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新手爸妈把口吃和口齿不清搞混了,把孩子说话不清楚和口吃划上了等号,认为孩子说话口吃的原因,就是因为某个字发不准导致的。实际上口吃属于一种语言节奏障碍,发音不准则属于语音障碍。接下来我们科普一下口吃问题。
啥是口吃?
口吃是一种由心理+生理+发育局限等复杂因素产生的语言障碍。最初常见于儿童期(学龄前),成年期后表现比较顽固,主要表现为讲话节奏、强度与正常人差异较大。口吃主要有四个特征:重复(音节、词汇和短语)、表达不流利、停顿错误、尾韵拖长等。无论是儿童口吃还是成人口吃,都严重地影响了日常交流和社交表达,对个人形象的影响较大。
口吃很常见吗?
口吃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口吃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 1%,儿童发育早期的患病率约 5%,起病年龄一般为 2~7 岁,4 岁左右是发病高峰期[1]。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口吃,男女比例约为 3:1。成年人也会口吃,大部分是儿童口吃持续到成年,只有少部分会成年后出现口吃。
口吃是怎么来的?
说到口吃的原因,一直争议不断,研究领域涉及遗传、神经生理发育、家庭教育和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目前公认的口吃的原因有:
1、大脑器质性因素:如果大脑发育异常,会出现各种类型的语言障碍,其中口吃也是其中一种,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出生时的大脑意外损伤可能会成为口吃原因之一。
2、发音器官因素:根据语音病理学分析,影响语言流畅性的发音器官很多,如果呼吸肌、咽喉部、舌部、下颌出现功能异常时,也会出现明显的口吃特征。
3、大脑语言运动因素:有些儿童大脑中,负责语言处理的区域发育较差,影响了语言运动传导的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转。孩子说话口吃时,可能是失去了对发声肌肉的运动控制能力。
4、家族聚集性因素:很多语言障碍都有家族史,有的是遗传性的,有的是聚集性的,有统计数据证实,口吃具有家族聚集性的特点,直系亲属有口吃历史的孩子会有较高的发生率。
5、心理因素:儿童时期比较少见,多见于大龄儿童群体,受到突发事件刺激,或精神压力过大会导致心理发展失衡,也可能会导致口吃。
6、发育性口吃:在儿童的发育过程中,刚开始讲话时思维比较活跃,但儿童的词汇量不够,语言能力跟不上思维,可能会出现表达的障碍。
口吃可以被彻底康复吗?
目前看,只有发育性口吃(0-5岁)的康复预期是最好的,甚至不用太多的专业干预,家长注意平时的引导即可完成康复。对于其他因素导致的口吃问题,则需要谨慎对待。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没有一套专业的矫正方法,可以满足所有口吃类型的康复需求。根据口吃者的年龄、口吃特征、引起因素、家庭抚养等方面,需要介入综合性的矫正训练,比如规范的语言训练、心理疏导、呼吸训练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