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不在了!死了!
都是他害的!”
作者:付玉梅
“是什么让你觉得干了这些烂事还可以逃脱?”
法庭上,14岁的希拉里正在向起诉她的副校长道歉,法官立马站起身拍桌,朝她大声咆哮。
不久前,她在一个网站上发布信息嘲讽了副校长,还特意标注了是个“玩笑”。
那声咆哮一下让她变成了一个穷凶极恶的罪犯。不到一分钟后,她被宣告判监三个月。
更糟糕的是,她还失去了请律师的权利。
开庭日那天,她和妈妈刚出电梯,就被工作人员拦下询问是否有请律师,得知没有后,便让她们在一份文件上签字。
对方的速度很快,她们没机会细看。事后才知道,这是一份自愿放弃律师辩护的声明。
希拉里的妈妈打了许多电话咨询,得知女儿的犯错情节如果按成年人的标准,顶多就是被判罚款50美元(约合342元人民币)或收监1天。
法官为何要对尚未成年的希拉里下此狠手?
都是为了钱。
在2003年至2008年的五年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路泽恩县的近3000名青少年,被两个法官马克·恰瓦雷拉和迈克尔·科纳汉强制送进私营监狱。
·恰瓦雷拉(前排右)和科纳汉。
每送进一个囚犯,他们就能从中捞一大笔油水......而他们制造的“少年犯”中,最年幼的仅8岁。
·案件受害者被关押(左)和释放时的近照。
时隔多年,他们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更多代价。据美媒当地时间8月18日报道,这两个法官要向近300名原告赔偿超两亿美元(约合13.7亿元人民币)罚金。
荒诞的定罪原因
和希拉里一样,很多人在还没来得及搞清任何状况时,就被“半哄半骗”地签署一份由恰瓦雷拉亲自撰写的放弃律师辩护文件。
这下,恰瓦雷拉的法庭完全变成了他自己的主场,听证会也形同虚设。
他的判案过程十分粗暴,每次审判时长只有几分钟。他不给这些少年辩护的机会,目的很明确:让他们坐牢。
许多少年被定罪的原因堪称荒诞——小额偷窃、横穿马路、旷课逃学,甚至在学校抽烟等行径都有可能被量刑。
马特在13岁那年因为不能接受父母离异,向母亲的新男友扔了一块牛排,就被带上了少年法庭。
在一分钟的听证会后,他被送进监狱关了42天。
博德纳回忆称,自己因为骂了一句脏话就被戴上手铐从家里带走。
12岁的贾斯汀因为辱骂成年人在监狱里度过了7年。
14岁的阿曼达因为在学校与同学打架,在狱中度过了5年......
这统统是拜恰瓦雷拉所赐。他这么做,都是为了背后肮脏的“生意”。
1995年,他以民主党候选人的身份竞选路泽恩县法院法官,2005年又竞选连任。自1996年起,他开始担任少年庭法官。
·恰瓦雷拉。
转折发生在2000年6月。一个名为鲍威尔的当地律师找上他,并拉拢了另一个法官科纳汉,密谋把路泽恩县少年囚犯从县政府监狱转至私营监狱。
美国私营监狱的吸金早已不是秘密。更何况,凭着职业优势,他们手上牢牢握着囚犯的“货源”,这“生意”准亏不了。
想到这,三人一拍即合,马上分好了工:鲍威尔寻找土地、申请贷款,建造私营监狱;科纳汉负责关闭现存的政府少年监狱;恰瓦雷拉确保填满私营监狱的床位。
2002年1月,成为当地首席法官的科纳汉成功掌握了法院的预算权。次年,他就以建筑物不安全为由,宣布今后不得将少年犯送至县少年监狱。
与此同时,两座由私营机构建设的少年犯看守所如火如荼地建设了起来。
这中间还发生过一个小插曲。因为州政府也需要承担少年囚犯的部分监禁费,他们要求出具县少年监狱的建筑安全许可证。
然而,科纳汉直接无视州政府的反对,强行关闭了县少年监狱。
一切就绪,该轮到恰瓦雷拉出场了。
为确保“入住率”,他动起歪心思,推出所谓的“零容忍”政策,把仅存在轻微品行问题的少年儿童从严、从重判罚。
经黑心法官之手,一个个无辜“少年犯”被送进两座私营监狱。
疯狂的“送囚”回扣
五年来,私营监狱变成了三人同流合污的“摇钱树”。
作为“送囚”的好处费,鲍威尔给两人送了260万美元(约合1780万元人民币)回扣。
被金钱蒙蔽双眼的他们变得越发疯狂。在路泽恩县,少年案件的定罪率是宾州其他地区的10倍!
并非没人注意到他们的“无法无天”,又或者说,本来应该有很多机会可以制止这场罪行。
宾州当地媒体彼时曾披露,路泽恩县付给私营少年监狱的费用是正常水平的3倍。
并且,鲍威尔监狱的收费标准远超正常标准。而科纳汉动用关系,直接绕过审计部门让租约通过,一签就是10年。
对于这些案件审判的不合理,宾州司法委员会曾收到过几次投诉,都指向恰瓦雷拉。
但这些都没有得到重视。
就连后来,有非营利性的青少年律师服务机构直接向宾州最高法院请愿,要求对这些无辜入狱的孩子进行救济,也遭拒绝。
纸终究包不住火。2009年,两个法官被指控腐败,这才引起调查。
最终,宾州检方控告恰瓦雷拉犯有敲诈勒索罪、受贿罪、洗钱罪等39项罪名。
2011年2月,法院确定39项罪名中的12项成立;同年8月,恰瓦雷拉被判28年监禁,科纳汉则被判17.5年。
那一年,恰瓦雷拉61岁,科纳汉59岁。
·恰瓦雷拉(左)和科纳汉。
这起丑闻在当时震惊全美。美联社将此案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司法丑闻之一”。负责审理此案的法官康纳表示,本案原告是“一场史诗级丑闻的悲惨受害者”。
纪录片导演罗伯特·梅也是路泽恩县的居民。在2009年此事曝光后,他一直跟踪拍摄案件的受害者们,在2014年推出纪录片《孩子换金钱》。
·纪录片海报。
罗伯特说:“我生活在这起丑闻发生的地方,我很震惊。因为我知道这些法官是很有名的法官,每个人都认为他们是很棒的人。”
就拿恰瓦雷拉来说,无论是学识还是职业背景,他此前在当地的确是受人尊敬的人物。
从他的履历来看,他于1975年在杜肯大学法学院获博士学位,任法官前有20年律师从业经验。此外,他与妻子育有三个孩子,一家人看起来幸福美满。
谁也料不到,平日里戴着眼镜、衣着得体的法官,竟是如此利欲熏心的恶魔。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他竟会对别人家的孩子下此狠手。
康纳曾听取282名原告的证词。这些人均于2003年至2008年间被恰瓦雷拉定罪判刑,其中79人在被送进青少年监狱时还不满13岁。
“他们讲述了他(恰瓦雷拉)严厉而专横的本性,他对正当程序的蔑视,他异乎寻常的鲁莽,以及他在法庭上傲慢粗鲁的行为。”康纳说道。
“他们毁了我的人生”
坏人的审判姗姗来迟,受害少年的人生却无法追回。
因为跟踪拍摄,罗伯特在纪录片中揭露了更多令人揪心的情节。这些孩子的人生轨迹不同程度地被这段牢狱之灾扭曲。
因一句脏话被扣走的博德纳,由于和罪犯住在一起,三个月后染上了大麻。
因为嘲讽副校长而入狱的希拉里,在回到学校后依然被当成罪犯看待,还受到强制监视。
幸运的是,获释后,博德纳上了军校,最后成一名厨师。希拉里熬过了中学,22岁时如愿从大学毕业。
·成年后的希拉里。
肯扎科斯基就没那么走运了。
他因为一场小车祸被关进私营少年监狱,出狱后性情大变,脾气异常暴躁。随后,他又因为斗殴被关进了州监狱。
在刑满释放后,一天夜里,他喝得酩酊大醉,和父亲发生争执。最后,他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心脏,并扣动扳机。
恰瓦雷拉庭审当天,肯扎科斯基的母亲再也无法压抑多年的痛苦,在法院外嘶吼:
“我的孩子不在了!死了!都是他害的!听听他在法庭上怎么说的——(孩子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才需要负责!”
·在法庭外控诉恰瓦雷拉的家长。
有受害者在法庭上出示了他的心理健康记录,因为童年时被关进监狱,他患上了伴随一生的创伤应激反应,甚至在被交警例行拦截查问时,都会忍不住颤抖。
有受害者在庭审中控诉道,恰瓦雷拉“毁了我的一生”。
·一个受害者在庭审时情绪崩溃。
是什么毁了这些孩子的一生?需要反思的不仅是两个作恶的法官,还有滋生罪恶的土壤——美国的私营监狱体制。
在诸多媒体看来,美国的公、私营监狱并行体制是“孩子换金钱”丑闻的根源。
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吕祥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认为:“私营监狱的营利性质注定会滋生腐败,官商勾结的乱象在美国层出不穷。为确保利润最大化,政府只能想方设法地保证入住率,于是便滥用权力,源源不断地制造囚犯。”
吕祥说,针对这些“少年犯”,有两种惯用手段:一是轻罪重判,二是无罪变有罪。“可能只是罚几十美元、教育一下的事,都会直接变成判刑,这都是为了把监狱床位填满。我过去在美国考察时发现,这样的现象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
“美国私营监狱可以说成了投资人和当地政府合谋的一门生意,尤其是在发展相对落后的一些州,其已经变成一个不断扩散的癌细胞,严重祸害司法体系。这些未经世事的青少年也由此沦为牺牲品,这绝对是美国的耻辱。”
总监制: 吕 鸿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 苏 睿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