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洪承惠力作《成昆铁路纪实》感叹
作者:张恒志
原铁道兵一师老战友洪承惠的宏篇巨著《成昆铁路纪实》(以下简称纪实)终于问世了。这是成昆铁路建设者期待已久的盛事,可喜可贺!
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这部分为上下两册的《纪实》,设计精美,装潢讲究,封面题字苍劲有力,极显功底,没曾想到出自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大姐陈祖芳之手。封面封底的介绍文字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具有震撼力。画面选用具有时代感、代表性的照片,与封面设计浑然一体。洪大哥还别出心裁,独具匠心,不仅出书,还精心设计了两枚金光闪闪的纪念章,展示了铁道兵的多种元素,也是不可多得,极具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
我读书一般分为三步曲:即粗读、细读、精读。我这次对《纪实》也是如此。收到书后,先粗略地翻阅了一遍,当然对“自序”、“后记”是精读,反复看了好几遍,觉得是整篇著作的灵魂和核心。我这个人的历史知识,理论修养,文学素质比较差,对理论性、文学性的作品不太钟情,而对纪实文学、人物传记、重要史料比较偏爱。目前对《纪实》还处于粗读阶段,但有一些发自内心的感叹要抒发。
感叹之一,洪大哥以花甲之年,立雄心壮志,为成昆铁路著书立说,难能可贵。
洪大哥2004年退休后,就下决心,“余生只为一件事”,写好《成昆铁路大会战》。其决心、抱负、勇气、毅力、才华令人肃然起敬。为了实现这个夙愿,他走南闯北,车马劳顿;他慷慨解囊,竭尽所能;他虚心好学,不耻下问;他挑灯夜战,奋笔疾书。
“人各有志”。退休后,有人吃喝玩乐,欢度余生;有人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有人热衷旅游,饱览大好河山,这些都无可厚非。也许洪大哥不是最具先决条件撰写成昆铁路大会战的人,但却是最终实现梦想、目标的人。《纪实》披露史实,缅怀领袖,悼念战友,启迪后人,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是进行“四史”教育的生动教材,是弘扬正能量,传承红色基因的实际行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原型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这样说过,“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在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后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洪大哥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感叹之二,作品全景式、全过程、全方位地展现了成昆铁路建设的全貌,填补了铁路纪实文学的空白,堪称纪实性文学精品。
成昆铁路建筑里程1083公里,工程之浩大,条件之恶劣,修建之艰难,举世无双。参加大会战的30余万军民,经过六年浴血奋战,献出了2500多名鲜活宝贵的生命,终于把一些外国专家预言不可建成的成昆铁路建成通车了。这是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壮举、丰碑,被联合国誉为人类20世纪创造的三项伟大杰作之一。因此,1974年中国政府决定把成昆铁路象牙雕刻作为两件礼品之一赠送给联合国总部陈列,就是名至实归。
1997年4月,我随湖北省经贸培训考察团赴美国,在联合国大厦展厅亲眼看到了这件展品,在牙雕前久久伫立,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遗憾的是,展厅内光线较暗,我没在展品前留影。后来,从维护保护大象野生动物的国际规则出发,中国政府主动撤出了这个展品,但它在中国和世界人民心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1985年春天,中国举行首届国家科技进步奖评选工作,成昆铁路力压群芳,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大奖,是众望所归。成昆铁路建成半个多世纪以来,有不少文学作品介绍它,赞美它,讴歌它,但大多是一个时段,一个侧面,一个团队,没有全景式地展现。
这次《纪实》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从决策过程,工程实施,兵力部署,后勤保障等方方面面;从勘测,设计,施工,协调,会战,通车全过程;从决策者,指挥者,参与者及各式人物,都尽可能全方位展现。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成昆铁路之所以能修成,除了有毛主席、周总理这样的伟人亲自决策谋划,还因为有一批身经百战、久经沙场的领军人物直接指挥。在作者的笔下,毛主席“三线建设不搞好,睡不好觉”的紧迫感;周总理为攻坚克难,确保工期采取的果断措施跃然纸上。吕正操,郭维城,彭敏,何辉燕等老前辈的大将风度,超常能力,卓越贡献描写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用作者的话说,“数十万筑路大军用血汗搅拌了成昆铁路的混凝土”,“是烈士们用身躯举起了千里钢铁大道”。铁道兵是成昆铁路建设的主力军,成昆铁路建成是“三荣”思想的凯歌。会战中,各级指挥员,战士,职工,民工,科研人员,医务人员,文艺工作者等,在书中都有浓墨重彩的描写,杨连第连,戴荣芳,胡清碧,王福等英模集体和个人都有精彩的特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纪实》是成昆铁路军民大会战、铁道兵大决战的历史画卷,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谱”。
感叹之三,《纪实》突出了尊重科学,重用人才,勇于创新的首创精神。
在人们长期的印象中,成昆铁路是血肉之躯筑起的钢铁大道,是艰苦奋斗的丰硕成果,但对这条山区铁路的技术含量却知之甚少。这次作者首次披露,成昆铁路的技术进步成果占了全国铁路的70-80%。有些项目达到或超过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为此作者专门增设了一章共12节,用100多页的篇幅,来叙述成昆铁路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施工方法,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向科技要速度、质量、安全的新理念,让人为之一振,耳目一新。
作者是1962年入伍的预科大学生,当过后勤战线的战士,班长,干事,虽然参加了成昆线建设的全过程,但毕竟资历有限,岗位局限,对施工生产第一线的了解有限。作者用大量篇幅描述施工组织,科技攻关,该需要用多少时间和精力去接触新领域,充实新知识,钻研新概念,要走访多少单位和专家,要查阅多少书籍和资料,作为一个古稀之年的外行,是多么难得,多么可贵,多么可敬!
1986年5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原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总工程师谭葆宪作为成昆线的代表登台领取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的奖杯和奖状,有七个参加会战的单位和多名个人获奖,其中有原铁一师和原一师师长罗有志,我们作为一师的一员感到特别自豪。
洪大哥在“自序”中对“成昆精神”作了概括提炼,非常深刻精辟。我认为这个精神体现在作品创作中,洪大哥是用“成昆精神”来写“成昆铁路”的,因而作品闪耀着成昆精神的光芒。
洪承惠这位古稀之年的铁道兵老战士和夫人,历时十六载,含辛茹苦,自掏巨资,创作出版《纪实》究竟为了什么?是名利吗?显然不是,他退休时已是正处级领导,书成后,他多方赠书,还贴邮资,不计报酬。这位老共产党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就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使命就是传承红色基因,让战斗历程、光辉业绩,广为传播,启迪后人;让革命精神,光荣传统,承前启后,发扬光大,他的高风亮节让我们这些战友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我是1968年入伍的铁道兵,一入伍就分到二团,参加援越抗美,没有参加过成昆铁路建设。回国后,虽然也通过不同途径,耳闻目睹了一些,毕竟是支零破碎,残缺不齐。这次通过粗读洪大哥的巨著,对成昆铁路建设的全过程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从中吸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对于焕发精神,度好余生,受益匪浅。
我和洪大哥在师机关就相识,当时我在政治部秘书科,但单独接触比较少。只知他是从上海入伍,一入伍就写了一篇好报道,调到后勤部政治处后,他工作勤奋,才貌双全,获取了医院护士,原师宣传队员罗忠碧的芳心。
▲洪承惠和夫人罗忠碧。
洪大哥多才多艺,兴趣广泛,特别是乒乓球打得好,攻守兼备,技术全面,我和很多人都是他的手下败将。这次获赠他的书籍后,对他的人品、风采更加敬佩。对洪大哥的力作目前仍属粗读,感想难免肤浅、粗糙、片面,今后的日子里还将深入研读,或许又有新的感知。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但愿洪大哥永远保持朝气、活力和进取心,在今后的岁月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2022年8月30日于武汉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