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宦游海乡,雅闻归靖蚝。”宋代文学家梅尧臣笔下的“归靖蚝”便是沙井蚝,这也是有关深圳名产最早的文献记载。以蚝闻名、因蚝而兴,有着悠久历史的宝安沙井因而被誉为“千年蚝乡”。
近日,广东财经大学“蚝有希望”三下乡团队走进沙井街道,以“经济效益”为研究方向,探访沙井蚝的前世今生,为促进蚝业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海鲜市场走访行情
蚝有希望队的成员先后走进海鲜市场、蚝产品商户,在实地走访和采访交流中,初步形成对沙井蚝的了解与认知。
“等到十一、十二月份,蚝的销量才是最大的,一车一车地拉来卖。”一位女店主边向队员介绍销量和定价,边熟练地开着蚝壳,言语中流露对这一行业的热爱与信心。一家名为“名品鲜汇”的档口老板则表示,过去旺季时一天能卖出上百斤生蚝,但是在疫情的冲击下,海鲜市场客流量大大减少,生蚝销量也不太乐观。
另一位店主肯定了海鲜市场对顾客的聚集作用,但向队员们表达了对网店发展的担忧。他提到,多数人在线上购物时,更倾向于花更多的钱去知名的连锁店购买,市场里这些较为普通的水产店,由于缺乏品牌支撑,尽管产品优质、价格实惠却竞争力不强。
蚝厂探寻加工技术
根据前期调查的基本情况,团队成员前往宝安沙井水产公司,分别参观了沙井蚝加工厂,以及人工与机械化结合作业的耗油生产流水线。
在公司有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团队成员看到不同时期沙井蚝的生产技艺。时至今日,蚝加工厂通过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实现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日产量可保持在5吨左右。
上述负责人介绍称,沙井蚝历史悠久、远近闻名,但其加工制品如蚝油,在市场上还没有形成足够的竞争力。值得肯定的是,沙井蚝企业近年来不断探索新形式、新渠道、新平台,通过授信合作、开线上网店、加入深圳零售协会等方式,助力沙井蚝焕发新活力。
立足实际建言献策
基于已经收集到的资料,队员们有针对性地制作了调查问卷,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听取群众对于沙井蚝的真实反馈。
在交流中,队员们发现,成年人们对沙井蚝的了解相对更深。“大鹏鲍沙井蚝,云岩柿子南山桃。”一位老深圳人更是对各区特产的俗语信手拈来。另一方面,青少年群体则对沙井蚝知之甚少,这也反映出沙井蚝产业在当下市场竞争中仍有空白,如果能扩大知名度,打响品牌名气,会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队员们看到了深圳传统蚝产业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得以焕发新生,也对沙井蚝业建立了较为具象化、整体化的认知。在深度访谈商户的基础上,小组成员们经反复多次探讨、分析,最终为商户和蚝工厂提供了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其中,成员们建议,要改变传统营销模式,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直播营销等,获得商户及蚝工厂经理的一致认可。
【记者】胡百卉
【通讯员】王楚怡
【作者】 胡百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