富的文化活动吸引着全省乃至全国的游客,还有年轻人拖着行李箱从机场、车站直奔活动现场,只为享受几个小时的文化盛宴。

  稻香音乐空间DMO音乐街区由南京奥体中心打造,位于南京市河西新城奥体中心体育场北侧,毗邻江苏大剧院和金陵图书馆,是南京首个集装箱式潮流集聚地。今夏7月份,就有16场演出在这里开展。

  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需要丰富的文艺作品支撑。十年来,南京市着力提升精品创作,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力作,如话剧《雨花台》《枫树林》、越剧《凤凰台》《乌衣巷》、京剧《梅园往事》……十年来,南京市艺术作品在国家和省各类赛事中屡创佳绩,共获省级以上奖项162个,其中获拉蒂娜国际马戏节金奖1个,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旅部“文华大奖”等国家级奖项52个,获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省级奖项109个。

  2012年5月,话剧《蒋公的面子》在南京大学大礼堂首演,首战告捷,反响强烈。今年5月12日,是《蒋公的面子》演出十周年纪念日,这部很多人心中的好作品已经演出400多场。在官方微博的评论区中,天南海北的观众留下自己与这部话剧的故事:“身为南京小孩儿,《蒋公的面子》是话剧启蒙。”“这部剧是我们南京的骄傲。”“好想南京,好想看完话剧坐公交车回校的日子。”

  这部浸润着南京特有文气的话剧,已经陪伴这座城市走过了十年,成为了无数人的回忆。南京在2016年成为国家首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4年后成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今年又入选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工作督查激励地方名单。南京探索消费创新,形成剧目优选、C端直补、B端结算的演出领域消费新模式。

  德基美术馆坐落于寸土寸金的新街口德基广场内,自2012年开始,德基广场邀请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艺术家作品进驻,于2017年开始正式对公众开放。宋瓷展、书画展、未来游乐园……在人流量最大的市中心,德基美术馆为南京市民提供了一场接一场精彩纷呈的展览。

  在最繁华的商业购物区里开设一个2200平方米的美术馆,将文化氛围和商业气息完美融合,这是南京的气魄,也是南京擦亮“历史文化名城”招牌的决心。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南京市民的文化需求也愈发高品质、多元化。在各大艺术中心、公共广场上,群众文艺团队的文艺表演形式种类繁多,有民族舞蹈、民乐、戏剧等,不管是到了退休年纪的老年人,还是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来自大街小巷的他们自发聚集在一起,创造着百花齐放的南京城市文化。

  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分享者,真正在文化生活中当主角、唱大戏。今年6月16日,2022年江苏省“千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首场培育工作在南京启动,江苏省文化志愿服务总队组织专家志愿者走进江北新区文化馆开展现场辅导。目前,南京共有30人以上的群众文艺团队3000多支,其中星级群众文艺团队1209支,共有47支团队入选省“优秀群文团队”培育对象。

  文化之于南京,如空气,存于市民的一呼一吸,浸润在城市血脉中。文气涌动的金陵城,芳华绽放不息。

  来源:新华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新华报业网
新华报业网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官网
69136文章数 593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