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工部像
后人说杜甫诗之所以能泣鬼神而夺造化者,是得江山之助,尽天地之变,有一定道理。早年在长安的生活给杜甫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所以,杜诗中也保留了大量的长安迹象。
长安杜公祠
杜甫,字子美,祖籍京兆(即今陕西长安),出生于河南巩县。由于杜甫对长安有认同感,他在诗文中经常自称为“杜陵诸生”或“长安布衣”。他曾在长安求田问舍,“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杜甫在世时,曾一度居住在长安城南少陵塬畔,所以也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一舞剑器动四方
大历二年(公元767年),诗人杜甫流离到夔州时偶然观看了李十二娘的剑器舞,从她剑法所爆发出雷霆万钧的气势中,就感觉非民间艺人可比,仔细询问才知道,她是梨园公孙大娘的传人。
公孙大娘是开元年间宜春梨园中的舞女,当时她的剑器舞独步京城。杜甫在少年时,曾有幸亲眼观看了公孙大娘的剑器舞。那时公孙大娘玉貌锦衣,宛如仙子,而她的剑器舞更是酣畅淋漓,矫若惊龙,势若浮云。四面如山的观众面对眼前的刀光剑影,无不感到惊奇。
据说,唐代草书圣人张旭的书法就是在观看了公孙大娘的西河剑器舞以后,才突飞猛进,有了行云流水般的作品。
杜甫在观看完李十二娘的剑器舞后,说真乃“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谁能想到这“一舞剑器动四方”的梨园绝技能散落到民间?面对昨日的辉煌与眼前的萧条,杜甫与李十二娘都深有同感。50年前的公孙娘子年轻美丽,又生逢盛世,而50年后的现在,白首诗人与半老伎人相对无言,他们一起为“梨园弟子散如烟”而感叹不已。
诗迹遍长安
杜甫在长安生活了十余年,足迹遍及关中各地,所到之处多留诗记行。曲江、乐游原、慈恩寺等处留下他借景生情之作;九成宫、玉华宫、大明宫等地留下了他感时伤事之言;桥陵、昭陵等地多咏怀言志之诗。即使他离开了关中,长安也是他最为牵挂的地方。长安让他感到辛酸屈辱,因为他早年的奋斗历程在此。同时长安也是他的希望所在,不管漂泊到哪里,他始终对长安怀有一颗“月是故乡明”式的乡情。不管经历多少艰难困苦,他怀的仍是“穷年忧黎元”式的胸襟。他知道,只有重振长安,才能复兴天下,所以当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后,他惊喜若狂,写出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
杜甫的一生,是诗人的一生,也是与国同忧、与民共难的一生。
杜甫诗句关于长安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道离别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三月三日空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联系小编:
zai-chang-an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