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25日报道 《日本经济新闻》8月21日报道称,围绕防卫装备采购,日本通常采取的合同签约方式正在助长涨价。《日本经济新闻》通过采访发现,2008年度到2021年度,四种主要国产装备的单价最高涨至此前的1.5倍,不仅是零部件价格上涨,不定期合约也导致了成本上升。国际局势紧张,提高防卫开支一事正在讨论当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采购效率已成当务之急。
报道称,防卫省一向重视支持国内防卫产业,部分主力装备都由国内企业制造。虽然装备的采购数量和预算规模都会公布,但单价并不公开。防卫省在接受采访时证实,虽然性能没有显著提升,但一些长年采购的装备的价格在不断变化。
报道指出,单价上涨幅度最大的是川崎重工业等企业制造的C-2运输机。采购价从2011年度的(合同金额)每架166亿日元(约合1.2亿美元)飙升至2021年度的257亿日元。用于探测潜艇的P-1巡逻机也从签约当年(2008年度)的157亿日元涨至2021年度的243亿日元。
涨价的最大原因是不定期少量多次签约的习惯性做法。国家在每五年修订一次的《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中确定装备品采购目标,但具体合同则是根据预算、现有装备的退役时间、优先度等综合考虑后每年签订一次。
报道称,以C-2运输机为例,2011年度采购4架,之后每年0到3架不等,2021年度在初始预算和补充预算中各列入采购1架的费用,而下一年度的采购计划还无法预测。但是制造商不能减少设备,如果订单数量减少,那单价就会上涨,还可能影响国家的采购计划。
不定期采购还导致了零部件价格的上涨。大量零部件依赖进口,大阪一家经销复合零件的企业告诉记者:“由于有库存积压的风险,没办法通过一次性大批量采购以降低成本。”
报道称,大型装备品是没有定价的。日本采用的是在成本总额基础上加入一定利润的“成本计算方式”。但是即便企业的订单量出现变化,通常情况下也不会随之增减员工,整体算下来会有无利可图的情况出现。
2000年以来,三井E&S造船和大赛璐璐公司接连退出了装备品市场。一些退出企业的部门领导回忆说,订单量不断变化导致企业负担加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