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亚历史上,唐王朝和阿拉伯阿拔斯王朝之间,爆发了一场无可避免的大战,“怛逻斯之战”。
唐军两万加一万葛逻禄仆从军,面对十五万阿拉伯军,虽然兵力悬殊,但高仙芝怡然不惧,沉着应战,指挥若定。战争的前五天,三万唐军爆发了惊人的战斗力,十余万阿拉伯军被打的溃不成军,高仙芝似乎可以创造一个以少胜多的神话。但是在第五日的傍晚,葛逻禄仆从军被策反,从唐军背后捅刀子,高仙芝始料不及,两万唐军也迅速崩溃,纷纷倒在阿拉伯铁骑之下。不过失败的高仙芝并没有被处死,他被调离了职务,但并没有被剥夺官位,仍活跃在其他地方。
高仙芝被问罪处刑是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他作为讨伐军的副将,面对洛阳落入敌手这样的重大失利,却满不在乎地退到了潼关,这引起了玄宗的震怒。对于玄宗来说,怛逻斯战役的失利并非什么大不了的事件,毕竟恒罗斯遥不可及,而潼关就不一样了。
怛逻斯之战以后,驻留西域的唐军士气很高。753年,封常清取代高仙芝进行指挥,唐军夺取了大勃律,就是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此地是吐蕃从帕米尔高原进军中亚的桥头堡,唐军取得了赫赫战果。其后唐朝之所以不得不退出中亚,是由于安史之乱爆发,无法继续维持对西域的经营,更因为在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变成了一个小中华王朝。本土尚难以自保,已经完全看不见曾有过的大唐帝国雄姿了。
如果说怛逻斯之战是划分天下的决定性战役的话,那么作为胜利者的大食为什么没有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军中华核心圈推行伊斯兰化呢?实际上,大食当时毫无余力推进此事。大食在怛逻斯之战中取得胜利,只是因为原来依附于唐朝的葛逻禄倒戈大食而已。
在我看来,决定中亚大局的,应该是在8世纪末,爆发于回鹘和吐蕃之间的北庭争夺战。
吐蕃帝国和回鹘帝国分别位于唐帝国的南北两侧,在安史之乱结束以后的763年,唐王朝无力经营西域,于是吐蕃和回鹘围绕北庭发生冲突。吐蕃在一个世纪前征服吐谷浑、占领青海地区以来,经常把与唐朝的边境摩擦当作扩大领土的契机。乘着唐朝因安史之乱而陷入混乱的绝好机会,吐蕃占领了河西、陇右地区,而且在763年十月,还一度占领了唐都长安,发展到了扶植傀儡政权的地步。
与此几乎同时,唐朝镇压安史之乱最大的功臣仆固怀恩,因为出身九姓铁勒的仆骨部,加之自己的女儿是回鹘牟羽可汗的王妃,而被唐朝怀疑有谋反的嫌疑。进退两难的仆固怀恩,终于与回鹘、吐蕃、吐谷浑、党项等携起手来,进行叛乱。然而这次叛乱在仆固怀恩病死以后,因吐蕃与回鹘的翻脸而宣告终结。回鹘与吐蕃决裂,再次靠拢唐朝并与唐朝联手大破吐蕃军队,从而形成了双雄对峙的局面。在此以后,回鹘与吐蕃成为仇敌,形成唐、吐蕃、回鹘三足鼎立的局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