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养育课
“以自然为师,与自然为善。”本期自然养育课特别邀请重庆清华中学生物教研组长王宇老师设计自然课程, 提供一份“家庭养育自然教育指南”,引导家长培养拥有自然力的孩子,普及自然教育,推动生态保护。
专家档案
王宇:重庆清华中学生物教研组长,重庆市“新时代好老师”、重庆市高中生物学科名师、重庆市优秀班主任、重庆市优秀雏鹰计划指导教师、巴南区王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热爱生物教育事业,长期指导学生开展野外科考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行走山水间、笔记大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用实际行动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带着孩子去探索
1. 认识水黾身体的结构。
2. 了解水黾浮水的原因。
3. 观察水黾运动的过程。
带着孩子去思考
孩子提问
水黾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王宇老师回答
水黾是半翅目昆虫,喜欢生活在静水面或者比较平缓的河流水面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小型水生昆虫,也叫水蜘蛛、水母鸡、水蚊子等。水黾之所以能够浮在水面,与其腿部特殊的微纳米结构密切相关。
在高倍显微镜下,我们可以发现水黾腿部上有数千根按同一方向排列的油质刚毛,从而形成微纳米结构,让水黾在水面自由行走,完全不怕水把腿部打湿,也不用担心溺水。而且,它还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在水上弹射前进。水黾的腿能排开 300 倍于其身体体积的水量,这就是这种昆虫非凡浮力的原因。
水黾的一条长腿能在水面上支撑起15倍于身体的重量而不会沉没。它以极快的速度在水面上滑行以捕捉猎物。在水面上,它每秒钟可滑行 100 倍于身体长度的距离,这相当于一位身高 1.8 米的人以每小时 400 英里的速度游泳。
带着孩子去观察
观察水黾三对足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带着孩子去总结
自然笔记:
1. 用纸和笔画出水黾的形态结构。
2. 观察水黾在捕食过程中足和刺吸式口器的作用。
3. 不同水体里的水黾形态结构有差异吗?
带着孩子去制作
用铁丝和火柴来做一只“水黾”
准备材料:
火柴、细铁丝、蜡烛、铁勺。
制作方法:
1. 用一根火柴棒做水黾的头和躯体,火柴头是头部;
2. 在火柴棒上用铁丝缠成水黾的六条腿;
3. 剪下一小节蜡烛置于铁勺上,用火烤化成蜡油;
4. 把“火柴水黾”的“脚”裹上蜡油;
5 . 最后把“火柴水黾”放在水里,发现它不会沉下去。
文: 王宇 本文选自《新家长报》1049-1050期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新家长报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新家长报。本公众号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新家长报联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