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一瓢中蕴藏一方水土,
一滋一味间融溢万般情怀。
斗门又上央视啦!
8月22日,
CCTV-10科教频道《味道》栏目,
《山海拾味·珠海篇》,
聚焦三道斗门特色美食,
近半小时的节目,
让斗门美食“出圈”,
俘获了四方食客的味蕾。
虎山金巢琵琶鸭
乾务飘香泥鱼
大赤坎荔枝木叉烧
让我们跟随央视的镜头,
一起去看看吧~
栏目以传承人为线索,
探寻触摸。
首先探寻的是——
虎山金巢琵琶鸭
因其烧制出来形似琵琶
故而得名
鸭子“正骨”
“五大件”定形法宝
祖传的独家秘料
在第六代传承人黄仲仁的烹制下
鸭子红润油亮呈琵琶状
薄厚均匀
美观又引人食欲
一只正宗的琵琶鸭,
须经过20多个小时的腌制,
酱料深入到肉的每一寸肌理。
经过柴火的炙烤后,
皮脆肉嫩,
一咬下去,
还有汁水蹦出。
别具一格的琵琶鸭,
加以秘制梅果酱,
酸甜消腻、香脆入味
早已成为十里八村的乡亲们
最爱的那一口老味道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装泥鱼是国家级非遗项目
有着240多年历史
可以说是斗门的“传家宝”。
捕捉这种小小的鱼鲜
不用鱼钩、饵
需要“神器”——
手工编织鱼笼
装泥鱼传承人黄国富
集传统手工编织和捕鱼技艺于一身;
虽年近花甲,
依旧娴熟地穿行于滩涂之上,
进退自如,脚下生风
通过“看”“放”“等”“收”四个步骤
等着机灵敏捷的泥鱼自投罗网
不过要品尝泥鱼的美味
还得厨师赖学良大展身手
乾务飘香泥鱼是他的拿手好菜
泥鱼自身的鲜香
加上味道独特的秘制酱料
在热油的催化下
香气四溢
除了香煎
水煮、蒸制、油焖......
泥鱼还有多种做法
是斗门人离不开的家乡味道
藏在斗门镇大赤坎村的
大赤坎荔枝木叉烧
馥郁咸香,味道诱人
吸引着八方食客
络绎不绝地前来一饱口福
第四代传承人赵志文,
依然沿用着最传统的制作方法
炉火慢烤
火焰升腾,猪肉入炉
大盖一落,暗香升腾
经荔枝果木烧出来的大赤坎叉烧,
带有独特木熏香。
夹起一口肥瘦相间的叉烧肉,
蘸取特制酱汁,
入口肥而不腻,
咸中带甜,
令人回味无穷。
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
在长期的创造、继承和发扬过程中,
逐渐成为斗门的宝贵财富。
三道特色菜,来头不简单!装泥鱼于2011年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虎山金巢琵琶鸭的制作技艺——传统明炉手法以及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则被珠海市非物质物化遗产名录收录其中。
据了解,《味道》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精心打造的大型美食文化类系列节目,内容围绕中国及世界各地的美食、及美食背后的风俗文化开展。本次选取的三道美食,反映了斗门当地的风土人情,将斗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彩魅力,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每道特色美味,
均饱含着浓浓的邻里乡情,
斗门文化正以味觉的形式,
持续弘扬和传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