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探日卫星“羲和号”终于出成果了,而且不出则已,一出惊人,连创了5个全球第一,取得了丰硕的观测数据,而且中国已经无私地宣布,这些数据将全球共享,供各国科学家们研究,让人类获得更多的宇宙空间知识。
羲和号的5个全球第一究竟是什么,到底有多牛呢?
羲和号是专门观察太阳的卫星,去年10月14日发射升空,来到了一条极为特殊的轨道——太阳同步轨道。这条轨道有多特殊呢?我们地球是东西向自转,绝大多数卫星也是在东西向,或是呈一定角度的轨道上运行;而太阳同步轨道,是与赤道近乎垂直的倾角约98度的轨道,需要穿过南北极,卫星在这里不会被地球阴影遮挡,能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观察太阳。
世界各国很少向太阳同步轨道发射卫星,毕竟在地球上就能看到太阳,费那么大劲花那么多钱发射卫星到太空干嘛。但地球上一天只有12个小时左右能看到太阳,而且还要受天气和大气层的影响,要想精细化地研究太阳,揭开太阳的奥秘,就必须到不受任何影响的太空去观察,这就是羲和号之所以要上太空,而且要发射到太阳同步轨道的原因。
而要观察太阳,揭示太阳炙热明亮光球下的秘密,拿着一般的相机拍显然没什么意义,这就要说到羲和号最重要的科学仪器了——太阳Hα成像光谱仪,或者可以叫太阳空间望远镜,它可以把太阳的其它光线滤掉,只在H-α发射谱线上观测。
H-α是氢的一条可见红色发射谱线,空气中波长为656.28纳米,真空中为656.46纳米,是氢被电离时电子从n3能阶转移到n2能阶时发射出来的,通过观测H-α谱线,就能发现太阳大气中各种特征,包括日珥和色球层。另外,由于氢是星云的主要成分,H-α很容易自吸收而饱和,通过观察H-α也能确定宇宙中星云的形状和范围。
此前国际上还没有太空H-α太阳成像,因此羲和号的太阳空间Hα成像光谱仪是世界上第一个在轨运行应用,第一次获得太阳Hα波段光谱扫描成像,第一次在轨获取太阳Hα谱线、SiΙ谱线和FeΙ谱线的精细结构等,3个全球第一。
更牛的是,Hα成像光谱仪的分辨率达到了惊人的0.0024纳米,并且是对太阳表面光球层和色球层的不同高度进行扫描,这就相当于是对太阳进行高分辨率的三维CT扫描,每一张图像上都有近1600万个点的信息,可以说是对太阳进行精细入微的全方位解剖。通过这些精细结构,可以反演出高精度的全日面色球和光球多普勒速度场,详细记录太阳大气中的活动供科学家们研究。
而为了让羲和号能完成这些牛逼的工作,研究人员还研发了一个全球首创的技术,在国际上第一次实现了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卫星平台技术的在轨性能验证及工程应用。简单来说,这项技术就是动静分离,利用大带宽、超高精度的磁悬浮作动器,把卫星的平台舱和高精度测量部件所在的载荷舱进行物理隔离,连供电都采用了无线模式,最大限度地避免平台舱微振动对“相机”的骚扰,让相机达到了指向精度10-4°、稳定度10-5°/s量级的“双超”指标,估计应该算是国内最牛的“云台”了吧。
第五个世界第一,是国际上首次采用在轨原子鉴频原理,通过羲和号搭载的原子鉴频太阳测速导航仪,实时测定太阳光的频率变化来获取卫星相对太阳的视向速度。这是因为卫星在太空高速移动,太阳光到达卫星会产生频移,频移大小和卫星相对太阳的视向速度成正比,测出太阳光的频率变化,就能算出卫星相对太阳的视向速度。
这就像一辆汽车鸣着喇叭向你冲来,你听到喇叭声越来越高,经过你后又越来越低,你的耳朵也就只能这样了,但通过仪器,却可以测量声音的频率变化,来精确算出汽车的速度——想起什么没有?没有想起?你超速的时候就会想起了,雷达测速也是这个原理,只是用的是雷达波。羲和号的导航仪测量的则是光的频率变化,测速精度超过了2米/秒,这为未来的太空导航提供了一种新的测量技术手段。
目前羲和号已累计传回了50Tbit的原始数据,生成了约300Tbit的科学数据,相信不久后就能看到这方面的研究,揭开太阳光球下一个又一个的奥秘。只有越来越多地了解太阳脾性,我们才能在这个星球上活得安心,毕竟这么大个火球老放在身边,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