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袁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训》,是一部经典家训,了凡先生是成功改变命运的典范,值得我们终身学习和效仿。曾国藩在读完《了凡四训》后,改号“涤生”,意思是洗涤污染,重获新生,并且将此书列为子侄必读的一本人生智慧之书。
一、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点评:人的福报从哪里来?从善言善行而来,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不积善,又怎么会得福报呢?那善言善行又从何而来呢?都是从善心而来,人只有心善,才能言善、行善。所以 说,我们的念头才是根本,才是吉凶祸福的根源。要想避祸得福,就要从改变我们的心念开始。
二、若不反躬自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点评:如果不知道反省自己,改正过错,而只知道向外去追求,纵然得到了,那也是命里本来就有的。只有命里没有得到的,那才叫做求得。如果你向外求的方法不正当,命里本来就有的还会失去。比如小偷,其实他干点别的工作,也不会比他偷来的收入少,最后还会因为偷盗落个牢狱之灾,你说冤枉不冤枉?所以古人说“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
三、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
点评:土地里不干净才会长东西,长五谷杂粮,以前的农村,都用人畜的粪便当地里的肥料,别看很脏,庄稼长得还特别好。如果地里太干净了,就会缺乏养分,就长不出东西来了。池塘里的水要是太清澈了,就不会有鱼了,因为鱼也知道趋利避害,水太清了就容易被人家捕去。所以说,干净整洁是好事,但不能过分,不能有洁癖,一点脏东西都不能忍受,那就是有毛病了。
四、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点评:如果是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那今生所得不善果报,是可以改的,通过修善积德就可以改变。但如果是现前造的罪业,并且还在继续不断地造作,那就没办法改了,恶果一定现前。
五、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
点评:《易经》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古圣先贤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占卜功能,通过数据的推演,可以预知过去未来的一些事情。但它推断的只是常数,不是变数,变数是跟着人的心境而变化的,一念善就是加,一念恶就是减,加减乘除的多了,人的命运就改了。如果说人的命运是定数,不可改变,那《易经》还怎么帮助人们趋吉避凶呢?
六、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
点评:所谓“厚德载物”,心地厚道的人,不惜损失自己的利益而去帮助别人,宁可对自己刻薄一点,也要对别人好一点,这是厚道,这种人有福,后福无量。一个人如果对待别人特别刻薄,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管别人,那这个人将来必定会有灾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