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18日,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途。3月29日晚上,党中央在陕北清涧县的枣林则沟村召开会议,讨论中央机关行动问题,史称枣林则沟会议。
会上,毛主席说,党中央最安全的去向,当然是东渡黄河。但是为了牵制胡宗南的兵力,为了给全国其它战场减轻压力,他自己坚决不离开陕北。为了防止最坏的情况发生,毛主席风趣地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他提议“中央五大书记”分成两部分活动,而中央机关则要一分为三。
按照毛主席的提议,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前敌委员会,由中央书记处的3位书记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留在陕北,主持中央工作;成立中央工作委员会,由中央书记处的2位书记刘少奇、朱德以及董必武组成,刘少奇为中央工委书记,中央工委立即东渡黄河,前往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会议前一天,中央还成立了后方委员会,以叶剑英为书记,杨尚昆为副书记和后方支队司令,转移到晋绥解放区,负责中央机关的后方保障工作。
毛主席的高瞻远瞩,确实非常人可比。他的这个被付诸实施的提议,在极其危险的情势下,确保了党中央指挥中枢的不缺位,即使任何一个工作委员会在安全上出现问题,也不致影响党中央对全国的统一领导。
4月初,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工作委员会东渡黄河,经晋绥解放区来到河北,曾在多地落脚,最后到了河北平山县的西柏坡。
7月,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前敌委员会在陕北靖边县的小河村召开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总结了解放战争第一年各大战略区的战绩:陈粟率领的华东野战军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东北野战军还在积累力量。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模范——晋察冀根据地(也就是后来的华北军区)居然排名垫底。当时各战略区部队歼灭国民党军十几个师,俘虏国民党将官106人,晋察冀军区只俘虏一个,还是团长。
尤其是大同、集宁、张家口三战三败,让晋察冀军区的颜面扫地。参与指挥这三战的罗瑞卿后来说,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败仗。指挥这三战的我军最高领导人是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这两位后来的开国元帅后来忆及此三战,也是痛心疾首。
晋察冀军区吃了精兵简政的大亏。抗战胜利时,这里的正规军加地方武装有30多万人。随着国共双十协定的签订,国共双方约定同时裁军。出于对国民党军的不信任,我军各战略区基本上没裁作战部队,除了晋察冀军区。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太实在了,他的裁军力度可谓大刀阔斧。原来30多万人马,一下压缩到20万左右,其中能打的野战部队只有5万多人,连编组3个野战纵队都补不齐编制数额,大批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被精简后回家务农。
1946年3月,晋察冀军区的裁军结束。没想到,3个月后,国共战争又开始了。
1946年10月22日,在河北涞源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郭天民情绪激动地发言:“一下子裁掉这么多部队,敌人打过来不吃亏才怪。傅作义占领了张家口,也都是你聂司令员太过轻敌了。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你看见他们什么时候有和平的诚意?你这是盲目乐观!”
被郭天民严辞指责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气坏了,他一拍桌子,大喊一声:“郭天民,我撤你的职!”
郭天民就此被撤职,后调到晋冀鲁豫野战军任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当时反对裁军的,不独郭天民,还有时任冀热辽军区司令员的李运昌等高级指挥员。聂荣臻元帅后来在回忆录里曾提到这次裁军,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说:“当时太相信美国人了,觉得美国人不同意的话,南京方面不会发动战争!可是后来,美国人却站到了蒋介石一边。”
中央工作委员会到达河北后,朱德就决定去亲自调研晋察冀军区的战绩差的症结所在。他认为,裁军导致战斗力下降只是一个方面而已。
实地调研后,朱德给还在陕北的毛主席写报告说:华北部队后方太大,出征人员少。野战军号称12万人,实际能用于作战的不到7万人。其余的都在后方搞生产,各自为政。团以上机关都有自己的财产,纪律也比较混乱。如果不割去这个大尾巴,晋察冀军区部队的状况就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变。
为什么晋察冀军区会出现作战部队经商这样的现象呢?这是抗战时期遗留的问题。抗战期间,这里的部队为了生存与发展,就得自行解决生计问题。因为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八路军不能像红军时期那样打土豪、分浮财解决军饷,就只有靠生产经商。于是,晋察冀部队就开荒种地,办商店,搞多种经营,做各种生意以增收。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军的进攻,我们的部队本来就力量弱,若还要腾出精力经商赚钱,战斗力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
毛主席给朱德的回复说,朱老总,你肯定有办法,尽快将晋察冀的战斗力提上去。
于是,朱德就蹲点下去,以雷霆之力,在晋察冀军区大刀阔斧进行了治理整顿。
首先,恢复晋察冀野战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把主力集中起来打歼灭战。朱德提议,并经中央军委同意,任命杨得志为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罗瑞卿为政委,杨成武为第二政委。
在此前后的各大战略区中,西北野战军司令员为彭德怀,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为刘伯承,华东野战军司令员为陈毅,东北野战军司令员为林彪。能和这几位后来的开国元帅比肩,可见朱德对杨得志的大胆使用。此时的杨得志才36岁,是各大战略区野战军中最年轻的司令员。
选好能打胜仗的野战军主帅,对提高晋察冀军区的作战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建立晋察冀军区后勤部。朱德认为,为了适应正规战斗的需要,必须建立后勤部,建立统一的补训兵团。并统一军工生产,搞好兵站运输和财政金融等工作。经中央军委批准,决定由晋察冀军区参谋长赵尔陆兼后勤部长,军区副政委黄敬兼后勤部政委,统一领导供给、卫生、兵站、运输、交通、补充新兵、训练俘虏等工作。
这样就使晋察冀野战军脱离了后方勤务工作,只管训练与打仗两件事,从而能适应打运动战与打大歼灭战的要求。
再者,加强野战部队的训练与整顿。朱德特别注重实战的战术训练,对在平原地区如何调动敌人,如何攻城打碉堡,如何使用大炮、炸药、步兵协同动作实行攻坚等问题,均进行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指导,均切中要害。
经过朱德两个月的整顿,晋察冀军区的面貌大改,野战部队摆脱了后方的沉重负担,能集中精力作战了,战斗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经历风雨后,很快见彩虹。当年10月,晋察冀野战军在保定以北的清风店全歼国民党第3军1.7万余人,俘虏军长罗历戎,开创了晋察冀歼灭战的新纪录,对扭转华北战局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并有力地配合了东北民主联军的秋季攻势。
聂荣臻在祝捷大会上兴奋地说:这次歼敌打得很干脆,从军长到马夫没一个逃跑掉。蒋介石在北平坐镇指挥也救不了他们!
朱德也非常高兴,特为清风店大捷赋诗一首表示祝贺:“南合村中晓日斜,频呼救命望京华。为援保定三军灭,错渡滹沱九月槎。卸甲咸云归故里,离营从此不闻笳。请看塞上深秋月,朗照边区胜利花。”
20天后,朱德亲临解放石家庄的前线,指挥晋察冀野战军一举攻克了石家庄,共歼灭敌人2.4万多人,拔除了敌人在华北的一个战略要点,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为全国解放打下了基础 。石家庄战役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大城市的先例,为后来各个解放区战场进行城市攻坚作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纵观朱德在晋察冀军区的治理整顿措施,体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无愧于我党我军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的光荣称号。
朱德是十大元帅中最早入党的,1922年就是党员了,但最初在党内的地位并不高,这从他参加南昌起义时就能看出来。
南昌起义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是周恩来,委员有张国焘、李立三、叶挺、刘伯承、聂荣臻、郭沫若等,就是没有朱德。
陈毅曾回忆说,在南昌暴动的时候,几乎没人听朱德的话,大家只不过尊重他是一个老同志罢了。
南昌起义失败后,部队南下,朱德的任务就是在前面开路,工作琐碎,且非军事。朱德后来回忆说:“我从南昌出发,就走在前头,做政治工作,宣传工作,寻找粮食……和我在一起的有彭湃、恽代英、郭沫若,我们只带了两连人,有一些学生,一路宣传一路走,又是政治队,又是先遣支队,又是粮秣队。”
1927年9月,南昌起义余部在三河坝兵分两路,留下第11军25师,主力由周恩来、叶挺、贺龙、刘伯承等率领南下,直奔潮汕。
朱德率领部分兵力留守三河坝,阻击尾追而来的国民党军。
经过三天三夜的阻击,朱德所部伤亡很大,撤出三河坝时仅剩2000多人。
这时候,南下一些失散的官兵跑回来告诉朱老总,主力南下作战失败,只有1200余人进入海陆丰地区,领导人分散突围。
要和主力去会合已不可能了,这支人马何去何从成了大问题,因士气低沉、人心涣散,很多人离队了。
2000多人的三河坝队伍,走到最后只剩下800余人。
但就是这800余人,追随有坚定信念的朱德,成为了燎原的革命火种。这支队伍能保存下来,和朱德超人的军事才华是分不开的。早在辛亥革命时期,朱德就是滇军中的旅长了,身经百战,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
作为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总司令,朱德一直被毛主席称呼为老总。毛主席曾对朱德高度评价:“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作为伟大的军事家,朱德非常低调。就连他的老对手蒋介石也曾这样评价说:“朱德最大的本事,就是让你永远也看不出他的本事。”
中国有幸,有了毛主席、周恩来、朱德三大伟人之黄金组合,才一步步地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与人民的彻底解放,使中华民族巍峨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使所有的华夏儿女扬眉吐气!这样的丰功伟绩,将永远彪炳史册!(刘继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