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苏州7月30日电(通讯员甘晶菁)
为探索苏州姑苏区的城市更新发展模式,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绣”外慧中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下称“调研团队”)于2022年7月30日前往苏州博物馆,发挥调研团队来自不同专业的优势,通过实地的考察,意在研究苏州老城区即姑苏区,是如何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既保留独特记忆,又赋予其新时代独特风貌的,从而总结苏州老城区建设中“新”与“旧”共绘的经验。
事以微巧成——准备·奠基
自从敲定以苏州的城市更新模式作为研究对象之后,调研团队就查阅了大量有关城市更新这一课题的相关资料,并且针对切入角度做了大量的探讨:从什么角度探索?侧重点在何处?结合指导老师的建议,最终为探索抽象的城市记忆确定了三条线索,分别是学缘线、民俗线和文化品牌线,就学缘线这一思路,调研团队则决定依赖建筑这一实在的载体,深挖城市记忆的脉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研团队成员了解到,苏州博物馆作为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同时它也是“运河十景”这一文化品牌中的一部分。因而,团队成员认为苏州博物馆是苏州在现代化建设中以“新”为基础融入“旧”元素的一次大胆尝试,这也正是调研团队选定苏州博物馆作为实践第一站的原因。
行笃方明知——调研·体会
恰逢休息日,天气晴好。一进苏州博物馆,就见到阳光以对称性几何设计的天花板投下惊艳的光影。留足向前、左转几步的时间来消化,进入第一展厅,视线内便撞进一棵石榴树,六边形玻璃窗构成的空间层次感让团队成员不禁纷纷赞叹,“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象就此浮现。
团队成员在游览过程中发现,苏州博物馆的参观者中,既有成对的年轻朋友、也有家长携带孩子的组合。调研团队分别对不同类型的游客进行采访,询问他们为何选择了苏州博物馆作为周末游玩、旅游的去处。一位家长回答道:“苏州博物馆作为苏州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带孩子参观博物馆,能够有利于他们体会苏州的传统文化。”与此同时,一位从外地来参观博物馆的游客答道:“游览苏州博物馆就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亲自体验,苏博摆脱了博物馆一贯刻板的印象,更加有雅致的韵味,而且不显得老旧。”
调研团队队长孙悦指出:就苏州博物馆这一建筑物而言,它的建筑结构、整体风格值得我们探究,但同样不能够忽视内部设计,我们需要观察博物馆是如何在满足藏品展览需求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特色。
这正如苏州博物馆的展厅排列中所下的功夫与文章。例如“纯粹江南”展区,展览上至三山岛旧石器时代,下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藏品,通过背景、灯光等元素配合,在展柜之中通过构图再现出场景,为藏品赋予了灵动的意味。团队成员张钰表达出她的感想:“苏博的展柜中本身就是一方小小的舞台,虽然他们无声,但是藏品就在这里持续地、充满活力地讲述新故事。”
获知而后省——总结·提升
结束调研后,按照原定计划,调研团队的各个成员分别对手上现有的记录进行整合,并借助线上会议进行简要的探讨。
基于相关资料指出的苏州博物馆的石景水景设计手法,结合调研经验,调研团队在实践日志上做出总结,认为苏州博物馆是对传统的记忆做了保护,又将作为现代的部分延申出来,达到旧的保留、新旧演变与过渡及新意的焕发。
当调研团队将苏州博物馆与其他博物馆进行比较时,成员甘晶菁如此总结:“在城市的建设中,其实不乏只考虑到展览功用的博物馆,建筑全然是现代化色彩、内部场景布置也缺失独特内涵,实际上,博物馆对城市记忆保留的效果是有限的。相对而言,苏州博物馆的设计思路才是在城市记忆的真正保留下了苦功夫,在沿袭、保护中又增添新意,拒绝千篇一律的外衣,才能够使记忆深刻形象而又立体。”
通过对苏州博物馆亲身实地观察,调研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更能体验到苏州博物馆在现代意味与传统积淀平衡这一方面做出的努力,针对这一典型范例进行探讨,能够为团队形成能够普遍适用的城市更新的借鉴模式提供思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