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公共游泳池作为健身、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场所,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炎炎夏日,游泳池还能提供非常清凉、舒适的环境供人们消暑降温。今年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遭受了罕见的持续性高温和干旱天气,公共游泳池更成为了一票难求的目的地,很多游泳池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然而,近年来,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市场监管或者卫星监督等部门,越来越多地爆出有关公共游泳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存在安全隐患、卫生不达标等方面。特别是今年,反映这方面问题的线索和新闻,可以说此起彼伏,比如多地的儿童在游泳池感染了腺病毒;一些人在游完泳后出现了皮肤疾病;有相关部门抽样发现,游泳池的水体中尿素含量普遍超标;大部分的游泳池换水周期过长等等。
通过公开的信息显示,通过有关卫生和质检等部门的抽样数据,全国的公共游泳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排在第一位的是浊度和尿素含量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从人体的皮肤上脱落的皮屑、角质、毛发、灰尘,以及人体所分泌的汗液和尿液等。其中,很多人在泳池因觉得上厕所麻烦,从而选择在泳池内小便,这也是造成池水尿素含量偏高的重要原因。
排在第二位的问题是池水中的余氯浓度不达标。造成浓度高的原因,是使用的含氯消毒剂与水接触后所释放出来的味道,具有很强的刺激性。有些游泳池为了掩盖池水的浊度和污浊气味,选择投放较多的消毒剂,这样的游泳池人一进去后就有很呛的感觉,实际上这种方法不但不能减少池水中的杂质和尿素,反而会对人体的呼吸、消化系统和眼睛等产生强烈刺激,严重的话还会引发各种疾病。
排在第三位的是大肠菌群、细菌总数超标。这样的游泳池,一方面是没有完全按照要求及时更换新水,同时对池水的消毒做得也不到位。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原因就在于成本问题。
一个标准游泳池换一遍水,光补充进来新水的价格就高达1万多元,这里还不包括人工、电力、消毒剂的费用。因此,绝大多数的游泳池,根本做不到7天一换水,而是每天放掉一部分水,补充进很少一部分,完全循环的周期大约在一个月甚至更久。而这样做,游泳池中的水,永远都不可能是非常干净的新水。久而久之,无论是尿素,还是余氯,抑或是大肠杆菌都将会超标。
所以,如果一个公共游泳池,不能在安全和卫生方面达到相关标准,在人山人海和日积月累的杂质输入之下,其必然会成为“污物”和病菌的聚集地,人们去这样的地方哪能还有安全之感?
如果有效监管公共游泳池的水质,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仅靠监测和执法人员实地检测执法,一个泳池一个泳池跑,显然不太现实。
后续发力的关键,我想应该是在水质实时自动检测设备上下功夫,每个泳池必须要安装和稳定运行这种设备,设备检出的数据要与监管机构管理平台进行联网,将这个作为允许其开业的前置条件。
而设备检测出的水质相关数据,必须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方可允许其正常营业,否则就给予相应的处罚,情形严重甚至弄虚作假的,直接吊销执照并给予刑事处罚。这样才能有效约束从业者的行为,最大限度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