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诒丨作者
李拓丨编辑
果壳硬科技丨策划
缴费三千、培训两天、盖章认证、年薪百万……这是华南某技术转化协会给自家“技术经理人培训班”画的大饼[1]。
技术经理人——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里收录的新职业。简单来说,他们的工作是为科学家提供“一条龙服务”,把技术成果“变现”。
但一位资深技术经理人告诉果壳硬科技,这项工作很难“培训上岗”。
“就算你花一万多元报四次班,依然做不出一个项目。”该技术经理人早在2017年就参加过类似的培训班,但所获甚微。
技术经理人,这个应科创事业而生的新职业,本就不是几场讲座、几天课程能培养出的。
科技创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技术经理人?
技术的搬运工
技术经理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欧美国家,这一群体已是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角色。
《财经》杂志数据显示,我国只有10%~30%的前沿科技成果已应用于实际生产,而发达国家这一指标在60%~70%之间[2]。其中,美国的总体科技成果转化率更高达80%。
美国怎么做到的?技术经理人就是关键。
1980年之前,联邦政府作为美国科研项目最大的出资人,手里握着近28000项专利。但因缺乏推广手段,加之审批程序复杂,只有5%的专利得到转化[3]。
转折发生在1980年。伯奇·拜赫(Birch Bayh)和罗伯特·杜尔(Robert Dole)两名议员提出的《拜杜法案》被国会通过,给联邦持有的专利开了条商业化的口子。
简单来说,《拜杜法案》把科研成果的归属权从国有转变为研究机构所有,允许社会资本投资科学研究,并通过科技中介组织推动科研成果向企业及其他市场机构转化。
这个科技中介组织,就是技术经理人。
1974年美国成立了一个美国大学专利管理人协会(SUPA),该协会主要职能就是组织会议、路演和宣传,帮助大学制订成果转化的策略,向公司兜售专利。《拜杜法案》颁布后,该协会改名美国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AUTM),直至今天还活跃在资本市场,模式非常成功。
那中国呢?
上世纪90年代,国内曾一度出现“技术经纪人”和“技术经纪机构”的概念。彼时囿于硬科技创新未成风气、创业大军纷纷盯上互联网,技术经纪人很快销声匿迹。
近几年,在技术迭代、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等因素的作用下,以新能源、半导体、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为代表的硬科技创业如火如荼,融资额一起高过一起。
但硬科技项目技术路线多、任职门槛高,VC转型投资硬科技时处处掣肘,技术经理人在这样的投资困境下应运而生。
2017年12月,教育部举办首期全国高校高级技术经理人培训班,系官方首次提及“技术经理人”的概念。技术经纪人换了个“马甲”登台亮相。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副总裁吴旭晨告诉果壳硬科技,技术经理人向上与学校和研究机构对接,寻找具有商业化潜力的技术、专利,向下要为这些成果找到资本,支持这些成果商业化。
这些科技成果有时候晦涩难懂,技术经理人还要给它们包装,让非专业领域的投资人也能理解这些技术的商业价值。
杨晓非则认为,一个高水平的技术经理人,应该全程参与科学家创业。
“技术经理人在早期要挖掘科学家的创意,在形成具体的技术后,指导科学家经营公司,把技术变成产品。”杨晓非表示,作为项目的共创者,技术经理人可以深度参与公司经营成为公司的管理者,也可以在合适的时机抽身而退,寻找新的成果转化项目。
科学家是科技创业的主力军,各个技术经理人的项目来源无不出自于此,但高校此前已有成果转化办,为什么还需要技术经理人呢?
培养困难,警惕速成
因为成果转化办的市场化程度受限。
《高教探索》杂志2021年刊文提出,我国的高校成果转化办存在机构职能定位不清晰;人员配备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市场参与度不高三个问题[4]。
尤其是市场参与度方面。该文章指出,成果转化办属于高校的管理部门,市场化程度过低,限制了其介入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这也怪不得成果转化办,因为它们的“事权”范围有限。杨晓非告诉果壳硬科技,成果转化办作为高校的行政部门,很难直接参与技术的商业化。
而技术经理人,恰恰是科技成果转化最需要的“市场化手段”。
高校技术经理人需要市场化招聘,否则很难聘请到既专业、又有经验的技术经理人。杨晓非告诉果壳硬科技,“技术经理人需要具备多重素质。”
首先是技术思维。技术经理人多为理工科专业出身,或者有目标技术的从业经历。他们对技术和产业足够了解,能初步判断技术的商业化前景和技术路线的优劣。
其次是创投思维。技术经理人还了解一级市场行情和运作模式,知道怎么给项目估值、如何跟项目方和投资方沟通,甚至直接从商业角度为创业公司提供指导。
第三是政策思维。技术经理人的工作不止是把技术“兜售”给投资机构,硬科技创业涉及买地、建厂、环评问题,这些环节需要复杂的政府手续,技术经理人往往也要出谋划策。
得益于技术经理人的这些特性,他们与一级市场的项目方、投资方甚至政府部门都可以形成互补关系。
技术经理人虽好,但招聘和培养十分困难。
一方面,国内从事成果转化的技术经理人太少。
果壳硬科技随机访问发现,即使是不少一线的投资人,也对技术经理人了解甚少,甚至有不少VC的投资经理和FA的项目经理,会亲自上阵,承担部分技术经理人的工作。这从侧面反映出目前从业的技术经理人总数不多。
“虽然具体数据不好说,不过中国的技术经理人缺口一定很大。”吴旭晨表示,这主要基于两个判断:
一是中国成果转化业态还不成熟。目前中国科技创业远未见顶,大量技术成果等待转化,行业未来对技术经理人的需求还会不断提高。
二是技术经理人的从业门槛使然。技术经理人只能胜任本领域的成果转化工作,硬科技投资的每一个细分领域都需要相应的技术经理人。
另一方面,国内还没有培养技术经理人的经验。
技术经理人最重要的是专业背景,这部分能力主要由高等教育承担。此外,技术经理人还需要有商业、法律知识和商务谈判能力。“一般的理工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很难兼备这几种能力。”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季浩泽告诉果壳硬科技。
此外,技术经理人还需要有丰富的人脉资源,无论是帮学校对接合适的投资机构,还是受机构委托找到符合要求的专利都有赖于此,但人脉资源无法通过学习获得。
杨晓非则认为,技术经理人很难直接培养。
“他们需要通过实践达到一定高度,比如实操一个项目,跑通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了解关键环节,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技术经理人。”他表示,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有100多个会员单位,其中优秀的技术经理人多来自高校的重点实验室、投资机构和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据了解,目前仅北京就有10多家机构开办了技术经理人培训班。若是放诸全国,滚动开班下少说也有上万“技术经理人”结业。
但是这些培训没有抓住技术经理人所缺乏的关键能力。在三五天的课程中,“准技术经理人”们很难学到实操经验。若任由各地批量“制造”技术经理人,很有可能会导致该职业泛化,最终与地产中介无异。
擦亮“人类群星”
这是硬科技创业最好的时代。
越来越多高学历创业者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5],VC也愿为其“三股茅庐”,争夺种子轮投资份额[6]。人、技术、资本待价而沽,只欠技术经理人牵线搭桥。
在庞大的“供”和“需”之间,技术经理人因身段灵活、适应市场,将成为加速成果转化、帮助科学家经营公司的重要角色。
科创时代,注定会有一个又一个科学家成为“闪耀的群星”,我们期待未来会有更多技术经理人,为全社会擦亮这些“星星”。
References:
[1] 【技术经理人培训班】带你走近这个“百万年薪”的新兴职业 2018.11.08 https://mp.weixin.qq.com/s/VzLwlD_K9HRkItg8W5TdIA
[2]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30%,到底难在哪里?2022.6.17 https://mp.weixin.qq.com/s/KrEBQcvju-TXmIbeT0r8-Q
[3] TECHNOLOGY TRANSFER Administration of the Bayh-Dole Act by Research Universities https://www.gao.gov/assets/rced-98-126.pdf
[4] 徐明波,荀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定位、职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美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对比分析[J].高教探索,2021(11):34-42.
[5] 626个样本调研:社会企业待解问题多,亟须资金和政策支持 2021.12.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635738
[6] 罕见一幕来了:中国VC排队抢教授 2021.8.25 https://mp.weixin.qq.com/s/K_9bwnGnlV0An1aSZbqAkw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