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熟知。匡衡从小出生在穷苦人家,在古代,想要改变自身艰难的命运,只能通过读书这一条路。
可是读书也不是所有人的专利,只有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弟,才能坐在书堂里,听着老师们讲学。
而匡衡不仅没钱读书,就连买灯油的钱都没有。所以匡衡只能在自家的墙壁上,凿出一个小洞,邻居家的光会从这个小洞照射进来,在光下匡衡就可以读书识字,完成自己的考学梦。
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非常的励志,也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们勤奋努力,做一个好好读书天天向上的乖好学生。可是小时候凿壁借光的匡衡,长大后又去做了什么?却未有老师再告诉学生。
因为长大后的匡衡,最终并未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模样,而是变成了人人唾弃的对象。
凿壁借光的匡衡
从凿壁借光这则故事也能看出来,匡衡有着常人不能比的坚强意志,以及一颗对读书学习的热忱之心。所以匡衡成为了一名博学之人,在当时的汉朝也算得上有学识有才气。了解匡衡的一些街坊邻居们都认为,匡衡将来必有所成,说不定还会为汉朝书写许多的功绩。
然而事不随人愿,满怀着众人希冀的匡衡,却没在考试路上那么的幸运。匡衡参加了几次考试都落榜,但他并未因此灰心丧气,又下了许久的功夫最后才考中,但还是等级较低的丙科(汉朝时期科举考试的第三等级)。
按理来说,那么匡衡的人生路是不是就失败了呢?当然不是。毕竟再好的名字,都比不上受到当局统治者的青睐,匡衡便迎来了这样的机会。
当时汉元帝登基,掌管汉朝,考试不咋行,但能力却突出的匡衡,受到了汉元帝的重用。汉元帝将匡衡提拔为光禄大夫,位列三品,是皇帝跟前的顾问。匡衡也得以在汉元帝面前,有了存在感。
汉元帝欣赏匡衡的学识与能力,他也是惜才之人,希望能将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放在高位上,辅佐他治理汉朝,为百姓带来安逸的生活。
当上丞相的匡衡
不久后,汉元帝给了匡衡一个最大的官位,那就是丞相一职。丞相在汉朝是百官之首,拥有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有着别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权势,所以匡衡算是走到了他官位上的巅峰。
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的话,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励志的素材。穷苦人家凿壁借光的匡衡,靠着自身实力登上了高官之位,想必如此渲染下,凿壁借光的故事也能在现在更加鼓舞人心。
然而匡衡却误入歧途,走上了成为大贪官的不归路。汉元帝在给匡衡封侯时,还封赏了许多的土地。由于土地丈量官的测量失误,匡衡最终收的土地有大部分面积是不属于他的。匡衡知晓此事,但有着贪婪之心的他,却并没有将实情上报给汉元帝。
旁人也有知晓的,但当时匡衡是汉元帝跟前的红人,也无人敢举报。直到汉元帝驾崩,新上任的皇帝登基,那些大臣们才联合举报匡衡非法占有土地。没有了汉元帝撑腰,匡衡便无法再拥有以前的特权。
被举报的匡衡
那些官员举报匡衡,不仅是因为匡衡非法占有土地,更是因平日里匡衡就曾压榨他们。在当时的汉朝有位叫石显的宦官,性子卑劣,睚眦必报,并且手段阴险。
石显也是皇帝的小跟班,仗着权势,在背地里悄悄毒害了众多无辜的大臣们。知晓此事的匡衡并没有制止,作为丞相,匡衡没有尽到自己应有的义务。
那些汉朝朝中的官员战战兢兢,生怕下一个丧命的就是自己,他们一面怕被他人暗害,一面又痛恨匡衡的不作为。
长此以往,那些官员都视匡衡为眼中钉肉中刺,就等着汉元帝退位,再扳倒匡衡,此时正是时机。
被举报的匡衡,知他不占理,所以不敢为自己发声。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匡衡的儿子喝酒后犯了命案,匡衡因此受到了连罪的处理。数罪并罚,皇帝将匡衡贬了官。
晚年的匡衡一直待在家中,卧病在床的他,没过多久就因重病去世了。那个凿壁借光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匡衡终于落幕。
为什么如今的老师在讲述凿壁借光的故事时,没有再说过匡衡日后的事迹,这便是原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