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榆林日报”
7月21日,在靖边县黄蒿界镇五合村,县畜牧服务中心干部拿着种羊鉴定证书上门给村民李楠家的“冠军羊”贴牌。
前不久,从李楠家的一只白绒山羊种公羊身上剪下的羊毛和羊绒总重4.35千克,远超全县公羊核心群1.2千克的平均产绒量。靠着出色的产绒量,李楠家的这只白绒山羊勇夺靖边县白绒山羊产绒“冠军”。作为靖边县养羊户中的佼佼者,李楠成了名副其实的“羊王”。
图源:“靖边融媒”微信公众号
在养羊户众多的靖边县,李楠家的白绒山羊如何摘得产绒“冠军”?这还得从李楠父子俩到辽宁买种羊说起。
“早就盯上辽宁的白绒山羊了。”李楠说。
位于靖边县东北部的黄蒿界镇,地广人稀。羊一直以来是最受村民们欢迎的家畜。以前村民零散养殖的羊大部分是小尾滩羊和土山羊,养殖户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羊肉,羊绒收入少之又少。
20世纪70年代,靖边县曾从辽宁选购了一批白绒山羊,其中有不少在黄蒿界镇喂养。由于气候寒冷,辽宁的白绒山羊羊毛和羊绒又长又多,是国内产绒量最高的白绒山羊良种。“绒又多又细,看着就眼馋。”李楠的父亲曾看过这种山羊,也多次和李楠说起这种山羊。
图源:“靖边融媒”微信公众号
白绒山羊羊绒被称为“软黄金”。20世纪90年代末,在靖边县畜牧部门的带动下,一场提高羊绒产量,进而增加村民收入的“羊绒革命”悄然兴起。村民们都想通过羊子的品种改良,提高产绒量,进而让腰包鼓起来。
“要养殖白绒山羊,就要引进最好的良种。”父子俩在引进白绒山羊良种上达成共识。多年来,父子俩每隔几年就到辽宁和横山选购优质种羊。
1998年,李楠的父亲到横山县购买了白绒山羊母羊,又到辽宁买回了7只种公羊,开始更换羊养殖品种,小规模养殖白绒山羊。
两年后,李楠的父亲和村里十多位养殖户,在畜牧部门负责人的带领下,再次坐上去往辽宁的列车。“我父亲最开始拿了几万元去买种羊,结果到最后总共花了34万元买回29只优质种羊。”李楠说。
从2002年开始,靖边县等不少陕北县区陆续实施封山禁牧。与小尾滩羊相比,圈养后白绒山羊需要的饲草量少,而且产出的羊绒品质更高。到2005年,李楠家的白绒山羊饲养量已经达到128只,当年他家成为全村年收入过20万元的农户,邻居们都称他为“羊专家”,跑来向他学习养“新羊”。
在培育白绒山羊优良品种上,李楠父子俩从没有松过劲。2006年,在横山县赛羊大会上,李楠父亲看中了一只白绒山羊种公羊。“由于羊主家也需要种公羊,给5万元也不卖。”李楠说。
横山赛羊大会(资料图)
从赛羊大会回来后,李楠父亲跟李楠说起这只种公羊,并一直留意着这只种公羊。过了几年,李楠又去找主家,以1.86万元价格买下了这只种公羊。“这只种公羊配种繁育的羊羔,绒质好、细度好、产量高,最多时,仅羊绒就梳了2.55千克。”李楠把这只种公羊配种繁育的母羊全部留作基础母羊。
“第六代种公羊是我花了18万元从辽宁买回来的,现在的‘冠军羊’就是第六代种公羊配种产的羊。”李楠说。
记者了解到,2017年,在靖边县首届农资展销大会上,李楠家的一只“冠军羊”卖出了7万元的高价,还得到了县政府1.6万元的奖励。
图源:“靖边融媒”微信公众号
养羊收入提高了,李楠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陕北白绒山羊品牌要发展壮大,就要建立一个陕北白绒山羊育种基地,把优质新品种山羊推广出去,走出五合村、走出黄蒿界镇,走向全省乃至全国,让更多的白绒山羊养殖户受益。
经过20多年的经验总结和品种更换,今年李楠家的山羊存栏量达到了180多只,最大种羊剪羊毛和羊绒总重4.35千克,成为全县产绒量最高的“冠军羊”,羊绒也高出市场价卖到了每千克400元左右,仅羊绒一项收入就达7万多元。李楠家的山羊每只平均价格卖到1.2万元。李楠成为年收入过百万元的养殖户,被乡亲们公认为陕北白绒山羊养殖的“行家里手”。
每逢李楠家剪羊毛,养殖户们都不约而同地到他家参观,学习白绒山羊的养殖经验。
受李楠等村民的影响,五合村已经成为陕北白绒山羊养殖区域繁育核心村之一,可以说是“户户见羊,人人养羊”,羊养殖总量达到4万余只,种羊占到20%,2020年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2.6万元,其中80%收入来自羊养殖。今年,五合村仅羊绒一项收入就可达到1280万元。
图源:“靖边融媒”微信公众号
说起全村的羊绒产业,五合村党支部书记许耀宏告诉记者:“五合村的羊绒过去是‘没法说’,现在可是‘没的说’。以前五合村养的是本地山羊品种,羊均产绒量只有一斤或者几两,现在平均产绒量可以达到2.5斤,羊绒无论是长度还是细度都发生了质的变化。”黄蒿界镇已由当年的“种羊输入地”变成“种羊输出地”,每年白绒山羊饲养量达15.8万只,向外输出种羊1万余只,种羊和羊绒收入达7000多万元。
现在,不光周边的农户跑到李楠家来买种羊,就连辽宁的农户也回过头来买他家的种羊。
从买种羊到卖种羊,李楠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成为当地当之无愧的“羊王”。
“农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种业的竞争。有了良种,才有话语权。只有把选育优良品种的技术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上,产业才有竞争力,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李楠说。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 刘雅娇 校对 强小强 责编 李治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